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市场放开后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放开后,我国粮价在2004年、2006年出现两轮大幅波动。与以往相比,新形势下的粮价波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并带来相应风险。面对粮价大幅波动,政府以最低收购价为中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有:促进了粮食安全:维护了粮价稳定;体现了调控意图;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粮食价格调控也表现出诸多负面效应:打破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扭曲粮食价格信号:不利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价格调控成本趋高;不利于建立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反思粮食价格调控的得与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重新认识有关粮食的一些重大问题:建立与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完善政府价格调控的机制;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心。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价政策改革的逻辑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严重的粮食高库存、进口激增等问题凸显了改革临储等粮价政策的紧迫性。目前我国粮价政策调整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正处于改革的重要关口。2015年调低临储价格属于过渡性调整,虽然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但可能无助于缓解当前玉米高库存问题,政策调整远未到位。与此相反,若不及时采取配套措施,2015年玉米库存可能会继续增加,而且还可能引发更加严峻的新问题。建议按照"定向施策、价补分离,创新调控、综合配套"思路,采取"退出粮价支持"+"种粮收益补贴"组合改革方式,创新粮食调控体系,用二三年时间使粮价调整到位,形成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要当机立断,按"分类处置、分期消化"思路,降价销售处理粮食临储库存。  相似文献   

3.
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价管理模式余庆耀党的一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格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由国家管理外,其余商品价格和收费由市场形成,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那么,粮食商品价...  相似文献   

4.
所谓粮食顺价销售是粮又收储企业必须以粮食收购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的费用和最低利润形成的价格进行销售,决不允许逆向操作,亏本销售。实现粮食顺价销售,促进粮食企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粮食购销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一、实现粮食顺价销售的重要意义1、实现粮食顺价销售,有利于理顺粮食销售价格,有利于维护市场物价的相对稳定。粮食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商品,它的价格是百价之基。粮价动,百价动;粮价涨,百价扬。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是否合理,粮价是否理顺,就看它是否兼顾粮食生产者、粮食经营者和粮食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利…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小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市场粮价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上涨,主要是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总体上看是粮价的合理回升。通过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目前粮食生产势头较好,市场粮价平稳。刘小南指出,粮食购销市场放开以后,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粮价一定程度的波动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粮价暴涨暴跌,对城乡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刘小南表示,今后,国家将继续采取措施鼓励粮食生产,调动主产区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同时健全粮食…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沿着社会主义市场化方向发展。在改革进程中,国家对粮食市场必须采取相应的适时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才能稳定粮价,保证生产者合W收益,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一、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中有在的主要问题(一)国家粮食储备调节机制不完善。粮食储备的吞吐调节仍然按计划分配行事.储备粮吞吐办法是层层分配指标,不通过市场.很难起到稳定粮价的调节作用.尚未形成独立的储备机制。国家储备粮的购、销、调、存等业务在较大程度上与地方储备以及其它的粮食经营管理业务混在一起.很难彻底分开.不易进行监…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粮价上涨通过传导机制对国内粮价稳定带来一定压力。贵州省是粮食产需紧平衡省份,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对全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撰文认为,解决当前中国粮食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粮食供给稳定增长机制。当前,影响粮食供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细分起来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多是由于经济关系、经济体制不顺造成:(1)GDP过快增长会对粮食生产形成不利的经济环境,粮食品种结构失衡同样会引发供求矛盾。(2)滞涩的粮食流通体制无法平抑市场风险。(3)专储粮的“吞”和“吐”,不经过市场就影响不了市场。()运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市场能力薄弱。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价格机制问题。多年来,我国粮价实…  相似文献   

9.
从1996年定购粮价提高后,市场粮价一直偏低,且不时下滑,形成市场疲软,这不仅对生产者不利,同时也对国家,特别是对国有粮食企业很不利,亏损增大,应积极寻找对策或办法启动粮价。粮价偏低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可供粮源充裕,国家粮食库存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粮食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产,但粮食问题并没有真正过关。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搞好粮食流通,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抓住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全国粮食市场比较稳定的有利时机,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个“统一购价(即计划收购价和市场收购价并轨)、放开收购,农商结合、竞价销售,风险保护、定向补贴,适度竞争、有序流通”的新型的粮食流通体制正在上海形成。一、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引导粮价机制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粮食缺口越来越大,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中国的粮食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中国粮食价格与世界粮价息息相关。本文探究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机制,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保证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控制进出口量相对平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三题     
本文以理论的视角与开放的视野,全面探讨了三个必须厘清的基本问题:粮食的本质属性,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作者辨证阐述了粮食兼具粮食的社会属性(基本人权需求)和经济属性(商业性需求)等两种属性,后者应服从于前者;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粮食市场供求为主形成粮价的机制是最佳选择;在坚守以国内为主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坚持国内供给为主要渠道)的同时,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粮食库存压力加大,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进口增多,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和部分品种供求失衡,实行直接价格支持政策面临的困局;分析了当前国家调整和改革粮食流通支持政策,探索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须向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要逐渐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农业是弱质性产业,需要国家不断增强财政支持和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4.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进一步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1.1 粮食保护价的产生和历史作用 1994年末、1995年初全国粮食市场供应趋紧,市场粮价大幅扬升后,国家将大量专储粮、大批进口粮投放市场;1995、1996年连续两年粮食丰收,自1996下半年开始市场  相似文献   

15.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进一步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粮食保护价的产生和历史作用1994年末、1995年初全国粮食市场供应趋紧,市场粮价大幅扬升后,国家将大量专储粮、大批进口粮投放市场;1995、1996年连续两年粮食丰收,自1996下半年开始市场粮价逐步回落,至1997年粮价下降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避免谷贱伤农,国家实行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的措施。粮食保护价格的实行,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湖南实行按保…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云谲波诡,扑逆迷离,令许多搞粮食经营的人感到迷惑。比如粮食丰收了,粮价仍一个劲上涨,歉收却不一定回落;过去认为议价粮价格一定是高于定购销价,而现在议价粮价格都低于定购销价,而且价差还很大等。目前对粮食市场的态势众说纷纭,围绕粮价这个问题,有流通扩大说,有粮价剪刀差说,有粮价进出口说等等,尽管说法较多,但一个根本的事实我们不能回避,这就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一基本规律,粮价涨市场粮食就少,粮价落市场粮食就多。本文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力求得出正确的认识。一、市…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市场粮价仍未回升到合理价位区间,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不但无利可得,甚至连成本也得不到补偿。以吉林玉米为例,有关人士认为,市场的现行价格要低于合理价位区间10%以上。因此,促进市场粮价合理回升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一、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促进市场粮价合理回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市场粮食供大于求,粮价低迷,根本的原因是农业结构不合理,粮食品质、种植结构不优。有些不具有种粮区域优势的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八五”粮价改革的思考鲁晓东粮价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震动。“八五”粮价改革的实践告诉人们,粮价改革决不是单纯的放开粮价,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粮价形成机制和粮价管理体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兰录平 《农业经济》2013,(1):114-116
建国以来,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半放开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新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也要适应新形势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笔者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健全粮价形成机制、改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探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0.
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 ,其价格波动频繁。而价格是商品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范畴 ,粮价自然就成了百价之基 ,牵动了整个市场物价。它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 ,是涉及粮改成败的关键 ,更是各国制定粮食政策的重心。到目前为止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粮食价格政策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价格政策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WTO框架下 ,我国政府对粮食价格政策及其形成机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才能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冲击 ,增强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