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侯松 《经济师》2022,(6):13-15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期空间治理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加强了国家层面对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和规划编制工作的引导。文章认为,面对国土资源开发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是今后推进国土开发与协调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法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从“大拼盘”到“大融合”的过程中面临多种体制机制束缚。文章在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制度缺陷,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背景、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属性和需求层次,并就“多规融合”的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桐  岳文泽  夏皓轩  熊锦惠 《经济地理》2022,42(2):11-17+73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能”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框架:首先,建立了一个“双评价—三类空间划定—主体功能权衡”的分区方案,强化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将传统县级单元深化到乡镇(街道)尺度,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再次,统筹了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结构、区域协调的综合考量,提升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结果提出未来区域发展差别化引导与管控的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3.
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域三生空间划定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生空间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是村域农业粮食生产、生态景观保护、村庄发展建设的关键。文章围绕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通过科学界定村域三生空间内涵,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分类体系和框架,依据三线作为限定界线,在实例村构建了村域空间规划体系。结果表明:杨树村三生空间总体融合程度好,毗邻状态佳,以耕地为主的生产空间面积为445.6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空间面积为142.9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12%,以居民点为主的生活空间面积为121.7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14%;确定杨树村的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类,适宜多层次多结构的乡村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魏伟  尹力  谢波  薄立明 《经济地理》2022,42(3):44-55+86
以时空维度对2000、2010、2020年黄河流域438个县区的土地利用及“三区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选取演化方向、演化规模和演化位置三个维度研究“三区空间”演化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空间不断侵占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空间破碎化明显;农业空间在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双重侵占下规模锐减;生态空间在中游地区明显优化,但上游有所退化;黄河源区、“几字弯”地区、“潼关―入海口”沿线是“三区空间”交叉转换的密集区。“三区空间”演化结果由演化方向、演化规模和演化位置共同确定,三个维度同时受到文化、政策、经济、人口、地理区位和工程技术等多因子制约;不同类型空间的演化机制有所区别,各因子的作用强度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2021,41(4):192-200
我国正积极推动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工作,而用地分类作为规划编制与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基于此,文章从用地分类入手,通过评估、整合现行的用地分类规范标准,分析总结用地分类标准存在部门主导、多标并存、前瞻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结构简洁、强化用途管制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详细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管理和政府的空间管控手段,目前存在编制静态性与城乡发展动态性之间的矛盾,落实上位规划和衔接专项规划不足,编制后的实施、修改及动态维护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许多地方频繁、大量调整规划,项目落地困难,缺乏对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各级部门规划管理权限边界并非绝对清晰、缺乏对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统筹考虑等问题。基于用地分类,提出关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的可能途径。建立自然资源全域全类型覆盖的详细规划体系;开发边界内的开发建设按照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其他由各专项或特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建立详细规划科学性体系流程及动态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树立底线思维、集约高效开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旅游专项规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呈现出重概念、轻落位,重发展、轻管控的特征,在空间用途管制、资源约束利用等诸多方面都难以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文章以普洱市为例,提出“底线确定—本底分析—结构识别”的旅游空间结构识别路径,结合“三区三线”成果,完成旅游“底线—约束性”评价;结合旅游开发潜力及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完成旅游“本底—适宜性”评价;再通过判断矩阵综合划定普洱市旅游主体功能区。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力指标、GIS空间分析法及定性分析法,实现旅游空间节点确定、旅游发展轴线组织及旅游功能区划分;最后,构建普洱市“三核、八心、六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一套旅游空间结构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结构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的成效、制约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县各类规划存在相互分割和矛盾的突出问题,2014年我国启动了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三年以来,在规划调整、路径模式、规程规范、体制机制、立法保障、省级试点等方面进展明显,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在规划期限、规划主体、规划层次、规划审批、规划法律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约束,尚未形成全面、统一、明确的解决办法和标准,严重制约下一步试点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今后,应从完善市县规划体系、加强省级和市县空间规划协调、理顺配套体制机制、强化立法保障等方面促进市县多规合一稳步推进,尽早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促进我国市县规划体系的功能完善和效益发挥。  相似文献   

8.
