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探讨谨慎适度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公允价值,并对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避免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新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如何可靠取得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旨在为实际工作以及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国际准则达到了趋同性。但其在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应。本文就新准则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只有准确把握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计价基础的正确选择与计量核算,才能做到适度应用公允价值,避免人为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会计准则"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中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于2019年5月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现了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协调一致。文章重点关注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中换出资产为存货的相关会计处理,并与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以及2019年1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对比,以一项特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为例,说明修订后新准则的合理性。进一步以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为例,分析新准则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方小琳 《现代商业》2007,(30):61-61,6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新会计准则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其主要的变化是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的这一变化引发了一些争论,如何理解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变化的应用?它对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产生什么影响?会计处理有何变化,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会计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对于涉及增值税范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的例题中补价与实际涉及的货币资金不一致的情况,对涉及增值税范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将补价界定为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在双方公允价值都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含增值税)为基础计算比例,以此确定该项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理论,对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分析,并与旧会计准则下存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引入有利于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10.
杨慧 《商业会计》2013,(8):23-23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被再一次使用,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在逐渐向国际会计准则靠近。但是,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不够成熟,会计人员水平也不高,使得公允价值计量不具有足够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降低了。正因为如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实际运用公允价值时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是非货币资产交换理论,针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比方说对于商业实质的判断,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等。要达到的目标是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能够合适地处理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增强其可操作性,减少其负面影响,并且不断改进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1999年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填补了我国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处理上的一个空白,当时准则引入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这两个的概念,将非货币性交易具体划分为两类,即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并针对两类交易的各自特点,分别就交易中是否涉及补价作了明确规定。该准则出台后,由于当时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来操纵非货币性交易所产生的利润,为此该准则又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为遏制利用公允价值调节损益的情况,修改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改为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对于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而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只有收到补价一方才对收到的补价中所含的收益进行确认。在会计实践的探索中,2006年新发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又作了进一步修订,其具体特点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处理的规定中,换入资产计价和交易损益的确定都有些模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会计处理具体分析,特别是分析非等价交换时的会计处理,揭示出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得出会计处理方法的修改意见,并提出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会计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周迪英 《现代商业》2007,(26):93-93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颁布实施后,由于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与原准则有所不同,将对企业纳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新会计准则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其主要的变化是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的这一变化引发了一些争论,如何理解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变化的应用?它对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产生什么影响?会计处理有何变化,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重新启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对其理解和运用尚有许多模糊和争议的地方。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准则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嵌入了商业实质的概念,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判断依据,也为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指南,便于统一会计信息,但由于对准则的理解不同.在各种教材实务举例中,发现了确认计量上的不同。文章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几个问题,从理论到实务进行剖析,以期规范其确认与计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重新确立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的判断及其内涵的确定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苏永玲 《现代商业》2007,(21):41-42
本文在分析非贷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新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来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出现与其准则中要求相互矛盾的认定结果,本文提出应用指南的规定应忠实地服务于准则的要求,应优先采用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来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有效地避免相互矛盾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