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志益 《当代经济》2008,(4):123-124
目前在企业合并会计理论中,主要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问题。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合并方式实现战略目标,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对这些企业也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我国运用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现状及新准则的规定,对两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郑敏 《发展研究》2009,(7):92-93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问题向来是会计领域中最为复杂且争论最多的领域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企业合并过程中会计处理所应用的两种方法——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并对企业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周晓红 《经济师》2008,(4):166-167
企业合并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争论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商誉及负商誉的处理、企业合并所获得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标志着我国第一部正式规范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准则出台。文章从三个核心问题的角度对我国颁布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企业合并准则进行比较,提出了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合并准则趋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文章主要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以便于正确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复杂且争论最多的领域之一。由于企业合并往往涉及巨额的财务交易及整个公司的接管问题,并且每一个企业合并都有其特殊性,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来加以评估,所以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问题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企业合并是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实行股权联合或获得另一家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企业合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促使会计界对这一经济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是理论界长期讨论的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合并主要依据财政部1995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条例规定》及1997年颁布的《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进行会计处理。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并会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争议不断的会计领域。选择不同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会导致不同的会计结果以致不同的经济结果,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合并的顺利进行。本文针对我国的现实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剃的制订提出一些建议,试图推动我国企业合并会计理论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合并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利益相关方针对信息做出不同的决策。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关理论,比较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下的会计处理,说明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初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该准则明确了企业合并的概念,对企业合并进行了分类,规范了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与合并相关的费用的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企业合并的披露进行了规范。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新会计准则中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并存,并对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严格控制的二元格局。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中的两种方法: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含义和会计处理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合并业绩计量、并购决策优化和收益操纵防范三个视角对两种合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翠华 《经济师》2003,(10):193-193
文章通过对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 ,认为企业合并是一种取得控制权的过程 ,进而论述了企业合并应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结合我国的企业合并 ,分析了权益合并的折股比例问题 ,认为我国应该采用购买法对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国际趋同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实现购买法企业合并会计实施的趋同,FASB和IASB会计准则趋同的阶段性成果是双方于2005年6月30日共同发布的企业合并准则指南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将对今后的企业合并会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比来发现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趋势,从而为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影响很大,因此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在权益结合法行将被美国乃至世界大多数国家淘汰之际,我国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换股合并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权益结合法。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合并准则》来规范企业合并的会计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技术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变化,加上其他交叉学科如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的发展,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密切,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环境的变化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结合各自的特点及其竞争环境的不同来选择其适用的成本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不同程度地将公允价值运用于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使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编制的财务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计提折旧公式存在的缺陷也将日益显现。所以,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进行完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晋商文化占据中国商界上百年。他们坚守中国传统的"诚"的理念,以信用为基础,创立了票号,也就是近代中国银行的雏形。诚和信的理念为现代会计制度奠定地基础,丰富了会计文化内涵。晋商会计就是中国近代会计的典型代表,而晋商发明的中式复式记账——"龙门账"在世界的会计史上熠熠生辉。晋商文化精髓仍须要现代会计人一代一代传承、创新,发展。今天的会计科学,完善会计技术,提高会计审美能力,追求会计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We analyze the role of business taxation for corporate risk-taking under differ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 (such as mark-to-market, lower-of-cost-or-market and historical cost). We demonstrate that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may imply incentives to overinvest in risky assets. However, with imperfect loss offsets, the mark-to-market principle penalizes risky investment whereas more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leaves the risk choice unaffected.  相似文献   

18.
用管理会计营运现代商业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2,(11):107-108
现代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经营之必需。现代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必须改变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以及控制手段,运用现代管理会计制度,创新企业运营模式。现代管理会计制度的特点在于,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兼顾企业经营的全局与局部两个方面,并面向未来。这也是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水务事业单位的水利项目在成本核算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缺乏基础性数据的支持,致使对供水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和水价核算方法不明确。基于此,提出水务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并以刘川工程管理局为例,将供水定价成本核算方法应用于水务事业单位的水利项目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time-series tests of the quality of genuine savings and green net national income for predicting welfare changes. These tests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accounting, and more broadly of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The valu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included,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business cycles. We use estimates for Portugal as inputs. Overall,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genuine savings and changes in green net national income have the same sign as changes in welfare, but rejec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stimate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accounting measures coincide with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comprehensive accounting indicators perform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national accounting indicators, implying that, in general, the corrections proposed by the comprehensive accounting theory add explanatory power to conventional measures. The exception is the inclusion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ch decrease explanatory power. Excluding business cycles from green net national income increases the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y. Comparing both indicators, in general, genuine savings presents better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