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了解全面二孩政策下兰州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文章以兰州市已育一孩的育龄妇女(18~49岁)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兰州市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7个,不同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已婚年限、家庭类型、一孩年龄、子女主要照料者的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现有子女数满意度相对较高。夫妇共同意愿、一孩孤独感、国家政策支持成为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育龄妇女不愿生育二孩的原因主要有孩子没人照顾、家庭经济压力太大、优生优育的思想、工作压力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湖北省4 661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对已有一孩的城镇居民家庭二孩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比重达到61.4%,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少生优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妻子的年龄、学历、职业、一孩的年龄及夫妻二人的迁移经历等都是影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由于劳动力问题、养老压力以及性别比例失调等因素,我国实行了全面二孩政策.然而,反响并不热烈.许多社会方面如经济、家庭、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个体社会化及女性职业生涯都受到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结构,这就使得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规律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人口规律呈现出自发性,削弱了人口政策的效能:非公有制经济的过快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总体上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也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时间延长,大大弱化了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此同时,资本为了修复利润率而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修复,再加上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的过度产业化,推高了家庭核心消费的支出,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因此,为保证人口生产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应从增收和减负两方面着手,切实破除人口政策发挥作用的障碍.此外,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年轻人社会价值观念西化,也是导致生育意愿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政策宣传改变这种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两次独生子女问卷调查所获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婚育群体进行考察。在生育意愿方面,女性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水平呈现偏低发展走向,但二孩生育意愿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于生育"政策二孩"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婚育状况方面,初婚初育时间在后移,婚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开始增多,孩子以双方父母照料为主。政府应积极鼓励双独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发挥"政策二孩"生育对于缓解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生育政策调整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单独二孩政策的外生冲击,评估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检验生育多孩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单独二孩政策使单独夫妇生育二孩的概率显著增加2.3%,但政策效应主要集中于34~39岁和高学历女性群体。(2)单独二孩政策并未显著降低政策目标女性的劳动参与,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也不存在年龄和学历上的异质性。(3)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夫妇,单独夫妇与父母公婆同住的比例明显更高,这可能是政策未显著降低单独女性劳动参与的原因。此外,幼儿园等公共照护资源供给与祖辈同住存在互补效应,因而也能抵消生育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冲击。本文的研究表明,生育二孩并不必然抑制女性劳动参与。但要实现女性生育与就业的协调,需要有可替代的家庭和公共儿童照护资源做支撑。  相似文献   

7.
8.
2014年"单独"政策放开时,湖北省累积的"单独"家庭测算总数为62.94万个。依据政策执行后的情况以及专题调研的数据推算,政策调整之后,从中释放的新增人口总计可达19.6万人,即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将占累积"单独"家庭总量的31.15%,并在20152017年形成生育小高峰。由于政策不变时的人口和生育基数不同,"单独"政策效果在城市中将更为明显。"单独"家庭的生育意愿,无论是在生育数量上还是在生育时间方面,都将有一定的变动空间,但是城乡居民生育水平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生育率的持续下降,生育政策是否有立刻调整的必要性。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方面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率的持续降低贡献了多少力量,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的差异、以及人口惯性的存在是否对生育政策调整有所启示?本文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出生率的数据,探索经济发展与出生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系,以及存在怎样的关系,怎样对其进行解释;并从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结合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并运用人口惯性理论,对生育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凸出.本文将主要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合理对策,帮助女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发生了数次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用工荒"、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不断凸显,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今推行的"全面二孩"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形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人口调整政策,这固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然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产力,才是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化解养老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追踪数据,以"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半连续型DID作为识别策略,研究了家庭二孩生育决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家庭的二孩生育决策会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正向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数量效应"和"政策效应"均存在.从数量效应来看,生育二孩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比未生育二孩的家庭高5.25、,风险资产持有比例高10.3N;从政策效应来看,"两孩"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提高了6.98'/,并使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了13.1%.其次,二孩生育决策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主要是因为孩子数量增多使家庭由于即期和预期支出增加而面临流动性需求,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家庭更倾向于投资回报较高的资产,从而增加了当期对金融资产的配置.  相似文献   

13.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三孩”的转变,是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但是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无疑面对着更加严峻的歧视现象,育龄女性平等就业权受到损害。为进一步保护女性劳动权益,基于立法与司法现状,从配套法律制度、司法救济机制、劳动监察三方面存在的缺陷入手,提出制定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完善女性劳动权益保护的司法救济、在执法中加强对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监督、完善女性生育保障制度的权益保护建议,以期切实保障育龄女性群体的劳动权益,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祎 《经贸实践》2016,(12):155-156
通过分析单独二孩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了与全面二孩政策相配套的鼓励生育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李文俊 《新经济》2016,(5):89-90
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一直是我国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之前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大踏步走来、人口红利优势风光不再、企业招工难时有出现、养老负担加剧等问题随之而来。但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却为我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了契机。我们以蚌埠市为例探析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对缓解蚌埠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减轻养老负担等政策效果对蚌埠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现在由于教育、医疗、住房压力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我们拟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政策性建议,促进全面二孩的顺利实施,以期对蚌埠经济发展提供一大助力。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生育二孩客观上加重了育龄妇女的就业压力,对其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联合国妇女署CGF甘肃项目组通过较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和专业的统计分析,找到了生育二孩与女性就业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并通过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与调查变量之间的交叉分析,获得了一些在官方统计中少有的甚至令人意外的"发现",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要进一步释放现有政策效应,并实行系列化家庭友好、生育友好型配套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70、80、90后女性的调查,了解包头市女性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就业现状及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并对女性就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三孩”生育政策能否顺利落地、达到目标的关键,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与广大居民的生育意愿状况。人口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活跃的因素。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来看,苏州人口状况喜中有忧。对于苏州来讲,人口是城市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市情。本文在走访调查分析“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对苏州育龄妇女及其家庭有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