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王桂芹  黄欢 《经济地理》2023,(12):231-239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实践,构建了乡村“群落—空间—建筑”规划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乡村规划驱动文旅融合的逻辑机制,提出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认为:(1)乡村群落规划秉持“品牌+基础+风貌”一体共治,是指导乡村群落进行文旅融合价值共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转型和村落“三生空间”优化的思想力量,为后续的乡村空间规划与乡村建筑规划做好铺垫;(2)乡村空间规划推进“生态+生活+生产”和谐共生,不仅有助于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还能够为人类共同体提供绿水青山,储存金山银山;(3)乡村建筑规划追求“整体建筑风貌+公共建筑样态+民居建筑特色”多维共变,延续传统建筑历史风貌、展示公共建筑地域风情和塑造私人民居乡土特色,为文旅融合提供核心竞争力。基于此,便可形成乡村规划驱动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递推赋能之势。  相似文献   

2.
文旅融合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发展先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新发展,成为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鲜明的文化旅游特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逐步规划并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发展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省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角色定位。想要持续保持好、发扬好这一定位,江苏的文旅融合需要从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文旅产业深度合作、探索文旅资源共建共享、搭建长三角文旅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闫珍珍 《新经济》2023,(4):151-161
近年来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趋势明显,成效显著。通过分析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发展现状,从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文化基础设施、从业人员配备、旅游环境、政务服务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优化政务服务、创新文旅品牌、推进智慧景区新体验、加强文旅市场融合发展区域性联动等方面,提出山东省文旅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助力山东省文旅市场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多措并举,推动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福建省文旅产业发展存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文旅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主体规模偏小、跨界融合创新不足、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等问题。必须找准优势和关键,着力聚焦7个方面:一要加强领导,做活机制;二要突出特色,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三要培育引进,做强主体;四要跨界融合,做大产业;五要精准营销,唱响品牌;六要借鉴经验,做优环境;七要提振信心,加大纾困惠企力度,推动福建文旅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融入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的创新、产品协调的创新和产品融合的创新三个方面。通过典型的陕西省文旅产业数字化实践案例,剖析三种典型模式——基于产品技术创新的产业链重组模式、基于产品协调创新的价值链共创模式和基于产品融合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层面和经营主体层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内循环的主体地位,文旅产业是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土空间规划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保障。本次笔谈邀请10位青年学者在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认识与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相关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面向"十四五"时期重要背景和任务,文旅产业规划需要主动融入、应对挑战,推动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创新,需要不断强化落地意识,强化文旅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旅游高质量发展需积极将研学旅行、葡萄酒旅游、民宿旅游等产品发展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突出文旅发展与规划的协同性要求,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遗产空间、历史街区、都市农业空间等特定类型空间的保护与文旅转化;(3)国土空间优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升级推动空间优化统筹,并为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本文在研究相关概念及分析成渝地区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和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和复合系统协同模型,对该地区文旅产业协同度做进一步测算评价。由此发现,文旅企业传统优势正在被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势所取代,部分文旅企业面临供给侧改革的难题;成渝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各项重点指标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以成都市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文旅产业协同度总体呈弱增长趋势。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主线,系统化推进产业融合;运用新技术连通生产各环节,提升文旅企业运营能力;借力经济圈发展势能,以区域协同促进文旅产业同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我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关键,而乡村产业振兴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当前,我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十分迫切,但总体呈现动能不足态势。就文旅融合而言,其超强的统筹、链接和吸纳能力,可有效对农村产业链进行整合带动,统筹提升产业发展。因此从当前来看文旅融合可作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予以推动。围绕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融合不足、内生动力缺乏、资源发展割裂等主要问题,讨论文旅融合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优势和作用机理,并通过梳理相关以文旅融合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做法,从构建支撑载体、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优质市场、注入数字信息四个重点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提出在人才、资金、土地等层面的支持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9.
