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企业理论越来越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就是为了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乎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正是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才使得企业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传统财务管理出现了许多不适应,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再唯“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了,必须转向“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玮 《会计研究》2006,(4):63-67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理论基础来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它摒弃了传统财务目标研究中单目标函数的思维方式,转而从多目标函数的角度来考虑,并注重以实务为导向,因而与具有明显经济学特征的传统财务目标观点在研究方法及思维方式上有着很大差异。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入手,指出当前对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并运用耗散结构论与协同学作为分析的框架与工具,通过对经理可协调与不可协调冲突的分析,得出应采用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财务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西方企业财务目标的演变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张惠中财务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有了明确的财务目标,财务工作就有了方向,就能使财务工作与企业总体的目标,股东和管理当局的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就能使企业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  相似文献   

4.
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袁振兴 《会计研究》2004,(11):38-42
企业目标由股东利益至上发展到关注相关利益者利益 ,与之相对应财务目标也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决定了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最大化 ;经营者也无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 ;现代企业由于产权残缺 ,这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现自身利益时 ,受到制约 ,也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最大化。笔者认为 ,企业财务目标是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均衡 ,并从市场一般均衡、团队理论和共同产权理论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就必定要分享相应的经营成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债权人,还包括供应商、职工、政府等,企业只有充分关注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才能持续地发展。然而,现行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均侧重于向股东提供会计信息,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本文认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考虑,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由此,本文对会计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观"。  相似文献   

6.
有关公司理财目标的研究,以往是新古典产权学派,主张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出资者单方面享有,则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有代表性的理财目标为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利益相关者学派,主张企业所有权应当由利益相关者分享,与之相对应的主要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是一个多元利益的组合体,这就决定了公司理财目标应该是一个多元化协调、多层次结合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6,(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社会责任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尽可能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需求,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益相关者最大化是现代企业比较理想、科学的一种财务管理目标,该目标按照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各利益主体环境税目标的偏差与冲突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方合作博弈的环境税目标协调模型,提出了依据Shapley值确定利益主体目标权重的思路,并为其实现提供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手段。应加强构建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的环境税决策体系,应构建信息畅通的传播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构建和完善环境决策监督机制,促进公民参与决策,促进环境税政策的利益博弈主体发育均衡。  相似文献   

9.
一、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界定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对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国内有学者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其活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企业的目标,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的个体和群体。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人和群体(Freeman,1984)。该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应该包括股东、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因为利益相关者投入了专用性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他们…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利益关系人财务目标的多样性企业利益关系人群体的构成,包括市场管理者(提供市场环境并维护市场秩序)、股权资金提供者、债权资金提供者、智力与体力资源提供者。企业的利益关系人都有着自身特定的财务目标,他们按照自身的财务目标进行相应的财务运作,一旦企业的某类利益关系人在企业治理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企业的财务目标就会向某类特殊的利益关系人倾斜。因此,企业利益关系人财务目标的多样性及企业利益关系人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使得企业财务目标也会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的特点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刘秀 《财会学习》2018,(2):226-227
以A集团为背景研究我国企业的财务目标,通过对几种财务目标以及财务目标与代理冲突、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应该采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能够兼顾企业各方的利益,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3.
由于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目标与西方企业并不完全相同;本文首先回顾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然后论证了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应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至上”是两种争议的代表性治理观点。“股东至上”治理主义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资本雇用劳动”、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股东单边治理为主。而“利益相关者至上”治理主义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基础、会计上从利润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利益获得的确定性和公司运营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两种治理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冲突,是相容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应该是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5,(19)
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本文结合沃尔玛相关案例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在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下如何从外部和内部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与目标追求.整合利益关系,保持利益关系的和谐均衡,是保证政策执行得以契合政策目标的必要途径.政策的认同是利益整合的前提.本文从主体层面的权力界定与利益归住着手探究,并关注政策执行主体人格化层面的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17.
企业拥有众多的利益主体,企业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利益主体有关,各个利益主体的目标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企业的经营绩效应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利益主体的目标为已任, 企业绩效评价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管理当局应把其理财目标指向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要求,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且得到持续发展.本文分析我国企业以利益者相关者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重要性,构建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构建,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制定和选取合理恰当、积极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符合社会基本经济的规律性、可计量性等新特征.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存在不足,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应是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指出"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这两种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目标在理论基础、公司治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原则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进一步分析了这两种理财目标的相容性及实现条件,并为公司理财目标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