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约束已经成为产业创新的瓶颈因素之一。打破瓶颈,整合资源,依靠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从产业创新的内涵出发,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资源约束状况及产业创新状况,建立资源约束和产业创新的典型相关模型,并对资源约束下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区域创新一体化对促进区域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带动周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用随机前沿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了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并采用一步法的创新非效率模型分析了影响创新潜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创新阻力的减少,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在不断提升,且差距逐渐缩小;相比于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拥有更大的创新潜力。同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开放,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工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3.
4.
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梳理多元要素流动影响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选取全局与局域莫兰指数检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特征,采用3种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R&D人才流、R&D资金流和信息流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433,经济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明显偏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局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②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出以长沙为核心的单极化发展趋势,长沙的各要素流和综合流强度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③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R&D人才流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R&D资金流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友好发展在城市群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寻舸 《时代经贸》2013,(20):88-89
区域创新聚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某类技术或产品研发的创新主体、围绕这类技术或产品研发的上下游机构、各类公共服务及相关专业服务机构高密度聚集,通过技术链、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高效联动,形成社会生产和研发综合体和区域网络式创新体系,协同创造知识聚集的价值倍增效应,并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聚集有别于区域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群体或基于创新的产业群,而是~种全新的创新形态,其本质在于区域内的创新主体基于共同的创新文化认同和社会资本网络而形成的以创意、创造、创作为特征的组织聚集,外在表现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资金聚集、支持创新的文化与制度聚集。  相似文献   

7.
以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程度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在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治理、生态文化等四个一级指标方面都排名居首,而生态环境指标排在末位,长沙市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任重道远。株洲与湘潭两市生态文明程度差别不是很大,湘潭市略呈优势,但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城市,株洲、湘潭两市在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21,41(9):214-224
从多城扩张背景认知城市群地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演变,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优化调控模式,这既是新时代乡村旅游融合城乡要素的新内容,也是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界定乡村区域,运用空间统计和函数拟合揭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格网为单元,对研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宜性进行分区,并以其为基础提出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及调控模式。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三市建成区的同步扩张对外围乡村旅游点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空间挤压现象,近城乡村旅游点逐步嵌入所属城市或相邻城市建成区;(2)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呈现从离散到集聚的演进过程,并形成一核独大、多核并存的空间格局;(3)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调控应采用分区调控和要素调控相结合的调控策略,因地制宜地构建既响应城市增长需要,又促进乡村旅游引导城乡融合的地域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效率是反映一个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状况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12-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以各城市每年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利用Tobit模型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工资状况、外商投资水平、劳动者素质5个因素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受规模效率偏低的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不断增长,创新程度不断增强.同时还发现,政府支持、外商投资水平与城市创新效率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者素质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兆峰  谢佳亮  吴卫 《经济地理》2022,42(3):172-181+221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构建涵盖产业转型、产业运行与产业共享3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借助泰尔指数、重心模型与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等方法,探析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长沙和湘潭为核心和次核心的“双核”结构,长沙始终保持领先,娄底与益阳等则相对滞后。(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敛缩,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南北差异有所减缓,东西差距有待优化。(3)旅游专业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的正向显著影响,旅游劳动力在发达(欠发达)城市负向(正向)显著,而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产业结构尚未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较弱的生态系统,在测度指标中,强调了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对生态脆弱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选取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为研究方法,两者以递进式结构衔接,以昆明市东川区为案例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村民环保意识、乡村旅游参与度等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较显著。(2)游客满意度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3)景点丰富度、乡村旅游业收入占当地村民收入的比重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尤为显著。据此,从带动作用、培训力度、经营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案例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超效率BCC模型,对2010—2018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利用变异系数考察城市群内部创新效率差距,探寻内部差距对城市群整体创新效率的作用关系,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创新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普遍提升;长三角创新核心城市的创新效率相对不足,京津冀创新节点城市数量及效率均不足,三大城市群创新腹地存在创新投入不足问题;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差距经历由扩大到缩小的变化过程,城市群创新效率受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创新效率差距的影响,城市群内各城市创新效率差距应保持适度,差距过大、过小均不利于城市群整体创新效率提升;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具有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外部经济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对外开放,建立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96个沿海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三种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的不同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对于服务业总体和公共性服务业而言,三种因素都是影响其集聚的主要因素;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新经济地理因素是促进其集聚的主要因素,而另外两因素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出来;对于消费性服务业而言,相对于新经济地理因素,外部经济因素和对外开放因素对其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运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配置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建立Tobit回归模型考察不同因素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采用动静结合法可以较合理地估计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京津冀整体未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状态,城市间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等因素正向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而能耗水平则产生了消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良强 《技术经济》2008,27(10):1-11
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对于改善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创新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链式模式和创新活动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方法和概念模型;并以我国福建省为例,利用1995--2006年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对福建省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市场实现等环节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自主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活动仍处于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收益不变状态,继续增加知识创新资源投入仍将是合理的;技术开发活动已进入了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无效率状况严重;设计制造活动的综合绩效较高,但2006年已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现象。最后,提出了适当增加知识创新投入比例、提高技术交易的实现效率、增加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比例等提高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梦筱 《经济地理》2020,40(5):99-105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2013—2017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为对象,展开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和目标企业绝对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和上市时长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会弱化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开展创新活动;在并购中,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技术吸收能力选择绝对知识规模合适的目标企业;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增强并购后的技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指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时间层面来看,1995—2018年张家界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阶段性明显,经历了"低强低速、高强中速、中强中速、高强高速"4个发展阶段。(2)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看,5个时期张家界市扩展方向差异性较大,城市重心以向北部转移为主,以北偏东、北偏西的方向发展,城市分散度不断变大,向外扩张趋势明显。(3)从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以星状和团状扩展为主,紧凑度指数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大后减小,城市空间形态以非紧凑化、外延式扩展为主。(4)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