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银行间资金融通所产生的银行风险传染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统计15家商业银行2006年-2008年资产负债袁中披露的信息项目,利用矩阵法原理,通过madab进行数据仿真模拟,分析了银行间资金融通可能发生的传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票市场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股市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匹配、系统性风险占比过大、政策市现象明显、投资者风险意识淡漠、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国际资本炒作等风险问题。可以从监管方、上市公司、投资者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对风险加以化解,尤其要加快构建股票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机制,完善股票回购机制,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在动态国际资产定价模型(ICAPM)的框架下,用三元BEKK-GARCH-M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中A股流通股超额收益率(即风险价格)的构成进行了估计,并且构建了一个度量我国股票市场与世界股票市场整合程度的动态指标,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与世界市场是否正在逐步从分割走向整合。结论是:样本期内我国股票市场的超额收益率中除了国内股市风险被定价外,国际股市风险和汇率风险也被显著定价,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与世界股票市场已经有整合现象。这种整合程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样本期内的两次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快了整合程度的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风险的内生积聚成为货币理论和政策关注的焦点。文章对货币政策、金融风险和跨期产出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并以2006年10月-2018年3月的中国数据为基础,构建SVAR模型对中国的现实进行实证检验,其中,采用时变的修正CRITIC赋权法合成时变权重金融压力指数来衡量中国的金融风险。研究表明,旨在稳定通货膨胀和短期产出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对日益严重的金融风险的长久忍耐,造成金融体系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深和不确定性的上升,从而为未来的产出稳定埋下祸根。也就是说,金融体系风险的内生积聚导致货币政策对产出稳定的效应不仅仅是当期的,还是跨期的。对此,文章提出基于短期目标的货币政策不足以维持长期产出稳定,货币当局需要考虑金融风险的内生积聚,将跨期产出稳定纳入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国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中的交易特征,考察了该市场潜在的风险传染对象及传染范围。研究发现,在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中,银行系统除了自身具有风险的相互传染效应之外,还受货币政策以及境外银行同业的影响。银行系统风险对境内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比较强的溢出效应。最后,就如何提高银行监管效率,减少风险传染损失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银行的影子业务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一部分,主要指银行近年来所主导的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银行通过银银、银信、银证、银保等之间的合作而形成同业资产或负债,这将使银行之间及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2009-2014年16家内地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的影子业务规模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的影子业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在银行的影子业务发展初期,银行间通过风险共担(risk-sharing)确实能降低系统性风险,但随着银行的影子业务进一步发展,银行间通过风险传染(risk-contagion)的金融加速作用而增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2007-2013年我国银行同业网络,在区分债权银行和债务银行的前提下,以网络联系强度为权重计算了各银行同业业务对手的总风险,进而考察了同业业务对手总风险对自身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银行风险对债权银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银行风险对债务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说明同业网络中存在由债务银行向债权银行的风险传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杠杆率高、同业资产占比高、同业资产集中度高的银行更容易受到传染.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引致风险传染的证据,而且对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传染的能力、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分工理论角度看,股票市场风险表现为投资者与经理人能否通过股票契约及相关制度协调实现分工合作的风险.受制度变迁的关联效应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中政府纵向的行政干预取代了横向的市场契约,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缔约意愿降低,市场风险增大,并因国有股减持而引发危机.通过支付合理对价、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深化产权改革可以提高各方缔约积极性,化解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供应链传染效应情境下,客户风险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客户关系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客户风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风险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即客户风险越大,企业创新投入越多,并且当企业融资约束越低、客户相对议价能力越强、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以及企业高管具有研发背景时,以上正相关关系越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客户风险具有供应链传染效应,会导致企业业绩下滑、经营风险增加,促使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增加创新产出、改善市场竞争地位、降低对大客户依赖,有效缓解客户风险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文研究为企业决策层防范客户风险、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政府职能部门在稳定优化供应链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0-2012年欧元、澳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五种货币的汇率数据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各汇率市场都出现大幅波动,且多数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均存在由共同冲击的结构性传导机制的改变而引起的影响系数的变化.在高波动状态和低波动状态下,共同冲击的影响系数不成比例地改变,表明各汇率市场样本对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效应.部分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共同冲击的结构化传导机制未发生改变,系数的变化仅仅是由于冲击的强弱程度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共享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企业资金担保链组成了一个"线、环、网"系统的风险共享体系;(2)其风险消释机制表现为融入资金担保链企业的融资能力比独立企业强;(3)其风险传染机制表现为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信息传染渠道、投资传染渠道等形式对危机进行传染。本文随后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共享机制进行了理论提升,研究发现,只有当整体经济环境有利时,资金担保链是有益的;反之,则会导致企业全部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4.
王喜平  王婉晨 《技术经济》2022,41(6):131-142
研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深层次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对于有效防范碳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构建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捕捉中国碳市场与电力、材料、房地产、工业、金融、传统能源、新能源等股票板块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碳-股票”系统的风险溢出网络,识别风险的中心与演化。结果表明:碳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溢出,碳市场是各股票板块市场的风险净接收方,但不同板块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中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最大。在宏观经济波动和有关政策出台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也会发生波动;工业板块市场是“碳-股票”系统的风险中心,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经典金融理论指出,金融市场整体的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但很多实证结果都背离了这一理论假设.笔者认为,实证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风险收益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变化而变化的.由此,笔者构建了非线性变系数风险收益模型,采用交易量代表信息交换行为的活跃度,用大宗交易股票数量来度量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使用上海股票市场2010—2015年的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海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与风险始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单位风险所产生的收益则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变化而变化.当市场有效性差时,信息交换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这时收益的自相关性增强,风险对收益的解释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结构、危机传染与系统性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质的金融网络结构中,危机传染效应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不同。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这三种金融网络中危机传染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首先构建有向加权的银行间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确定网络中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其次模拟分析两类随机冲击和两类目标冲击下,不同网络结构中风险传染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状况。结果显示:无标度网络面对冲击时的稳定性更高,但当连接最多的银行遭受冲击时,这种网络结构极端脆弱;随机网络面对目标冲击具有最高的稳定性,但面对随机冲击则更加不稳定;金融网络呈现出“稳健而脆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异质的金融网络结构中,危机传染效应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不同。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这三种金融网络中危机传染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首先构建有向加权的银行间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确定网络中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其次模拟分析两类随机冲击和两类目标冲击下,不同网络结构中风险传染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状况。结果显示:无标度网络面对冲击时的稳定性更高,但当连接最多的银行遭受冲击时,这种网络结构极端脆弱;随机网络面对目标冲击具有最高的稳定性,但面对随机冲击则更加不稳定;金融网络呈现出“稳健而脆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薛立成 《经济论坛》2003,(10):68-68
在国际资本市场中,中国股票常常被视为“避难所”性质的投资工具,就是说我国股票应具较高的保值能力。然而回顾中国股票近年来的表现,“避难所”之说在我们看来似乎难以成立。在今年欧美股市江河日下的境况下,代表性最广泛的MSCI中国指数年初到现在也下降了31.6%。尽管中国企业盈利水平有其大陆型经济的“防导性”及“独立性”,但中国股票仍难以脱离环球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且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而言,属于具有更高价格风险的投资类别。究其原因,中国股票引起内在特性而需付出较高的风险溢价。第一,以市值计算,中国股市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与国外成熟市场中的影子银行业务有着明显差异,从中外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特征,风险传染渠道与传染效应;并基于免疫系统理论,设计影子银行业务宏微观审慎结合的审计免疫机制,旨在防范影子银行业务风险向金融系统传染,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