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标准是规划制度建设的关键支撑。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整体架构和支撑海域海岛海岸带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亟需建立和完善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开展标准研编。在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下,研判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存在问题。从充分认识和考虑陆海关联性、海洋特殊性出发,承接海洋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的改革方向,探索构建全链条覆盖的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海洋空间规划术语等基础通用类,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指南、海洋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编制审批类,海洋空间规划监测评估等实施监督评价类,海岸带规划“一张图”等信息技术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回顾,阐明土地利用布局原理,建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三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文章构建的技术方法为:(1)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对研究区域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总体对比分析,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未变化区和变化区;(2)从符合自然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两个原则出发,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判别准则,根据“双评价”中各要素评价结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究区域各类用地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3)根据文章设计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7种土地利用调整情景,构建基于图斑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支撑。文章通过以兴安盟为案例开展以图斑为单元的多情景国土空间规划,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以“三调”图斑为单元的土地利用布局以及更加精细化的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3.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国家和沿海地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国土空间,是国家和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江苏作为全国地区经济发达沿海省份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海洋经济取得迅猛发展。《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江苏海  相似文献   

4.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陆海统筹是海岸带规划的核心理念。文章梳理了海岸带以及海岸带规划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构想,分析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构建了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从必要性来看,是规划自身需要也是时代产物;从可行性来看,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政策支持。研究结论:构建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要明确规划的理论依据,依据土地和海洋适宜性评价建立海岸带“三区三线”,并且要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龙虎山风景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优化模型,探索系统优化景区空间的方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可分为农业生产空间、景观游憩空间、居民社会空间、生态保护空间;(2)选取距景源距离、景观可视性、视点分布因子评价景观游憩空间适宜性,能兼顾景区的生态、经济效益;(3)以旅游收入测算居民社会空间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景区经济效益来自生态效益的特点。(4)优化后生态保护空间扩张,其他三类空间缩减的趋势,保障了研究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结果表明:空间适宜性评价、多目标数量结构优化是空间优化的科学方法。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解决空间冲突方面,系统的空间优化方法为中国景区生态文明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基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四个维度17个评价指标构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确权法,实证测度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揭示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广东、山东和天津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位居前三,广西、海南和福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海洋资源开发和政府政策等相关,提出通过积极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群、逐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等举措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GIS 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 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杨明  彭嫚丽 《新经济》2014,(25):21-24
《新经济》:作为海洋人,您是如何评价目前广东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状况?叶会长:目前,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在广东面临着“只开花不结果”的问题.尽管十多年前就已经呼吁大力发展广东海洋休闲渔业,但效果不明显,目前还排在山东、福建等省份之后.针对海洋休闲渔业发展问题,亟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方探讨.目前,海洋休闲渔业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如何进一步科学部署、有效推动海洋休闲渔业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关注.总体上看,广东海洋休闲渔业刚刚起步,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相似文献   

9.
日本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国土狭窄、陆地资源贫乏的岛国,其海洋开发的重要领域和目标是:开发海洋中(包括海底、海底下)丰富的资源、能源,确保日本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扩大和开辟人类新的活动场所,开发至今仍未利用的沿岸海域和海洋空间;调查探索全球海洋环境,实现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4):201-211
在厘清乡村空间内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求逻辑基础上,结合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的调研分析,探索乡村空间管控的实践途径。研究发现:(1)乡村空间具有复杂多元性、地域差异性和动态开放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要面对全要素国土空间管控和乡村发展空间利用双重需求。(2)基于双重需求构建乡村空间"基本用途区+特殊叠加区"管控体系,可依据区域主导因素,划定基本用途区实现对乡村空间规划管控的弹性引导以及乡村空间生态底线保护、发展战略留白、粮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刚性管控内容的落实。划定特殊叠加区对区内建设活动与国土资源进行用途弹性指引。(3)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乡村空间规划管控需求存在差异,可依据其空间分化机理差异化划定各类用途区,构建针对性空间准入许可与开发利用许可制度。