9.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对我国在CSSCI数据库刊载的非正规就业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予以述评。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非正规就业研究的核心文献发文量整体上呈波浪式上升;非正规就业研究人员和机构之间缺少稳定的合作关系,各学术群体之间也是相对分散地进行研究;非正规就业的最新前沿研究集中在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功能定位与政策选择等方面。建议未来研究树立多学科视角,加强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并健全非正规就业政策法规体系,保障非正规就业者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0.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创新最新范式,其研究成果丰富,然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中观层面研究,其研究前沿特点却鲜有人涉及。基于此,选取CNKI作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 V对2000—2020年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高技术产业、产业创新五大聚类展开,基于此得到国内以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前沿,且研究内容和方法虽更丰富,但依然以基础理论研究、定性方法为主,对此提出未来可一方面深入中观层面的微观研究,另一方面丰富研究方法,并拓展数据类型。  相似文献   

11.
陆港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建设发展的趋势。我国陆港发展虽然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已经在我国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各地规划建设已有近百家陆港。在当前陆港建设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文章拟从我国陆港发展布局的现状出发,基于各类文献及访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各地陆港的实地调研,总结分析我国陆港空间布局现状、面临的形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索我国陆港空间布局的演化规律及深化方向,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陆港经营主体更好地把握陆港未来空间演化规律,避免盲目建设,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也更好地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古村落旅游持续发展,古村落旅游日益受到学者关注,论文对近25年来古村落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古村落旅游研究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发文机构、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1)古村落旅游研究从2006年始逐渐增多,2014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发文的核心作者群明显,但作者间联系较弱,合作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3)发文机构多分布于南方地区且合作强度弱;(4)研究热点包括古村落旅游资源价值、古村落旅游开发和保护、古村落旅游市场、古村落旅游管理与社区参与及古村落旅游与国家战略,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多学科交叉趋向,研究内容与时代发展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陆海统筹是海岸带规划的核心理念。文章梳理了海岸带以及海岸带规划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构想,分析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构建了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从必要性来看,是规划自身需要也是时代产物;从可行性来看,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政策支持。研究结论:构建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要明确规划的理论依据,依据土地和海洋适宜性评价建立海岸带“三区三线”,并且要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空间关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研究单元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估算了中国31个省区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0-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9.67×108t持续上升至32.37× 108t.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7.8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0%以上.②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的影响,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显著,重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北部沿海地区,轻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③全局自相关Moran'sI值从1990年的0.1558持续上升至2008年的0.2734,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在省级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④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较强的规律性.⑤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碳排放强度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高值集聚区向沿海集中,低值集聚区向内陆迁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回顾,阐明土地利用布局原理,建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三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文章构建的技术方法为:(1)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对研究区域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总体对比分析,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未变化区和变化区;(2)从符合自然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两个原则出发,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判别准则,根据“双评价”中各要素评价结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究区域各类用地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3)根据文章设计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7种土地利用调整情景,构建基于图斑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支撑。文章通过以兴安盟为案例开展以图斑为单元的多情景国土空间规划,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以“三调”图斑为单元的土地利用布局以及更加精细化的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包含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进一步理顺当前的规划评价体系,引出国土资源规划战略,探索使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规划的第一步的可行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将国土开发中经济、社会、环保的要求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体现出来,对于适合开发的国土集中开发或增加开发强度,对于不适于开发的国土加强保护,直接服务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宏观管理与微观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与社会统计方法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困境调查,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认知、指标分配和实施作用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项为实现土地利用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以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为核心的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给,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需求存在矛盾,为从制度分析视角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空间行为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是推动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风险投资从筹资、投资和退出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规律。梳理了风险投资空间分布、空间决策和空间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对进一步开展风险投资空间行为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目前我国开展风险投资空间行为研究需要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