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年初,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了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对今后四年引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刊自4月刊起,开辟“金融数字化转型”专栏,结合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愿景目标,邀请金融机构领导和专家,分享创新成果和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金融机构纷纷开启数字化“答卷”,重塑金融业生态和竞争格局。2021年,中国银行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科学制定了“数字中银+”金融科技规划并全面推进实施,在金融科技治理、企业级架构建设、数字金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2年,中国银行将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紧密围绕既定部署,培育新动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数字化转型整体提升,为集团业务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3.
2022年伊始,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从中我们看到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驱动金融变革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目的是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郭利根 《金融电子化》2010,(1):11-12,14
回颐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我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信息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从起步到发展、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不断强化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总体运行平稳、健康,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银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可以说,这既是深刻总结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也是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本  相似文献   

6.
7月1日至2日,全省农行2008年个人业务工作会议在黄山培训中心召开,各二级分行分管行长、个人业务部经理,省分行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省分行行长助理孙妙宇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强化基础建设加快经营转型开创全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重塑业务流程、创新金融模式,揭开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科技领域标准化建设科技应用有效提升了金融业效率,标准建设的协同发展激励引导技术革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印发契机,应结合自身实际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推动金融科技在辖内更好地发展。其中,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要把握三大工作重点:抓好顶层政策的传导和统筹规划,激发辖内金融科技创新动力和机制活力;做好机构的开放引导,打造辖内金融科技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模式;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指导,形成湾区金融科技发展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金融数字化服务模式探索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是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也明确了“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引导金融机构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面对数字化浪潮,商业银行网点服务转型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的举措。如何跟上数字中国大战略推进的节奏,以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全量客户需求,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服务破局转型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指导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以金融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对于工商银行来说并不是新命题,工商银行走过了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发展的“数字化1.0”阶段,完成了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的升级跃迁,现已进入“数字化2.0”阶段,旨在以科技和数据为关键要素,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奋力打造与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数字工行(D-ICBC)”,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兴技术和实体经济不断融合,金融发展演进和金融科技竞争日益复杂。新形势下,哈尔滨银行全面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各项举措,坚持守正创新,以客户、营销、客户触达、产品、业务管理、支持保障与共享服务六个业务领域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坚实落地,探索构建新时期金融科技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数据要素潜能释放要充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更先进”。数据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对数据的有效利用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存储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底座飞速演进——全闪存存储、分布式存储方兴未艾,NVMe-oF技术蓬勃发展……不同理念的存储技术与实践交织更迭,在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力助推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继续深化和完善金融体系改革,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作为金融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手段,金融业信息化未来5年如何发展规划,发挥在国家转型期间的作用,是人民银行和各级监管部门当前面临的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二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四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五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六是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七是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八是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做出了战略安排,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工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阵地,以数字思维和数字能力建设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型创新,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贡献工行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培育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2022年1月,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以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要求商业银行加快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16日,金融电子化杂志社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文四立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发言。文四立副司长在发言中肯定了金融电子化杂志长期对人民银行、商业行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工作进行的宣传与报道,并就今后杂志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建议。他说,办媒体首先是人才问题,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当前已在多地开展试点,全面推广指日可待。那么信用卡作为金融支付工具将与数字人民币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文通过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秀生 《银行家》2022,(2):14-15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规划》指出,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为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云、大、物、智、链”等科技创新要素的共同驱动下,金融机构纷纷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并促使数据成为金融业务中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与此同时,爆发式增长的金融业务数据也时刻考验着金融机构的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数据丢失等事故,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极大风险。宏杉科技作为一站式数据存储专家,具备SAN、分布式、备份、云及超融合四大系列产品,始终致力于帮助金融机构打造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高安全的核心数据存储平台,以加速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