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交际双方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或文本因语义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翻译和翻译的方法只能是动态的,因此"对等"也只能是动态的。关联理论是译者和译语接受者阐释语篇时的依据。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翻译的动态对等模式可为翻译过程中话语与语境假设不相冲突时进行系统切换,两者冲突时进行调变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2-24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从语义到语体都要用最贴切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使原文与译文形成相同的超语言交际效果。从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出发,分析了各种形式的商务英语文本翻译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语义、风格、文化和读者反应等方面信息的灵活对等。  相似文献   

3.
肖平飞 《经济师》2011,(1):157-158
文章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对功能翻译理论及其目的论的论述,在分析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主张以翻译充分代替翻译对等,把宏观的功能翻译原则与微观的法律语言结合起来,以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为中心指导法律语言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选取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伊夫林·沃的短篇小说An Englishman’s Home,从词汇对等与句法对等两个层面出发,选取实例,详细论述了在该理论对指导下小说的翻译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所涉及到的合同类文本的翻译与处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这类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企业国际合作的顺利开展及利益得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翻译合同类文件积累的些许经验,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了合同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然后尝试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合同文本的翻译。合同文本翻译时要忠实地再现原文意义,功能对等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现代西方翻译学界的突出代表,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们的译学理论都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奈达毕生从事《圣经》的翻译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非常重视读者的反应和译作的沟通作用。纽马克一生从事教学工作,他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及质量,提出了著名的“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及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公示语亦如雨后春笋般之趋势遍布于全国各车站、公园、景区等公共场合。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英语公示语翻译却不尽如意。错译、乱译、死译等现象比比皆是。有时甚至出现拼写错误的现象。本文从分析公示语运用功能角度考虑提出公示语对等翻译策略及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无法对等时的一些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祁芬 《经济师》2010,(9):47-48
由于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是简单的直译,而是要结合英汉商业广告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转换和创作,甚至是改变原本的形式,来达到意义上的对等。文章在功能对等理论应用的基础上,对商业广告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翻译课程是大学外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而,翻译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翻译理论的研究对翻译理论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翻译史和翻译的概念入手,阐述翻译理论的定位和定性问题,来说明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提高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其实践工作,减少学生在英语翻译实践中的盲从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来决定。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预期,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功能对等以再现原作风格。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情趣。翻译中只有保留原文的儿童情趣,才能达到功能上的对等,使儿童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出,译文读者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文与原作者的关系基本一致,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功能是对等的,强调读者的反应,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提供了指导.本文选取了笔者关于光明集团的企业简介英译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在词汇、句法以及文体层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企宣材料的英译提供有用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What I Lived For的两个中译本为案例,通过比较、分析、研究证明语境和语篇的密切关系以及语境和语篇在以功能对等为标准的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出翻译教学应加强语境、语篇教学的结论,以期指导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3.
张云玲  关丽 《经济师》2012,(7):105-106
文章运用Nida的翻译理论,来分析和讨论科技英语的词汇翻译与写作。文章从词汇的表层对等翻译,词汇的修辞对等翻译和词汇的深成对等翻译三个层面讨论了科技英语的词汇翻译与写作。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60年代奈达因《圣经》翻译提出“动态对等”理论到现在,拥护和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过。其拥护者更是声称其具有普遍指导作用,适合任何类型的翻译。但大量例举证明在很多场合“动态对等”理论并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凯 《经济师》2013,(11):261-262
在翻译领域,语用学一直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语用学的观点和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与语言、社会、文化、交际等紧密联系起来。文章旨在讨论如何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等效翻译,并借助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等效翻译的理论依据,强调了在翻译作品中等效翻译的重要性。翻译者只有通过发觉原文的话语含义、言外之意以及话语的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来理解原文作者的真正意图,才能实现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16.
王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250-252
模糊现象客观存在于人类语言中,作为自然语言之一的法律语言,则必然具有模糊性。在阐述法律英语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具有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律翻译教学中应对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提出为了达到目的语与原语表达的等值,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守"模糊度对等"原则,但由于法律翻译重在理解和表达正确,因此"模糊度对等"的策略也要和传统的翻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翻译理论不仅是翻译实践的指导,而且是现代译员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回顾从翻译理论研究开始到现在的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说明理论有它自身的意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的尤金·奈达和英国的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翻译研究使人们更加深人地认识了翻译活动本身,本文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浅析,使我们认识奈达翻译理论的特点,从而找出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可供借鉴的东西,促进中国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从不同的语言层面对Monika Motsch《围城》德译本中部分隐喻的翻译进行探讨,让读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隐喻类型更好地欣赏译作,领略译者的翻译技巧,同时肯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又受到文化制约,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民族习惯和文化模式中逐渐形成的.翻译工作的目的和特点,就是思想文化交流.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或社团之间希望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于是使产生了词汇的互译.本文从英汉词汇互译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差异,大体经历了英汉词汇互译与文化内涵的非对等性,文化差异与比喻义传达以及词汇空缺这三个探讨过程,希望学习者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把词汇翻译和文化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品牌翻译既传承于传统翻译理论及方法,又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翻译.在品牌翻译的过程中,被传统翻译的"信达雅"三字经仍然可以套用,但是在套用模式及顺序上两者有别.品牌翻译的目的及作用要求译者能够参照"雅达信"的顺序来对相应品牌进行翻译、诠释.对译文功能及美感的要求已经超越对于译文准确性的要求,成为品牌翻译的主要也是首要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