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秀生 《银行家》2022,(2):14-15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规划》指出,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为商...  相似文献   

2.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金融机构纷纷开启数字化“答卷”,重塑金融业生态和竞争格局。2021年,中国银行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科学制定了“数字中银+”金融科技规划并全面推进实施,在金融科技治理、企业级架构建设、数字金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2年,中国银行将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紧密围绕既定部署,培育新动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数字化转型整体提升,为集团业务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3.
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为千行百业数字化发展赋能、赋智和赋值,更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数字金融赋能价值逐渐被挖掘,国内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逐渐起势。工业互联网金融融合了工业生产加工环节的“工业流”数据和传统信用模式下的“四流合一”数据,金融机构以平台为赋能载体,以数据为要素,形成“五流合一”的“数据+平台+赋能”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有效疏通产业链、价值链和信息链,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提前谋划、前瞻布局、主动作为,着力提升数字金融赋能能力,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金融,积极践行金融扶持实体、助力中小微发展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金融行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积极响应中信集团全面建设“数字中信”的发展要求,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建设金融科技人才梯队,探索创新技术业务落地,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5.
<正>“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商银行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全行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工行”建设。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积极响应号召,于2022年全面开启了数字化转型,力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效率、提升体验,构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科技能简化金融业务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持续赋能金融业转型升级。本文剖析了金融科技给中小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梳理了中小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主要模式,以江苏银行为例探讨如何以金融科技促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认为金融科技赋能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在人才队伍、合作机制、线上服务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并从找准定位、加强研发、强化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23中国国际金融展以“荟萃金融科技成果,展现数字金融力量,谱写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主题,设有“人民银行系统展区”“金融服务社会民生展区”“科技赋能金融数字化转型展区”三个特色展区,全面展示了金融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下面请跟随本刊记者的镜头,一起近距离感受现场的盛况。  相似文献   

8.
<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深化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在制度创新激励与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治理新模式、发展新范式,是金融机构的必答卷。  相似文献   

9.
刘隽 《银行家》2022,(5):112-113
<正>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同时还明确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可见,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行业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战略层面,从被动转型阶段演化到主动求变阶段。财富管理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板块,面临着尽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金融科技为“三农”的发展插上翅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文章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痛点,列举金融科技重塑农村金融模式、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应用场景,并对农村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产品、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生态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给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变革的主旋律,金融机构纷纷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加速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陕西省金融与科技融合应用取得长足进步.文章提炼了陕西省金融科技在顶层设计、应用效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成果,分析了新阶段陕西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时期全省金融业要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扎根实体、聚焦普惠,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跨领域合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数字金融创新前沿的远程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加快融入客户日常生活、嵌入银行数字化转型。然而,远程银行在发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权威的定义、监管规则有待优化、数字化能力有待提升、“数字鸿沟”有待进一步弥合等问题。文章立足福建漳州、龙岩两地金融机构远程银行发展的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概述远程银行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远程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值得关注的事项,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9-2020年是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实施《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关键年份.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迅猛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产品和工具应用日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幅提高.但是,金融科技风险监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比如整治P2P网贷机构1.经过互联网金融的探索、发展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我国数字金融进入制度重构和规范发展阶段.我国的数字金融行业风险总体可控,相关细分领域创新动力强劲,发展金融科技赋能市场和监管创新成为行业共识.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更加突显,也为金融数字化转型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5.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指导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以金融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对于工商银行来说并不是新命题,工商银行走过了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发展的“数字化1.0”阶段,完成了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的升级跃迁,现已进入“数字化2.0”阶段,旨在以科技和数据为关键要素,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奋力打造与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数字工行(D-ICBC)”,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金融数字化服务模式探索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是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也明确了“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引导金融机构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面对数字化浪潮,商业银行网点服务转型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已经成为推动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秉承“科技引领、创新赋能”的理念,顺应时势和客户需求,着眼于跨业、跨界、跨境转型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持续推进“数字工行”建设,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双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为助力区域金融科技发展,由《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主办的“2023金融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发展论坛”于5月18日在成都成功举办。来自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的国有大行省分行,以及城商行、农信社、民营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的有关科技部门负责人、科技骨干出席此次论坛,会议协办方工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科技”)、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中国工商银行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制定了新三年规划有关“数字银行”建设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主动适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在ECOS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深化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技术双要素为驱动,建设“数字工行”,加速业务模式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以及用户服务水平,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为目标,全面启动了数字工行的新征程。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开发中心”或“中心”)作为“数字工行”落地实施的主要承担单位,按照总行党委“48字”工作思路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同贯彻落实全行发展战略规划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激发思想工作活力,同时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深化业务赋能,在服务数字工行建设中密切与业务进行“煲汤式”融合,围绕客户服务、产品创新、金融生态、数据要素、智能应用及绿色基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高质量研发助...  相似文献   

20.
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的战略性布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为广泛的包容性,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在释放消费潜力、升级产业链、协调城乡发展、推进对外开放中的牵引作用,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目前,我国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新发展格局持续献力,并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然而,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薄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不足、数据获取难度大等问题,正制约着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发展格局的赋能效应。因此,需要从数字化建设、服务可及性、数据供给、监管变革等层面重点发力,全面推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