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婉 《北方经济》2008,(2):66-67
总的来看,越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支出分配对地方财政规模的扩张作用越大;越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收入和支出的一致越能对地方财政规模的降低起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对于中部和西部,特别是西部来说,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其财政规模的扩张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我国实际国情,政府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更是财政支出的重要来源。所以不段加强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确保配置制度和分权方式适合我国当前发展的需求,对促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财政分权,建立更加高效的转移支付体系"之后,我国政府更要通过优化权利结构,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我国政府更好的服务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娟  沈双生 《北方经济》2011,(18):64-65
为研究区域资本流动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文章首先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将河北省划分为三大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研究了河北省内三大区域的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就资本流动而言,各区域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有差异的,第一类区域为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欠发达的第二类、第三类地区为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机构存贷差。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财政分权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财政自主权为主线,基于IMF和OECD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俄罗斯财政分权有效性提出了合理解释。虽然俄罗斯财政资源分权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定性评估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正是法律约束条件下的自主权不足才产生了较强的财政从属性以及非正式自主权的不良激励。这也是中国目前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特征。对该问题的研究对提高中国政府的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之后,中国明显加快了同西部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合作的步伐,这使西部对外开放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对国内东西区域经济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文章从区域资本流动的角度,在中国及西部地区同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日渐深化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了地缘经济时代东部资本西进的动力机制、制约因素和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梁媛 《特区经济》2006,(6):34-35
理解财政分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颇为重要。本文采用1953~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度量财政分权的指标,用实证研究的办法考察财政分权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文的回归结果显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的并不是财政分权的绝对水平,而是财政分权程度的变动。本文依据这一结果分析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国内各区域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工业资本构成以及就业特征,本文基于198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资本深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就业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总量经济以及行业层面的资本深化态势下,中国工业在空间上也表现出广泛的资本深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反而具有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工业资本深化在东、中部广大区域对就业具有负面效应,但在西部地区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相较于资本深化,对我国工业就业影响更为显著的因素源于与体制相关的政府以及国有经济层面,为控制资本深化态势,在产出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同时兼顾就业保障目标,各地相关区产业、就业政策的制定应跳出数量管制的传统思路,更多地考虑工业资本深化背后的分权体制背景与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高速发展,在30多年市场化经济改革的进程中,财政体制改革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改革进程、发展状况、今后的进展方向进行了探讨,重点探究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以及分税制改革前后的变化。在以上基础上,本文对今后我国财政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60年的财政体制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始终没有跳出集权一分权一集权的循环往复,并且财政体制改革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历史怪圈.文章试图通过回顾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分析财政分集权循环的内在逻辑及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靖华 《开发研究》2005,31(2):114-1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构建有效率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通过对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对该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对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林 《中国经贸》2023,(10):28-30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探究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并创新性探索地方政府债务有序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的财政体制“分灶吃饭”改革,开启了中国财政体制的分权式改革之门,而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更是在形式上向着财政分权体制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应如何评价和看待中国的财政分权呢?  相似文献   

16.
日德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目本、德国“二战”以采财政分权体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都采取了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方面。两国的经验对深化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遵循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型,建立相应的经验模型对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了定义和介绍,然后采用中国30个省份从1978年到2004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估计,并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果。上述对财政分权措施的分析只是从一个静态的角度着眼,仅是一种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但事实上,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是一种偶然的结果或者说存在某种中间传导机制。因此,对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必须要首先分析其因果关系,否则我们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夸大政策变量的作用效果。基于上述分析的两个缺陷,我们对财政分权措施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因果检验与时滞效应分析,结果不能拒绝财政分权外生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韩聪 《天津经济》2023,(8):36-38
税收分权作为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性的重要体现,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阐明税收分权的理论背景和定义的基础上,剖析了税收分权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关系,论述了税收分权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结论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税收策略以及财政责任和债务管理都会对分权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首先回顾了经典文献中对于财政分权体制的优势和弊端的论述。继而联系现实经济,在比较分析中、印两国财政体制的构架及现实分权状况之后,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特殊性进行了剖析。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结合的财政分权使中国的经济改革在过去20多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弊端也日益凸现。如何降低分权成本,更好地发挥分权优势已成为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作为引致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 ,其数量的多寡不仅直接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 ,而且也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潜力的大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发展水平又极为不平衡 ,客观上就使得资本在地区之间的分布表现出集中与分散相统一的二元特征。基于此 ,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前提下 ,研究了我国地带及省区的资本分布格局 ;资本存量、人均资本等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资本在区域间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