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特别防卫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超 《黑河学刊》2006,(1):89-91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应从概念、特征以及同一般防卫权的区别入手,对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特别防卫权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对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逐一做分析。特别防卫权是法律赋予防卫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特别防卫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2.
张鑫 《中国城市经济》2011,(9X):320-320
无限防卫权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防卫权中的一种,文章针对我国规定的无限防卫权进行分析,对其产生、构成、立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偶然防卫理论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其正确定性,不仅对于完善刑法相关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也能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偶然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也不属于认识错误的范畴。偶然防卫应当以既遂犯处罚,其偶然阻止不法侵害的效果可以作为量刑从宽的理由。本文将对偶然防卫的概念、性质、分类以及如何处罚展开分析,重点放在对偶然防卫的定性问题上的把握,并提出相应观点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少华 《魅力中国》2013,(31):319-319
刑法第389条第2款,是关于在经济交往中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规定。由于该款在表述中没有明文写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该款所规制的行为是否应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构成要件,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拟从条文本身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及该款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同时也规定了防卫过当等内容,在合法与非法的一线距离之间,如何把握防卫的尺度,对于公民合法维权无疑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在我国现阶段,正当防卫的立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应当严格把握其适用条件.因此,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加强对大规模作战背景下防卫作战财务保障问题研究,是巩固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成果,有效应对防卫作战财务保障新特点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防卫作战财务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程杰 《魅力中国》2014,(12):300-300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法律对保安处分制度作出了详尽具体的规定,而我国大陆地区类似于保安处分性质的措施则分散于刑法典和行政法规之中,未形成系统的保安处分制度。通过对台湾地区保安处分制度的介绍,以期对我国保安处分的刑法化提供积极启示和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正阳 《魅力中国》2014,(22):318-318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犯罪率逐渐呈现增长的趋势。为预防犯罪的发生,“防卫空间理论”成为了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它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旧城改造、社区氛围的营造等各个环节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的一种理论。本文以防盗为例,找出防卫空间与盗窃预防的联系,从而防卫陌生人接近,减少区域的被害可能,降低犯罪率,使得城市发展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下,司法机关也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工作思路的调整,提出了“和谐司法”的理念。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在部署2007年的工作时又提出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这可以视为建设“和谐司法”的一个具体举措。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必要性我国刑法第36条规定:由于犯罪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5,(14):32-32
由于美国和欧洲可能对中国出口增长作出强烈反应,中国服装工业正在准备自我防卫,声称1月份销售增长是因为实行了几十年的配额制度宣告结束,是人为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亚妮 《特区经济》2008,(5):240-242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后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这一司法模式已在西方诸多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恢复性司法引入刑事案件将进一步促使我国刑法司法制度由重刑主义向轻刑主义转变,对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和现代法治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刑法201条存在着立法语言和技术的不周延性,致使很多偷税行为,如果按犯罪论处,则于法无据,也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如果不按犯罪论处将有损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并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建议对其修改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对此问题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多种观点都不完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自认制度是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民事诉讼制度,我国由于缺乏统一的立法和完善的司法实践,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自认理论体系。分析诉讼上自认的效力及其例外情形,以期对我国自认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解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调解制度的强制性,违背了当事人合意的原则;调解程序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官随意性过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可采用调审分离、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制度、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措施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程序公正意识日益为法律职业群体所接受,程序是否违法将成为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庭审举证质证的主要内容。与实体性辩护相比,程序性辩护是根据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诉讼程序规则,指控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程序违法。笔者源于浅显的诉讼实践归纳出如下应对程序辩护误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司法实践反映的问题和摸索的经验出发,对构建刑事审判推进和谐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论证,进而从司法实务可操作的角度提出了对工作具体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葛先园 《特区经济》2007,(12):249-250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的对公诉案件的审查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刑事预审程序。刑事预审程序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并不统一,但其价值内核客观存在。在我国构建刑事预审程序的关键是实现检审机关的理性制约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敏 《理论观察》2007,(3):103-107
近年来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修改立法以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而在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至今仍被强大的国家公诉权所掩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立法对被害人各项权利的规定不仅范围狭窄无法适应世纪的需要,而且由于具体操作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被害人现有权利在司法事务中很难有效实现。因此,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司法实际构建一套完备的被害人保障制度是我国目前司法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观念是法治的精神先导,中国要实现法治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法观念,使其向现代法观念转变。司法改革是法观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实践基础。实现司法独立,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使人们在司法实践中体会法律的公平、公正,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等现代法观念。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强化和完善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大力推动创新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也同步推动了检察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与执法方式的改革。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当着重于自身职能的行使,进行司法监督和职务犯罪监督,通过办案,纠正违法行为,捍卫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