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在技术路线、原料市场、产品市场以及产业组织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兴产业成长通常与新兴技术、新兴市场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对此交织互动关系难以提供有效解释。基于协同演化经济学范式,构建了分析上述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表明,新兴市场与新兴技术会通过影响企业满意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惯例频数的变化,推动新兴产业的演化成长。同时,新兴产业自身的演化也会影响新兴市场和新兴技术的演化,新兴技术、新兴市场与新兴产业处于协同演化之中,新兴产业成长呈现出多向互动、正反馈、路径依赖等典型的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资源成长理论,构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成长路径生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和数理分析模型,并借助资源成长理论的"资源-能力-成长"的逻辑脉络,分别探讨了技术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成长路径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张青  吴玉翔 《经济管理》2023,(1):105-124
转型成长是企业突破产业周期束缚的重要路径,但其实现过程与演进机制尚不清晰。基于能力形成视角,本文选取杉杉股份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提炼了企业通过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演化实现转型成长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转型成长经历了新成长轨道开拓、成长轨道扩张、成长轨道聚焦三个阶段,分别刻画了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开拓新成长轨道、拓宽成长轨道增强转型持续性、构建核心能力提升新产业竞争地位的演化轨迹;第二,企业通过前瞻性搜索、前瞻性学习、前瞻性认知,识别创新性机会、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感知产业趋势,以提升新业务长期成长潜力、加速经营模式构建、及时进行战略更新;第三,企业通过资源编排行动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构建了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协同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其中,资源编排是企业价值行动的执行过程,组织变革确保了资源编排的效率性。本文提炼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实现跨产业转型成长的过程机理,拓展了企业成长理论并深化了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等相关研究,为大量面临转换业务赛道的企业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企业物流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 《生产力研究》2008,(14):150-151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从组织与管理过程、位置、路径依赖对于企业物流能力的作用分析入手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物流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物流能力具有区别于企业其他能力的特征并提出了发展企业物流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选择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324家中小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和重点企业的访谈,本文研究了中小企业成长战略选择的决定因素。经验结果显示,赢利能力和财务资源、产品质量水平、人力资源状况、自我研究和发展能力、公共议价能力等资源因素,对企业成长战略的选择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同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对战略选择的影响程度,随着企业所拥有异质性资源的累积而有所降低。上述发现证实了资源基础论的观点,即企业成长战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从而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企业竞争优势论表明,企业成长的力度与高度取决于其它动态竞争能力,协同能力是关键的竞争力,而协同建立在双方或多方的网络关系基础之上,无处不在的客观网络关系决定了成长中的中小微企业必须从网络视角不断创新协同机制、提升网络协同能力。运用企业成长论、网络论、协同论,从中小微企业"天生弱势"及其成长的网络化客观事实两个基本特性出发,通过理论推演,建构以协同网络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圈层结构模型,揭示企业网络化协同发展这一内核,剖析基于协同能力以整合资源与机会的企业成长机理,提出基于协同网络JMS模型的网络赋能新观点。研究发现:中小微企业网络化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应是一个涵盖协同网络、协同动力、协同引擎、协同平台、协同主题等在内的网络层面的系统性创新,创新思路亦应在确保协同网络通路畅通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乏力,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及双自联动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可以缓解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不足和市场竞争乏力的约束,但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又面临着“制度瓶颈”和“界面割裂”的双重难题。为了把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融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过程,本文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设计了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深入研究网络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化路径、市场化路径以及协同化路径,以求从整体上重塑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的内生性原动力。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再造与组织结构优化是决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序参量,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生态位、商业模式再造形成市场生态位、组织结构优化形成组织生态位,通过“技术-市场-组织”的协同演化逐步实现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组织平台化,共同推进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核心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要素,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基本特征,对突破资源约束,实现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鲜有研究者从企业成长过程的视角对核心资源、创新与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构建了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模型,以浙江3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对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在这个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核心资源通过技术、市场、管理协同创新这一“中央处理器”的动态作用推动企业成长。该研究实证支持与拓展了企业成长过程机理,可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和知识的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能力"、"知识"和"资源"概念定义的模糊和相互混淆不仅使企业的内生成长理论缺乏应有的解释力,更是目前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发展的桎梏.本文在澄清了此三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能力"定义,并对企业的内生成长进行了重新解释.企业成长的实质是知识和资源的互动扩张.能力的扩张既是企业成长的目的,又是知识与资源互动扩张即企业成长的结果.企业的成长最终会趋向于一个由知识和资源共同划定的极限.  相似文献   

10.
