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共中央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各级政府、各行业认真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2.
《市场周刊》2005,(45):20-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钢材市场的实际情况,“十一五”时期我国钢材市场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问:从“十一五”开始,把“五年计划”改为了“五年规划”。作为浙江省的规划编制亲历人,您是如何把握“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的?答:与以往规划相比,“十一五”规划的背景和要求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一些新的动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主要发展目标和为实现目标必须努力推进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  相似文献   

5.
潘淑娟  李朝林 《财贸研究》2006,17(1):145-146
为推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由经济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科研处共同主办,经济金融学院承办的“我国‘十一五’规划经济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6日在校综合楼会议室举行。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和学者近40人。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联系“十一五”的目标和任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建议》的意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  相似文献   

6.
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十一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发展方向,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必须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今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议,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有的国家将高职高专称为短期大学。一般大学院校培养的是通才,而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专门人才。为了整合人才资源,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多层次人才需要,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我国办了不少高职类院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近一些年,我国开办了一批高职高专学校,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此类教育的前途、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都有不同看法。现结合笔者调查研究后的思考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平东声 《大经贸》2007,(9):20-2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15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科院等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十部门共同发布了《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首次由国务院的十个部门共同编制和发布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滞后,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开拓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根据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职业教育创新应实现“四大转变”和“五个注重”。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节能减排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5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扭转了“十五”后期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十五”计划已经完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现已出台。以加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社会差距,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这个规划的宗旨,也是规划的主题,也是各个部分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带着“十五”计划的成果与启示,面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十一五”规划在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重重矛盾成为国家政府与人民所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刻分析了“十一五”规划所应解决的重重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财富》2005,(11):14-14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时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国家发改委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部分工作的权威专家指出,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404亿元,如果今年经济增长率最终为9.2%的话,按不变价计算的GDP总量比2000年已增长51%左右。  相似文献   

14.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纲 《财贸经济》2005,(11):7-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了全面部署,把调节收入分配、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注重社会公平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几个重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5年8月,马凯同志在第28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的工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立足当前,继续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再一个是谋划长远,把“十一五”规划做深做实。前一段,我委和各地发展改革委在编制“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和情况汇总工作,提出了全国和本省(区、市)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框架和思路,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要强调的是,这项工作还没有完,离马凯同志提出的要举全委之力,把“十一五”规划做深做实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任务还相当艰巨。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编入了“主体功能区”的内容,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实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明确了对区域经济功能的类型划分。开启了区域经济规划的分级分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机电产品市场》2007,(3):26-28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以坚持企业为主实施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依法强化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与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相结合和坚持整体推进与分年度有效实施相结合为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金秋的10月,全国人民盼来了文化、科技和经济的三件大喜事。一是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二是10月12日神舟六号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0月17日胜利返航着陆。三是10月12日至23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全国人民就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意气风发,大家都在争相谈论着“神六”、“全运会”、“十一五”,期盼着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这些使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男主人公说的一句话,“我们的国家正胜利迈入新的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把“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六个原则”之一,这是我们党首次把价格形成机制纳入到中央的规划之中,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0.
喻柯可 《商》2014,(44):242-242
以“一五”以来历次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大量省、县级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文本为分析案例,系统总结了国民经济规划的发展历史和模式,为更好的认识、理解和编制国民经济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