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理论有三条演进路径:创业者职能演进、创业者禀赋演进、创业行为过程研究的演进。创业不是创业者个性心理素质的外化,只有在创业行为与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变化的互动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创业的本质及其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空间与经济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一直追溯到亚当·斯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者试图将空间要素纳入经济学的主流的分析框架,但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直到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模型克服了技术障碍,而保罗·克鲁格曼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经过克鲁格曼等学者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空间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陈涛涛  陈红喜  丁子仪 《经济师》2020,(2):11-13+17
遴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192份主要政策文本,通过对政策文本的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归纳关键词,运用UCINET软件构建共词网络,并使用NETDRAW进行中心化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存在阶段性特征,且现行的政策体系仍存在着需求面政策工具匮乏、信息不对称、政策重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统一的政策制定部门、重视顶层设计、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琳  马艳 《财经研究》2021,47(10):4-18,34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镧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7):113-117
在系统搜集整理1978-2012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时间跨度长、样本数量多的一系列省域产业政策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政策文本数量发展、区域分布、文种类型、发布主体、政策主题等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湖北省域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基于非平衡推进理论,以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类目的地空间演进规律,研究了政策与空间演进的互动机制。以期揭示政策对空间演进的作用以及空间演进对政策的需求,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旅游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同一旅游政策在不同的空间作用不同,不同的目的地空间发展需要不同的政策支持;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变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旅游政策通过作用于要素资源影响空间结构演化,新的空间结构对政策供给提出新的需求,应当依据各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配置引导性旅游政策,谋求地方旅游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我国新增非农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涛  庄大方  冯仁国 《经济地理》2004,24(5):648-65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领域之一。章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1990年代我国土地非农化建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用于非农用途的土地增长迅速,10年间新增17,627.57km^2,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方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内陆地区相对较少。而且,新增非农建设用地占用的绝大部分为珍贵的耕地资源,比例高达85%以上,其余依次为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章还分省区对非农建设用地的增长及占用其它类型土地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政策保护耕地林地、遏制无序土地非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后还对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实现有效的总量控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两大核心目标.本文从我国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现状出发,指出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是其两大核心特征.从省域层面将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与其现状指标分配进行对比,发现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利用效率并不相关,存在着空间失衡,由此必然会导致效率损失,并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形成理想的区域开发格局.进而探讨实现建设用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思路,实现指标的跨区域交易与建立相应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个维度建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测度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空间统计方法探究中国公共服务质量的空间非均衡性,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沿海地区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高,表现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空间布局。(2)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存在地区差距和“多级分化”现象,八大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质量绝对差异趋于扩大,总体基尼系数波动呈下降态势。(3)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与高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与低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减小。  相似文献   

10.
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偶联的复合系统.文章从规模扩张、空间扩张和景观变迁三个维度,揭示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并对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进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定制度环境及变迁条件下,伴随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快速工业化区域特别是"自下而上"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先后经历了加速、高速和持续快速三个阶段.空间扩张由相对均衡到非均衡快速发展、再回复到相对均衡,景观聚集度出现先显著下降、后逐步回升态势.文章最后针对快速工业化区域发展实际,提出建设用地扩张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进轨迹、内在逻辑与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策层面围绕粮食安全进行了曲折艰难地探索。通过实行统购统销、四轮粮改、支持保护政策完善到最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实现了政策基调从"取"到"予"、政策内容从单一到多元、调控方式从政府为主到与市场相结合、政策导向从增产到提高竞争力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要坚持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产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利用两种资源能力满足需求,完善新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和区域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师博  常青  张良悦 《技术经济》2022,41(8):1-10
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联动性。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肇始于信息化,并在政策领域、政策重心和政策目标上展现出3维演进特征。2000—2012年数字经济发展呈“理论跟着政策走”的趋势;2012年党的十八之后,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等热点理论研究开始引领政策实践,二者间的互动更为积极有效。文献计量结果显示,党的十九大之后数字经济词频数达536,是2013—2017年的16.75倍;中心度也由0.18上升至0.32,数字经济研究的关联性和拓展性显著增强。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是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演进和理论研究脉络,可以展望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及数字金融会保持较高的研究热度,并且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及数字安全将吸引更多的关注。与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和数字贸易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聚焦点。  相似文献   

13.
14.
资本结构理论演进、评述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追溯了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分三个阶段介绍了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流派、支脉的经典文献和观点,从演进脉络、发展轨迹、研究模式和经验性支持等方面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就资本结构内涵界定、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组织形式、资本结构度量、税制结构等影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间与空间互补性的企业知识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具有时间互补性与空间互补性两个特征的基本理论,论证了企业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其知识同样具有时间互补性与空间互补性这两个特征,且这两种互补性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并在案例分析基础上,证明了该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具体企业的知识增长,进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2 698篇中国科技评价研究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不同研究阶段高频关键词谱系图和共词网络,探究不同研究阶段主题内容和变化趋势。总体而言,研究主题共性与差异并存;评价原则与导向发生了重大转折;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分类评价成为新趋势;评价方法日趋多样化;研究关联度和相互渗透性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发现既有文献在科技评价主体、客体、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等层面尚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空白。  相似文献   

17.
18.
将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1978—1994年、1995—2005年和2006年以后。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各阶段的创新政策,研究了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创新政策的范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人才和环境营造一直是中国创新政策的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加强使得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资源拼凑是企业将手头资源进行组合应对新问题、利用新机会,以化解制度和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作为创业研究的新兴领域,资源拼凑正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总结资源拼凑起源和概念内涵,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对1972-2018年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围绕资源拼凑重要主题和前沿热点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讨论未来研究方向及中国情景下的本土研究主题。研究结论有助于国内学者拓展资源拼凑研究整体性视角,促进国内资源拼凑研究与国际前沿接轨。  相似文献   

20.
蔡爽 《大陆桥视野》2022,(2):116-117
随着群团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群团改革示范点的建设,如何使群团组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介入社会治理中,既是群团组织自身履行职责的问题,也是社会治理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机制。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基于此,群团组织应以基层民主的精神实质和客观行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完成与政府治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