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上海市财政局于今年8月以沪财会(1994)98号文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现将该暂行规定转载于此。鉴于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收规定计...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条例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企业所得税实行分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由于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差额,在缴纳所得税时,企业应当按照税收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数额交纳所得税。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之间的差额,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  相似文献   

3.
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收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会产生差异,在缴纳所得税时,应当按照税收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税前损除的制度。笔现将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财会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与财会制度越来越相分离,会计和税收成为两个分支,它们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着不同的对象,因而,在同一企业的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核算方法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会出现差异,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时,要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再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加以调整计算出应税利润,因此,企业应选用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由于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业的当期以及其他会计期间的所得税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笔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选择。  相似文献   

5.
企业税前补亏和税后补亏的税收操作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建功 《上海会计》2000,(11):26-27
一、税前补亏与税后补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 ,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 ;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 ,可以逐年延续弥补 ,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审核管理办法》规定 ,纳税人可以在税前弥补的亏损额 ,是指经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核实、调整后的数额。据此 ,纳税人以利润弥补亏损 ,可以分为两类 :(1)税前利润补亏 ,简称税前补亏 ,指以企业计算应交所得税前的“利润总额”(简称税前利润) ,…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会计政策与所得税政策的差异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四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税利润计算应交所得税”,可以看出,某年度的应税利润等于该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加(或减)资产负债表日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税利润可以这样来确定吗?若试图从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角度来确定应税利润,又该如何进行呢?笔者拟以示例对此进行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例:甲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从×1年1月份开始计提折旧,会计折旧年限10年,…  相似文献   

8.
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债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是我国税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税种,所得税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得税的计算、记录、交纳和跨期摊配。跨期摊配问题的实质是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时间性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的会计处理。这是所得税会计中最重要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及其差异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确认税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纳税所得,它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金芬 《会计师》2013,(9):13-14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指标,但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会形成差异。文章总结了二者之间差异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这将为企业正确核算税前会计利润,同时合理的申报交纳所得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递延税款的属性与核算内容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缴纳所得税有关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设置“递延税款”帐户,核算企业有关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即列入损益的“所得税”按会计利润计算,而对“应交税金”的计量则按纳税所得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列入“递延税款”帐户。由于会计利润是按应计制计算的,而纳税所得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两者差异只是计算时间上的不同,因此“递延税款”的金额将在以后各期被转销。“递延税款”帐户在这里起到了某种调节作用,使“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白建平 《会计师》2010,(8):34-35
<正>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的处理进行规范(详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得税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存在差异。会计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原则,税收遵循的是税收法规,由此产生了会计和税收的差异,进而出现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钟田丽 《上海会计》1997,(12):15-17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会计与税收各有其不同的行为规范。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企业特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出现差异。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1994年修改草案,产生的差异包括暂记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其他差异(永久性差异)两种。。暂记性差异是指应税资产或负债额与资产负债表帐面额之间的差额,当资产或负债帐面额被转回或支付时、将产生未来期间按应税利润计算的应税额或减免额。在未来期间内应付的所得税数额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未来期间内可抵减的所得税数额就是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13.
按照我国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纳税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税前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亏损年度后的连续五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为“经营亏损抵后”)。不难看出,上述规定的结果是年度经营亏损会相应地抵减以后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即经营亏损抵后为未来年度节省了税(经营亏损抵后的所得税利益)。但由于亏损年度一般不能预测未来五年可弥补期限内能否产生足够的税前利润来弥补年度亏损,因此经营亏损抵后的税利益能否实现也就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根据国际会计惯例,按照谨慎性原则,当经营亏损抵后时,原则上应等到实际抵减应纳所得税时才能确认税利益。我国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然而,问题在于,可扣除暂时性差异与经营亏损抵后两者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由于两者在以后年度的所得税申报上均可列支为可扣除金额,因而两者对采用相同的确认标准,就是说,在亏损发生年度即可确认所得税利益。  相似文献   

14.
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尚未颁布关于所得税的会计准则,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遵循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基本借鉴了西方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内容方面简略了许多。本文就《暂行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以下简称《IAS-12》)共同涉及的所得税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做一比较,并提几点建议。一、计税差异我国《暂行规定》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企业一定期间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  相似文献   

15.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和税收。每年初税务部门对其管辖范围的纳税义务人都要作出上一年度内的所得税的应交数额、应补(退)提  相似文献   

16.
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会计和税收在核算目的、核算口径、计量方法和时间上都有较大区别,从而使得同一企业在同一时期按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利润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调整成为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拟对这种差异的原因、性质、内容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便为所得税汇算清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保险合同准备金是保险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和计量的成本项目,也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一项成本支出。保险合同准备金如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所得税负担,影响到现金流状况和偿付能力水平,是保险公司所得税制中的重要内容。保险公司自2009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以下简称准则2号解释)后,客观上形成了用于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备金与用于偿付能力报告的法定准备金的差别,由此产生了对用于判别所得税前扣除额度的准备金(以下简称税收准备金)应以会计准备金还是法定准备金为基础确定存在不同的理解,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解释。本文从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原理出发,论述了其在税前扣除的必要性,并就执行准则2号解释后税收准备金的确定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尤洁 《中国外资》2009,(18):151-151
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对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准确反映企业本年度的所得税税负,2008年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新税法)法实施的第一年.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税收政策的理解总结出来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税前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法规计算确定的 ,应税利润是根据税法有关规定计算确定的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 ,按会计利润计算出的当前应负担的所得税额与按税法计算出的应交所得税额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永久性差异应计入当期损益 ,不再递延 ;时间性差异则要按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递延到以后的会计期间。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在以后的各期转回或消失。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  相似文献   

20.
对新旧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目前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94]财会字第25号)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1995征求意见稿)》(两者以下简称“旧准则”)对比区别较大。新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12)的内容,标志着我国入世后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那么,对比新旧准则,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何区别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新定义旧准则基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的规定不同,分析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两种差异,即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准则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它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新准则摒弃了“两种差异”的概念,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