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思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王影 《活力》2011,(2):77-77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模式,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条件。人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主导中华文明的儒家思想完整的界定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奠定了生态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突出了生态意识、生态产业、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反映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艰巨而持久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绿色技术,完善法制体系,改善市场运作机制及倡导绿色消费来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新社会。  相似文献   

5.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在理论界,也出现了许多和生态保护相关的学科,生态伦理学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在中外学者的基础上探究了生态伦理学的未来,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如今风靡世界,成为全球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在过去由于人们意识和技术的局限、经济的发展造成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付出了与发展效益极不相称的代价。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绿色营销应运而生。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及特征关于什么是绿色营销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企业在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在资源的利用、产  相似文献   

8.
潘岳 《国土经济》2008,(2):58-60
什么是文明转型?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1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尤其是铁器的普及,使小农农耕生产组织方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钟澳 《国土经济》2007,(5X):52-54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这种发展较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导致了巨大的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党中央将构建节约型社会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本文将从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及具体实施的措施等几方面全方位解析构建节约型社会,并指出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良性转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黄河 《企业科协》2006,(5):32-32
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更加重视养生。正确养生,就是要做到“三个和谐统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做到这三个和谐统一,就必然会健康、快乐、长寿。  相似文献   

11.
邹维平 《活力》2006,(2):83-8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站在“天人合一”的高度,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原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生态经济意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构建。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角色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作为经济实体,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其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和唯一动力,就是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是一个具有自利性特征的彻头彻尾的“经济人”。古典经济学进一步提出这样的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的决策是完全理性的,而企业为了营利,就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必然增进了社会福利,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并无矛盾之处。正如经济自由主义鼻祖亚当·斯密所言,企业越自由地追…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不断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相互作用的接体过程。人类的生存发展不仅须臾离不开自然,而且也深刻影响着自然。同时,“自然”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规律则服务于人类,违反规律则必将受到无情的报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与空间。“自然”给人类提供生态系统魄服务,并接纳排放的废弃物;二是由于过度地利用和污染。“自然”给人类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害: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观念带动人类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法律,人类今后生存能力的提高亟需发展的法律来重新确定。法律要适应社会的变迁,在法治观念、法律价值、调整范围等方面必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观念带动人类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法律,人类今后生存能力的提高亟需发展的法律来重新确定.法律要适应社会的变迁,在法治观念、法律价值、调整范围等方面必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观念带动人类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法律,人类今后生存能力的提高亟需发展的法律来重新确定。法律要适应社会的变迁,在法治观念、法律价值、调整范围等方面必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英鹰 《活力》2006,(2):45-45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和经济全方位的发展问题,而非单纯其中某一方面。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包含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和公平三个要素。用公式表示就是:保持生态稳定+有控制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19.
赵桂华  刘亚峰 《价值工程》2010,29(18):156-156
本文讨论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发展趋势、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水资源管理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并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办法。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水和谐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目前,人类面临严重人与水不和谐问题,所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和水的和谐共处,构建人水和谐关系,以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