乡村空间规划管控应基于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点,以及基于双重需求"基本使用区+特殊的叠加区"管控乡村空间营建,从而提出差异化并符合乡村自身特色的空间规划管控区域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从生态、农业与建设三个功能指向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集成木桶"短板效应"、加权线性求和、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对宁远县自然本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远县整体的生态保护等级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生态保护等级为Ⅳ、Ⅴ级的用地面积为240 962.31 hm~2,占比为96.33%,地理分区呈现南北两侧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的特征;农业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承载等级为Ⅳ级的用地面积为9 312.78 hm~2,占全县的3.72%,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高西低的特征;整体建设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水平较高,承载等级为Ⅲ、Ⅳ级的用地面积为57 675.73 hm~2,占全县的23.06%,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西部边缘低等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前期基础工作,可为后期有序划定"三区三线"、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布局提供更明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宏春 《新经济》2009,(1):93-95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话来说,思想还可以再解放一点,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用新一届政府的话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我国过去海洋开发中,确实存在资源开发无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但是,今天开发海洋的大背景,是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一系列变化的情况下,开发空间的转移,开发领域的拓展,原来陆地开发空间受到限制,需要寻找新的有发展潜力的空间。沿海地区就是新的开发空间.因为我们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树立底线思维、集约高效开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旅游专项规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呈现出重概念、轻落位,重发展、轻管控的特征,在空间用途管制、资源约束利用等诸多方面都难以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文章以普洱市为例,提出“底线确定—本底分析—结构识别”的旅游空间结构识别路径,结合“三区三线”成果,完成旅游“底线—约束性”评价;结合旅游开发潜力及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完成旅游“本底—适宜性”评价;再通过判断矩阵综合划定普洱市旅游主体功能区。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力指标、GIS空间分析法及定性分析法,实现旅游空间节点确定、旅游发展轴线组织及旅游功能区划分;最后,构建普洱市“三核、八心、六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一套旅游空间结构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结构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 4~0.399 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 7~0.433 0之间,2020年处于0.052 2~0.426 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分区,识别适宜开发和需要保护的区域单元,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地域跨度大,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利用反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有开发密度和区域发展潜力的9项综合性指标,以省内83个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分为开发类、中间类和保护类三种主体功能类型,分别对应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空间分析显示,甘肃地域分异特征明显,评价单元之间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功能组团在空间上呈现梯级变化的圈层结构。这为甘肃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空间用途管制的缘起与核心是土地用途管制,其本质是为匡正土地等空间资源利用的负外部性而采取的行政干预。我国已明确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受制于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开发逻辑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空间规划体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失灵”时有发生,进而引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矛盾凸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质上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系统性制度建构,未来应从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模式、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规体系、促进“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协同治理等方面着手,加快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期构建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海洋经济可持续评估指标体系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强调海洋经济综合发展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从海洋经济、海洋科教、海洋生态文明支撑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社会发展基础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市级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构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设计原则予以描述,并提出了基本框架和具体指标内容,为广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海域资源配置是海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我国海洋事业上升到国家关键决策层面和海域资源稀缺性日益明显,科学配置海域资源成为实现海域资源合理开发、海洋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决定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配置和海域资源配置的概念和特征,然后从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评价分析与决策三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域资源配置的评价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海域管理的基本实践,选取了4个一级、17个二级评价指标,结合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自指标的权重,并以德尔菲法为基本方法开展了海域资源评价分析,该评价结果将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配置主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森林康养空间是开展康养活动、建立森林康养基地 的基本单元。通过4组轮回专家问卷与因子分析法,收集229 份问卷,筛选并构建森林康养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 1)以康养功能为核心、森林康养空间为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2)森林环 境资源与森林空间特征是评价森林康养空间的决定性条件; 3)森林康养空间特征主要体现在环境舒适性、设施便捷性与 空间规模性3方面;4)改善空气负离子浓度、空间可达性、设 施保健功能适宜性、道路联通性、设施服务半径覆盖度和森林 气候舒适度等指标可以显著提升森林康养空间康养效果。本研 究成果能为森林康养空间规划设计及康养效果优化提供一定的 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总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的基础上,以海南岛为例开展了省域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恢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相关活动总和;(2)海南岛局部仍存在生态空间受挤占、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生态退化问题,亟须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议按照"一核三区"总体布局推进海南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核"即中南部山区热带雨林核心区,"三区"即万泉河流域、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下游三个陆域生态修复区及其关联的近岸海域海岛海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