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区位熵理论为基础,分行业分地区分析四川省产业聚集程度.分析发现,四川省第一产业中的牧业具有相对优势;第二产业中,以原材料供应为主的行业,与食品饮料等相关的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相对优势;第三产业则餐饮住宿、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具有相对优势,有输出能力.在对地区分析中发现,大部分地区第一产业优势明显,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而第三产业明显落后全国水平.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通产业集聚背景下的厂商投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学特别注重从市场外部性、交易成本、报酬递增等影响因素来研究产业集聚,认为产业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会通过市场外部性来推动产业集聚Jan I.Haaland&Ian Wooton[1],Krugman[2]曾借助规模报酬递增假设来推导交易成本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之间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近十年安徽的产业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法,比较产业的静态、动态产业关联度,探究安徽产业经济技术联系状况。发现安徽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行业在互联网帮助下实现了高效快捷的运行目标.国务院为了积极推进互联网+,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快股联网加物流的信息服务平台效率,为物流信息的对接和使用效率的提升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产业转型,从物流行业的发展分析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17门,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核心的是快速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演化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16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为例,从强调区域内外两方面因素出发,利用演化经济地理思维构建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集聚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区域产业集聚演化是在区域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过程。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地理集聚变化与产业转移高度相关;农产品加工业在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显著增强,表现出路径创造特征。分行业来看,中部地区对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较为明显;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原材料—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突出,但烟草制品业集聚格局较为稳定,呈现出由区域路径锁定而导致的空间锁定特征。③对历史基础的依赖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演化的关键,且是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保持高水平集聚的最主要原因;产业转移显著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外商投资对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表现为负向作用,在中西部表现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上海市石化产业为例,利用2001至2010年统计数据,对上海石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进行了定量测度,对测度结果做出了评析,总结出了上海石化产业十年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该产业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本地效应来看,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时,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并释放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从邻地效应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周边地区污染排放,但会由于"挤出效应"增加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高劳动力成本能改善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本地环境污染效应,但会通过促进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增加周边地区污染排放,而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促进了企业间的互动机制与知识流通,进而促进集群内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此同时集群内企业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在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竞争行为发生了一系列转型:由对抗竞争向合作竞争转型、产品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型、产品竞争向经营竞争转型。产业集群背景下促进企业竞争行为转型的途径是:进行企业行为目标的重新定位,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创意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经济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区域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工业经济为主转型为服务经济为主的演进历程。在此大转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基于人脑创造力的创意产业成为衰落地区经济复苏的动力源。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产业的业态,它是集不同行业高价值部分(研发、设计和营销等)于一体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引擎和源头,还推动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产业转型。资源型产业的初始发育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人口集聚,但该进程又必然吸引着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新要素的进入,并开辟着新的市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依托新的资源和资源的多重价值新利用,开发出具有周期性替代特征的新一代特色产业,进而可以依托新的发展要素,变初始的资源依赖为现代创新驱动。对于某些我国资源型城市而言,资源枯竭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根据资源更替、产业成长的规律,适时转变发展模式,资源依赖的惯性和产业专业化锁定的假说是可以突破并培育出产业竞争新优势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角度来看,旅游产业往往是集聚发展的。地理学和经济学对于产业集聚的动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旅游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特性不同,因此,促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因素也存在差别。综合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观点,结合对平遥古城旅游企业的调查,笔者认为,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旅游产业的特性要求、外部经济效应和政府规划的促动,三者共同推动了旅游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别于广义创意产业的工业设计产业,为城市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实证基础。整合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计算城市工业设计产业综合竞争力,利用区位熵等指标分析其相对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化趋势。结果发现:1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当地制造业,中国设计产业有向更多省份分散集聚的趋势,但在省内则有向少数城市集聚的趋势;2城市设计产业相对集聚程度与产业综合竞争力大致相符,不存在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但相对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3国家应重点扶持区域性或省级工业设计园区发展,避免中小城市工业设计园区泛滥。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