梁湘 《财富时代》2023,(9):21-23
<正>当旅游成为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细分人群各有各自偏好的出行选择。每一个文旅目的地是否爆火,是否能够吸引到潜在目标人群,都是检验一套文旅产业体系是否合理,文旅产业模式是否合理的标准。换句话说,你要研究文旅产业,就要研究目标人群,就必须研究“人群”背后所代表的“心理”。放到当今社交媒体大环境中,就是要研究“人群”背后的社交心态与个人兴趣指引。毕竟心理驱动玩法,玩法驱动目的地选择与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7):222-230
从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国民旅游需求新变化出发,文章在科学解读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究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提炼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文化与旅游发展目标一致,内在逻辑统一。文旅融合通过产业融合、主体融合与功能融合实现资源、经济与社会多维效应。旅游系统与乡村地域系统的耦合联动关系是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互促互馈的逻辑基础。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挖掘、旅游利用、城乡流动的方式与资源、产业、功能的路径,在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机制下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创造新的需求与动力反促文旅融合。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存在城郊融合振兴、特色开发振兴、休闲农业振兴与乡村工业振兴的典型模式。强化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彰显旅游发展的乡村元素,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是文章得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动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农商文体旅融合模式、动力机制以及优化路径等进行研究,认为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内部驱动力与外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以分为原动力、拉动力、推动力和支持力。最后,文章提出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资源利用、创新产品开发和强化业态打造,构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农商文体旅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二者的赋能、融合既有利于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落地,也有利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当前,文旅企业存在供需失衡等方面的一系列突出现实问题,对此,本文在剖析文旅企业实际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差异化产品、运用数字技术提高运营效率、运用数字技术改善产品提供方式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演进企业商业模式等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发达的数字经济和文旅产业为二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2011—2019年的数据发现,长三角数字经济水平提高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苏、浙、皖三省、二线及以上城市、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受限于“鲍莫尔成本病”和“数字鸿沟”,三四线和非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的助推作用还有待提升。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政府效率、扩大市场潜力、强化城市创新能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地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夯实数字文旅新基建、加速文旅企业数字化、建立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等措施将数字经济培育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杨峰 《江南论坛》2021,(10):18-20
自古以来,无锡和杭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有水乡古镇的层叠交错,更有京杭大运河的一脉贯通.两地都有着深厚的文旅资源,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各自的亮点特色,具有一定的发展韧性,即使面对疫情影响,也未呈现断崖式下滑态势.比较分析无锡、杭州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可为其相互借鉴和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无锡、杭州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做法 (一)"无中生有"的无锡经验 近30年来,无锡创新开发手法、强化产业联动、彰显品牌特色,通过"无中生有"的手法,成功打造了无锡影视城、灵山大佛、拈花湾等一大批广受市场青睐和游客好评的热门景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环太湖带文旅产业群.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福建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美誉。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文旅经济列为“四大经济”之一,作为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未来增长点。为此,我们采访了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革生,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吴海端,龙岩市连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蔡东阳,德化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华峰,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院长(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郑向敏,分别从政府、企业、学者的角度,探讨如何扎实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并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戴斌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7.
文旅经济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要准确理解把握文旅经济发展的深刻内涵、实践要求和发展趋势,聚焦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统筹推进“11537”发展思路和布局,擦亮“海丝起点清新福建”品牌,持续在供给侧、需求侧、服务质量、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全力以赴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更大文旅贡献。  相似文献   

18.
谭静 《经济问题》2023,(9):98-105
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利用和全面规划对于乡村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设计策略驱动乡村建设,其基本范式应当首先服务地方村民和传承地域文化,跟乡村发生紧密关系并形成可持续的文旅资源,从而催生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其策略本质是旅游消费对于乡村异质文化的挖掘与融入。山西芮城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的开发个案展现出当设计策略介入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文旅开发时,要从传播策略、本土资源转化、乡村生态共生、文旅消费异质化特征等多方面着手,关注当地村落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多层面生态性关联,尤其要处理好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地方性、历史性知识的延续关系。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度概括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明确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向,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指明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向,既是对客观规律的描述,更是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要求。因此,应加强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