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酝酿着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手工劳动、传统技术、缺乏分工与协作的家庭经营,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说来,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刻地显示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发展分工协作,实行专业化生产,寻求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始起步。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新时期,如何突破陈旧的小生产方式的顽固堡垒?怎样寻找生产力实现根本性变革的契机?生产要素组合形式对于生产力根本性转变具有何种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共同要求出发,探讨生产力变革与生产要素组合形式的内在联系,结合农村工业化的特殊性,探讨农村工业化时期适合生产力变革要求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从理论上阐明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工业化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薛栋民 《经济问题》1989,(12):76-77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而所有制关系正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和传统手工劳动并存,先进发达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并存。生产力的这种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状况,不是一种或两种所有制形式能够完全与之相适应。这样,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八十年代初我国出现的私营经济,就是与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农业经济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的原因分析 1.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大多数地方农田作业仍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作为主,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5%,机播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1/5,机收面积仅占收获面积的1/10,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临汾地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推动,生产力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生产力要素发育程度较低,基本上处于以手工劳动  相似文献   

5.
<正>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形成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耕地的绝大部份是由农民家庭经营的。家庭经营的规模狭小,生产分散,虽然适合于今天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力,但是又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解决这个矛盾?随着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否要用大规模的集体经营去取代家庭经营,或者是稳定家庭经营形式,以稳定农村经济政策?本文试图从农业社会化的理论上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还要不要组织协作?搞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能不能组织协作?怎样组织好协作?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巩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促进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协作能够产生新的生产力什么叫协作?马克思说:“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为什么协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呢?马克思对此做了详尽的分析;第一,协作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第二,协作不仅能提高个人生产力,而且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即许多人结合劳动的集体力;第三,协作使许多劳动者在一起进行流水作业或全面作业,能减少或缩短生产总产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第四,协作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完成紧急任务;第五,协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在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原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概括。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原理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里,人类是用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由于技术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只是  相似文献   

8.
三、负有创新使命的历史地位 包干到户是适应手工劳动的一种经营方式,并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特征。而手工劳动将由机器操作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由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的过渡时期,是容纳包干到户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亦即容许它充分履行历史使命的时期。包干到户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依据大量的实践材料,可以明显地看出,它在我国负有孕育、创造新的经济联合体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从分工经济提炼出协作范畴,把分工之效率源泉归结为协作创造的社会生产力,进而把人类生产当作协作网络自我演进的动态社会系统;二是将分工作为政治经济学一切范畴的范畴,这既是对斯密传统的继承,更是发展:马克思历史地、具体地研究了分工,最终以协作-生产效率的互动机制为基础,建立了分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体系,将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乃至于上层建筑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协作本身之所以能够产生协作生产力,除了因为它具有优化劳动的功能外,还由于它具有优化生产资料的功能,它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合理流通,合理组合和合理消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生产资料在形成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一、协作能够优化生产资料的流通 (一)协作能使生产资料流向合理化。 1、协作打破了条块分割,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全方位流通。条块分割的体制在生产资料流通上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流向的单向  相似文献   

11.
协作生产力的产生和形成需要有很多条件,从这点说它是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不能自然形成和产生的。但是只要实现了协作,协作生产力就会应运而生,自然形成。因为“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资本论》第一卷第366页)这种劳动的种属能力就是与单个劳动功能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和生产力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新疆的农村,特别是南疆贫困地区,其不发达的特点更为明显:(1)生产力落后,主要靠手工劳动;(2)市场化程度低,自给经济占相当比重;(3)农业人口多、就业压力大;(4)科技教育文化落后,文盲半文盲数量较大;(5)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还有相当比例的未脱贫人口;(6)城乡差别大,农村发展也很不平衡.这些特点决定我们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发展私营经济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发展私营经济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私营经济?目前,社会上有3种看法,一是我国的生产力落后;二是我国的生产力是多层次的;三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些概括说到底都是用生产力的原因来解释的,因为初级阶段也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问题。这种理论实际上是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论证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我们不能机械地来理解马克思的这一原理,因为马克思的这一原理是从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协作是劳动协作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表現形式,是由社会化的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劳动交换关系。随着生产的发展,协作日益成为人們劳动的一种社会条件。劳动协作是生产协作的基础。在工业生产領域內,从狹义方面說,一个工业企业內部人們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协同劳动关系,就是劳动协作的基础形式。現代化的工业生产,总是在每个企业內,通过分工极为細密的劳动工序来完成它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北省栾城县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之一。我们在该县对农业现代化资金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有关情况和对解决农业现代化资金问题的初步意见如下: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武装农业,对农业实行全面的技术改造,从而把建立在手工劳动基础上的农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生产,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问题。为此,首先必须变革农业中的劳动资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这就必须更新、改造农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是大规模地提高生产率。但是,机器应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还取决于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这就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研究是我国生产率研究面临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者和体现者,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以协作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我国旅游生产力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旅游生产力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要完善我国旅游生产力体系,必须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在旅游生产力地区布局上,东南沿海要上水平,中西部要上规模;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实施旅游业生产力的均衡发展,三是扶持“短腿”项目,使购物,娱乐等弱项变强。  相似文献   

20.
以分工为基础的马克思劳动协作观认为,劳动协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产生空间经济性,还是产生社会分工的基本劳动组织形式。其贯穿在从企业(或集体)生产协作的微观层面到产业生产协作的中观层面,进而落实到具体区域的产业活动中,是推动产业地域分工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协作观是产业地域分工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