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信用评级的重要性逐渐被各国重视.自2006年以来,美国评级机构开始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并已合计占有市场份额超过2/3.外资的大量渗控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公信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弊端,如评级市场话语权丧失、国家经济技术信息安全遭受威胁以及评级结果公正性遭受质疑.因此,加快扶持本国评级机构,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股票评级     
股票评级结果应使用简单的方式明确告诉投资者评级机构的工作结果,而不能让投资者费心揣摸评级结果的内在含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分析中美资信评级产生的背景、业务范围、评级方式及评级机构的收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信评级情况,提出建立我国资信评级模式的思路和方法,即建立以市场驱动为主体的资信评级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的信用评级机构体系;扩大信用评级范围,促进评级机构业务多元化;推进评级结果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完善信用评级的认可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五个难点:宣传不力,难以取得政、银、企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法律缺失,评级机构参与难度大,人行推动效果不佳;依靠人行"唱主角",不利社会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健康发展:评级标准不统一,社会信用评级机构持续发展难;评级过程缺乏说服力,影响评级公信度.提出了推动社会信用评级业进一步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建议:加强宣传,增强社会认知度;增强自我推介能力,循序渐进,扩大发展;当好参谋,赢得借款企业信任;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有机结合;制定统一评级标准,为外部评级提供公平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具有风险揭示、投资引导、价格发现和扶优限劣的功能。专业化、权威性的评级机构通过对企业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会计政策与财务报表质量、财务指标和特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考察,对经营效率、成长潜力、偿债能力、盈利性、财务结构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评级指标进行分析,经过评级准备、实地调研、初评建议、等级复评、结果反馈、结果公告、文件存档、跟踪服务等评级程序,最终确定评级等级。目前,我国发展信用评级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8.
2009年底欧债危机爆发后,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接连调降希腊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致使危机愈演愈烈.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的质疑与批评声四起.结合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失职表现,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与改革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关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后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其评级收费模式即发行人付费模式本身的内在缺陷,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评级采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比较信用评级的付费模式,分析我国信用评级的现状及现行付费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发行人付费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最可行的模式.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收费模式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评级机构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1.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信用评级市场新秩序。  相似文献   

12.
高艺 《西部金融》2012,(8):62-66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这使评级结果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防范利益冲突风险,成为推动我国信用评价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规避机制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实际,提出规避机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种种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凸显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亟需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制约;担保机构缺乏代偿补偿机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补充和推动;对担保机构监管的缺失需要采取信用评级作为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手段;担保机构平稳开展担保业务、树立良好信用形象必须有信用评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分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他国控制后的危害,认为中华民族和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必须有独立自主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保驾护航,应提高党政干部对拥有信用评级权重要性的认识,立即起草《信用评级法》并整顿被控制的信用评级市场,积极自主研发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和"该对其采取何种监管模式"这两个争议展开分析,认为与自身声誉说相比,法律壁垒说更能解释信用评级机构的壮大和垄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信用评级机构重新重视自身声誉,并消除法律中强制使用信用评级的规定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监管模式上应采取监督和自律混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标普、穆迪、惠誉三大机构垄断的世界信用评级市场结构是美国主导世界经济金融的体现.世界经济结构、信用评级失败、行业监管、竞争机构的发展等因素正在瓦解这一格局,规模经济、市场的有限性、进入门槛等因素决定垄断竞争是必然的演变走向,以中日为代表的亚洲信用评级机构将以主权信用评级为突破点,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与三大评级机构共同竞争、共同垄断的垄断竞争世界信用评级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观念不强,法制不够健全;资信评级市场供需失衡,存在过度竞争;评级标准不统一,评级机构内部制度不健全等。今后,应加快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社会和制度环境建设,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