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纪鹏  曾斌 《经济》2011,(9):66-67
"股市黑嘴"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随着2011年8月3日,北京市二中院对汪建中一审以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罚金1.25亿元,重新把这个问题拉回公众视野。至此,从2008年汪建中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开始,关于证券投资顾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一个三方博弈模型 (及假设的递推扩展 )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揭示了证券市场机会主义盛行的结构性原因。只有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用第三方治理机制 (证券诉讼和证券仲裁 )对中小投资者实施法制保护、加强规制以及市场监管和规范 ,证券市场有效性才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一、市场操纵的含义及大额交易者的作用 "市场操纵"(Market Manipulation)是证券市场中一类常见的不当交易行为,是证券监管当局重点监管的对象.<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学辞典>中"金融市场操纵"辞条的解释是"指这样一些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利用能导致'非自然'(unnatural)市场价格的技术来改变金融证券的价格,从中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4.
金融犯罪之罪数认定及其处罚原则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月斌 《现代财经》2006,26(11):76-80,F0003
金融犯罪相较普通犯罪其罪数形态更呈多样,主要表现为竞合犯、结合犯、牵连犯、连续犯、吸收犯及继续犯等类型。目前我国刑事立法尚无判断罪数标准的明确规定,金融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相关问题,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又较为少见。故此,科学、合理、全面、深入地界定诸种罪数形态之基本内涵,揭示其主要特征,把握其罪数认定,确立其处罚原则,对于金融刑事审判定罪量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完善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投资者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迫切要求.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为:责任主体、操纵者主观过错、操纵者客观上实施了操纵违法行为,操纵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害事实、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透明度对于市场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人为的操纵现象比较严重,使得股票价格的中的经济信息含量较少、噪音含量增大,从而失去了正确引导投资的作用。2003年中国股票市场透明度显著提高。在实证分析了透明度提高对上海股票市场质量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根据证券市场特点提出如何设计合理的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戎砚 《经济师》2004,17(3):59-60
股份回购的禁止及其缓和不是法律理论推演的结果 ,法律政策上的考量才是主要的原因。如果在政策上有容许公司回购自己股份的必要———公司所要达到的目的以股份回购方法最为适当 ,则法律应作例外允许。同时法律必须对回购行为从决定到实施作出完善的规制 ,以使其可能产生的诸多弊端减致最小。这不仅需要公司法从公司内部权力制衡的角度对董事实施股份回购的方式、程序等作出规定 ,而且需要证券法从证券市场的宏观秩序的角度对于信息披露、防止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方面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的规制体系通常是由证券法律规制、行政规制、自律规制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化整体.在证券市场规制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证券市场的规制结构.而自律性规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辅助性、指导性、参与性、中介性和服务性.全球的证券市场主要有四种自律性规制模式:规范自律、分散自律、授权自律和法定自律.证券市场自律制度具有道德性、效率性、灵活性、专业性和成本较低等优点,也存在阻碍竞争、自律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约束力不足等缺陷,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操纵市场是典型的证券欺诈行为。我国证券立法关于操纵市场的民事赔偿规则和司法实践近乎空白。从民事赔偿诉讼主体、民事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以及诉讼模式选择等方面对证券市场经济赔偿诉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易榕 《经济论坛》2005,(24):128-129
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其主要特征为:①针对证券市场上不特定的多数投资人实施操纵行为。为了获取不法利益,行为人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使广大投资人相信市场交易活跃的真实性,而这些投资人不是特定的某个人,任何一个投资人都有可能参与买卖被操纵的证券,投资人无法确定行为人何时进行操纵行为。②操纵行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通过行为动作直接作用于证券市场和投资人,除了利用散布谣言或虚假信息来操纵市场外,基本上不需要借助于具体的文字描述、声音语言或画面表示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载体来表现。  相似文献   

11.
内幕交易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交易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从而成为各国证券监管的重点。从内幕交易监管的国际比较看,我国证券监管在内幕交易主体、内幕信息、内幕交易行为的界定以予内幕交易监管规制效能等方面,与西方监管体系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成熟市场国警皂苎交易监管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体系,防范内幕交易行为,打击内幕操纵,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8)
我国的刑事立法,应对物质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文物的刑事立法保护方面,建议重新定位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性质,增设考古责任事故罪,完善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与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立法,不仅加强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的刑法保护,同时密实出土文物、民间收藏文物的刑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事立法保护方面,建议新设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罪,叙明罪状,配置与侵犯著作权罪大体相当的法定刑,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以刑法上的终极保护;档案的刑事立法保护方面,主张修正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立法,增设故意损毁档案罪、过失损毁档案罪、倒卖档案罪,把集体所有及个人所有的珍贵档案纳入到刑法的保护范围,强化对文物型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无被害人犯罪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刑法中规定的较少,但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现实考察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越轨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型化趋势,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被害人犯罪"相关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广泛讨论。通过论证,得出处理"无被害人犯罪"问题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对我国有关"无被害人犯罪"问题所涉及的聚众淫乱罪和"高利贷"问题的刑事立法提出薄见,以期使其在刑法规制上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不断的发展起来,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一些人为了在证券市场中为了获取暴利或者转嫁风险而进行了证券操纵行为,本文根据《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证券操纵行为进行分析,结合实例说明证券操纵行为是违法行为及产生的严重后果,及《证券法》中关于证券操纵这一方面需要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证券市场、最健全证券法制和最悠久的市场主导型自律监管传统的美国,在经受金融危机冲击后,采取一系列立法改革动作,逐渐加强政府监管机构在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监管的角色和作用,这对处于幼年阶段的中国证券法律制度提出新的课题.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一次证明监管缺位下的市场失灵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内不仅存在,而且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经济法对于证券发行市场之规制调整,也有了其内在深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还不成熟,"老鼠仓"这种背信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破坏了金融证券市场秩序,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之前尚未有针对此类行为的规定,因此无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追责任,只能以行政处罚了事.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对证券、期货交易中的"老鼠仓"行为给予了重点关注,将"老鼠仓"上升到犯罪层面进行打击,对于规范金融领域证券期货交易,保护证券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表明了立法层规范证券金融市场秩序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证券交易的市场操纵行为博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监管者来说,基于交易的市场操纵行为更为隐蔽,更难以监控,因此有必要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本文在A llen和Gale(1992)、Aggarwal和Wu(2003)的基础上,在同一个框架内论证了知情和未知情的市场操纵行为博弈机制,即无论操纵者是否拥有某一风险资产的私人信息,通过简单的买卖策略都将获取正的利润。同时也证明存在着某一分离均衡,即市场操纵行为无法生存,从而为证券市场的有效监管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甘德健 《财经窗》2003,(10):16-18
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市场操纵行为在这十几年间一直大量存在,特别是随着操纵者资金实力的增强,其操纵行为也愈来愈猖獗,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证券市场近20年发展历程,人为调节上市公司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行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动摇且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资本这一稀缺资源也没有得到高效配置.从众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中抓住关键,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系统研究利润操纵常见手法及其治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投资者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经操纵的财务信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