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生育率持续下降已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提升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家庭收入水平和性别观念对育龄群体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再生育意愿更高;性别平等观念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有负向影响,性别观念越平等,再生育意愿越低;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行性别异质性检验,发现男性群体的再生育意愿主要受到个体经济因素的影响,女性群体受到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共同影响;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行城乡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育龄群体的收入、职业地位对再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但这一影响并未在农村得到相同体现。为此,应从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消除性别平等观念与性别分工实践之间两个方面提高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而提高社会总体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课外补习效应的研究还未形成一致结论。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和追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了初中阶段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异质性。主要有以下发现:(1)父母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水平和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和英语补习的概率;但家庭经济水平和学业成绩对学生参与语文补习的概率无显著影响。(2)语文、数学和英语补习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中,英语的补习效应最大,语文和数学的补习效应类似。(3)对于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各学科的补习效应都更大。因此,各学科的补习都会扩大学生间的成绩差距,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三孩”政策逐步实行以来,对生育率的提升作用、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刺激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房价作为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前更多受经济因素驱动的居民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房价对生育意愿有挤出效应和财富效应。因此,利用2018年CFPS家庭微观数据,研究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挤出效应与财富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即挤出效应,其他变量对生育意愿也有影响,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状况、学历、政治面貌、生育保险、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父母的经济帮助等。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即财富效应,但是财富效应小于挤出效应,故总体上我国现阶段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CFPS2018)的数据,运用有序概率(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外貌对各个学业阶段成绩排名的影响,发现外貌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则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社交的需求日益增加,美貌带来的更多社交机会,有可能挤出学习的时间或专注力而使学业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强的个体能更审慎地利用这些机会,减少其对学业成绩的不利影响。家庭和学校应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从小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减少高中阶段的“美貌惩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基于对甘肃省兰州市城市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显示:(1)居民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2)二孩政策得到人们的关注和了解;(3)经济是影响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因素,生育意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进一步降低的趋势;(4)居民的生育意愿和受教育程度成反比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更不愿意生育二孩;(5)男性生育二孩的意愿比女性高;(6)单独家庭的年轻夫妇更愿意生育二孩.  相似文献   

6.
基于课题组2009年进行的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个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特别是研究了影响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流动人口同城市人口在生育数量偏好上已经不存在明显差距,但性别偏好观念上仍有显著差异;较农村人口,流动人口生育数量偏好明显要小,男孩偏好也要弱。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类型和居住类型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立新 《技术经济》2020,39(7):176-183
研究家族企业主的传承意愿对国际化的影响及制度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家族所有权传承意愿(即仅意图传承家族所有权)对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速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家族管理权传承意愿(即仅意图传承家族管理权)对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家族所有权与管理权同时传承意愿(即意图同时传承家族所有权与管理权)对国际化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家族所有权传承意愿对国际化速度的负向影响减小,家族管理权传承意愿对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速度的正向影响减小,家族所有权与管理权同时传承意愿对国际化速度的正向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教育投入的增加。大量关于中国教育公共财政的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公共支出不足,而家庭的私人投资弥补了公共投资的不足。因此,解释中国教育的发展就需要从家庭这个微观的视角出发,了解私人投资的决定因素。本文在一次有关家庭教育支出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现代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特别发现家庭收入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教育程度是两个非常显著的指标,这为我们解释中国近期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经验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近年来中国家庭面临的"住房难""不敢生"等特征事实,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估计了保障性住房、产权性住房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发现两类住房对生育均发挥出"正外部性".进一步分析得出,住房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在是否流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及首(多)次置业方...  相似文献   

10.
王小洁  聂文洁  刘鹏程 《财经研究》2021,47(10):110-124
探究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助力人口转变升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置身中国具体情境,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7),从信息成本视角和家庭代际视角两个维度考察互联网使用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的个体,其生育意愿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已育史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再育意愿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对于已育个体而言,上网频率越高对再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越加显著;代际"数字鸿沟"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生育意愿也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当子代和父辈存在较大的代际"数字鸿沟"时,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繁的个体,父辈沿袭下来的传统育儿经验和子代通过网络获取的育儿知识相冲突可能会引致更多的家庭矛盾,进而抑制个体生育意愿.反之,当代际"数字鸿沟"较小时,互联网使用频率对个体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亦有所减弱.文章的发现对于提升个体生育意愿以及生育率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