康鑫  郭双叶 《技术经济》2022,41(12):12-24
突破性创新是刺激技术跨越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揭示其形成原理为攻克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基于突变理论凝练出突破性创新形成机理模型,认为突破性创新“积累-演化-临界-跃迁”的形成路径主要取决于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聚合程度,从知识协同视角出发构建动力学模型以系统性地揭示知识资源到创新突破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外部知识资源的顺利引入是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首要驱动因素,这对解决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路径依赖和资源约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吸收能力与聚合能力是推动企业形成突破性创新的关键性能力,然而,过高的组织记忆和知识惯性会僵化组织运营模式,遏制突破性创新的形成。研究结论为企业成功实施突破性创新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有助于技术行为从原始技术轨道成功过渡到新技术轨道。  相似文献   

11.
后发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后会与被并企业产生资源依赖关系,需要开展有效的技术学习才能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但现有文献对该过程机制缺乏探讨。文章通过慈星2010—2022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阶段到超越追赶阶段的转型过程中,资源依赖由“后发企业对被并企业的技术依赖”向“被并企业对后发企业的市场依赖”演化,技术能力由“产品工程能力”向“产品创新能力”演化,其中后发企业采取技术解构和技术重构的学习机制驱动了两者的演化过程。研究结论揭示了后发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后的技术学习过程,丰富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和资源依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引入动态能力和路径依赖理论,从演化观角度研究企业竞争优势重获与优化机理,提出管理者打破路径依赖的基本决策条件。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置于不确定性环境中研究竞争优势持续的条件,指出在适度变化环境中,路径依赖的不断深化使企业竞争优势得以保持,而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则相对较弱,甚至呈负关系;在高速变化环境中,每一次路径依赖的形成能够短暂维持企业竞争优势,但动态能力才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长期来源。首次将路径依赖机理直接用组织研究语言表达,深入探析了竞争优势的来源、消退、重获和优化过程,并与动态能力机制紧密对应,具有较高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管理学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是企业规模调整论,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在于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求。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成长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其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管理学中的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分别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资源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企业可持续成长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资源、核心能力、知识存量、竞争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能力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它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企业的技术-市场定位(技术能力方向和范围,技术领先或跟随)。(2)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能力提高和扩展的路径)。(3)创新的组织过程(跨功能和部门界面的战略学习,资源与技术能力的重构和转换)。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从随机因素、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闭锁四个环节构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县卫生材料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了宏观制度、特定地方环境等随机因素对区域内新经济活动的激发作用,并从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机理,最后从企业惯例等方面分析了集群演化中出现的闭锁效应及其造成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一些结论:①特定的政府政策、地方因素以及市场条件等随机因素可以激发区域专业化生产,萌芽产业集群.②由收益递增导致的路径依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技术因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机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因素(如政府管理、劳动力、进入市场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地域特殊性.③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以及企业惯例的惰性,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闭锁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中,企业家能力是最为核心的内容。现有研究普遍认为,高校衍生企业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衍生企业,其从高校获取的一系列战略资源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对于企业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正向促进作用鲜有触及。从衍生企业与资源继承、企业家能力与绩效等相关理论视角入手,以我国3家典型高校上市公司为对比案例,分析验证企业家能力在高校衍生企业资源—绩效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18.
徐雪飞  刘欢欢 《当代经济》2016,(30):124-125
本文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分析政治关联与企业战略的相互作用,综合社会资本互惠互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分配理论,试图构建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政治关联的动机、影响、选择的发展模型框架,厘清政治关联对企业战略作用机制的微观机理,深化目前研究中政治关联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探讨,对我国“新常态下”的企业成长路径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和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林清胜  周星 《财经研究》2004,30(2):25-33,49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银行的国际业务对人民币业务的示范和借鉴作用越来越大,国际业务对商业银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凸显.但是,长期以来中资银行已形成了对人民币业务的路径依赖,国际业务的经营能力较弱.本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资银行对本币路径依赖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其表现,探讨了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增强中资银行整体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键能力,且呈互补关系;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通过新产品开发等重要组织事件发生联系,并产生彼此促进的正向影响;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需要协调发展,二者的协同效应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键动力。动态审视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的互动关系,探索资源匮乏条件下两种能力的培育途径,有助于理解科技型小微企业基于能力的成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