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方式和传统形态而存在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文化失去原有的本真性和特点。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文化,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后人在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时具有更多的余地,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本文在分析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一种包含了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应该加以珍视。本文论证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认为都市并非是文化的“荒漠”,也遗存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旅游城市相比,都市可以借助于自身有利的条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从而实现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邓薇 《魅力中国》2014,(9):325-325
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于其他国家国内法的借鉴自然很有必要,但相关国际公约、奈约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本文梳理了UNESCO和WIPO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相关公约,以期更好地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4.
王大为 《黑河学刊》2012,(5):43+78-43,7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原则才能使保护真正落到实处,使更多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王采 《魅力中国》2014,(3):349-34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归属者的保护,政府对其的保护,鼓励广大群体自觉投入到保护工作中等方面提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维护。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现阶段的维护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冷嘉铭 《科技和产业》2023,23(14):59-65
针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面对的现实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保护传承赋能。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的建设等多种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7.
钟曲 《魅力中国》2010,(35):122-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各族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针对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萎缩、消亡的困境,档案馆作为公共的社会文化机构应该依据自身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建设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维吾尔族民间组织起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唤起民众文化自觉等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是保障维吾尔族传统民族文化持续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的保护方式不足以满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本文结合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及特点,分析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重点探讨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构建,论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令全国瞩目。借鉴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分析实施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收藏工作;设立传承机制,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重点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2.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64-64
200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中国迎来了自己的用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念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迈入新里程。  相似文献   

13.
甘黎黎  帅清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2-12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的研究,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贡献微薄之力的同时,也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一定借鉴。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特点,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整体而言是科学有效的,5项政策为良好,2项政策为中等,大部分政策处于良好水平;7项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政策领域、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6个方面优势明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建议增强补短,提高政策的整体效力,重点关注效力位阶、发布机构、政策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艳芳 《发展》2007,(9):142-144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濒临消失和灭绝。高校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论述了高校博物馆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保护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针对部分具有生产性质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提出的一种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生产性保护在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具体的操作方法及应遵循的方针与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代快速的全球化、现代化使得城市的同质化空间和同质化文化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彰显城市的特色和形象,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是老城区,而老城区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因此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介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续氛围、营造空间、活化利用、保护结构和强化意识等建议,指出城市更新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遗产本身,还包括遗产所依托的建筑空间、街区环境、社区结构。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辛儒  张淑芬 《特区经济》2010,(3):288-29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和开发新的思路。本文以吴桥杂技作为个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证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高校应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和提供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研究;鼓励大学生传承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  相似文献   

19.
王碧云 《发展》2016,(1):52-54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已经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了,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知识产权竞争也愈演愈烈,准确界定权利属性对于权利的保护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与知识产权的权利特征之上的差异,呼吁建立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权利体系以及私权保护范式.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针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体系的构建、开发利用、宣传推广和抢救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