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认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内部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监督的需要,但在其发展中逐渐完成了从“所有权导向型”向“经营权导向型”再向“治理导向型”导向模式的转变,这可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必要性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情况下,由董事会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组织和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权监督、维护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英文是Management BuyOut(MBO),顾名思义,指的是公司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HBO的实质都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因为其追求的是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其产生的体制基础是  相似文献   

4.
一、当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双重控制主体矛盾导致内部控制不力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经营者控制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企业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便进行未来投资决策;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5.
一、施工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1)管理模式不科学,管理观念落后。我国典型的施工企业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或是所有权虚位导致经营权滥用。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所有者集权现象严重。国有企业因资产监管乏力,企业经营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给企业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认识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的会计监督,已成为财会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两权分离使会计监督职能增加了新的内涵现代化企业制度蕴含的精髓乃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有效监督,这种监督是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形式来体现权力制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所有权具有绝对权威的地位,经营权只是派生于所有权之中,监督只是所有者对经营者,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可见,两权分离带来了新的问题,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在目标、利益k存在分歧和差异,…  相似文献   

7.
由经营者系列所形成的经营权依经营对象的性质不同区分为资本经营权和资产经营权。资产包含了生产经营的商品,资产经营权也就包括了商品经营权。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后到19世纪末,企业的基本形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在两权合一的自然人企业中,所有者也是经营者,所有者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经营者并没有独立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也不存在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和资产经营权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者”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并与“经营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决策权越来越大程度地转移到经营者手中,经营者以单一独立的身份受托于所有者行使经营权,或者享有资本经营权,与所有者之间是委托受托关系,对外与企业所有者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韩娜 《现代企业》2004,(1):19-20
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因此必然产生两个问题:1、控制权主体代理所有权主体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经营管理。2、所有权主体对所有者利益的维护问题。前者是激励问题、后者是约束问题,这就是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西方经济学中称为代理问题。代理问题是关系现代公司企业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现代公司制度的建设中,是不能回避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一、政企难分的根源何在早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中央就已经提出,要解决我国传统体制中的政企不分问题,可是迄今为止政企不分仍困扰着国企改革。首先,政企难分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可以彻底分开。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看,单人业主制企业发展到合伙制企业,依然是由所有者直接经营,并负无限责任,风险较大(真正自负盈亏);到公司制企业时,由于筹集资金和分散风险的需要,股东日益分散化,公司规模也日益扩大,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股东)享有选举经营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一、家族企业及家族化管理的特点 家族企业就是一个家族或几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经营权的企业.家族企业可分为三类:一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全部为一个或几个家族所掌握;二是一个或几个家族掌握着不完全的所有权,却能掌握主要经营权;三是一个或几个家族掌握大部分所有权而不掌握经营权.家族化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独立享有自主经营权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监督的排斥,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从产权角度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经营者行为.行使规范和约束等权力的监督制度。具体来说.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指:在同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出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13.
商亮 《现代企业》2008,(6):42-43
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将其企业产权的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代理行使,于是就出现了职业经理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职业经理人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尚不能说已经构成了一个社会阶层,但起码是一个人数众多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公司财产,经营者向所有者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作为受托人的公司高管直接制定与实施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都需要一个独立于彼此的第三方参与对经营业务和效益的鉴证,这样,独立的第三方社会审计就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市场化尚不够完善,审计制度也不够健全,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在此对  相似文献   

16.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本质是提供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本质上则是一种商品。按照马克思经济学商品定义,一项有用资源只要用于交换就成为商品。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向不参与经营的所有者呈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会计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杜娟 《中外企业家》2009,(7X):53-53
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确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已是大势所趋,这样必然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将其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代理行使。通过对经营管理者所面临的各种约束进行深入分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期权激励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委托人)将公司委托给代理人经营,代理人应该以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所有者向代理人支付相应的经营报酬.但是,作为"经济人"的代理人有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因此,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可能总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进一步分离,从而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属两个不同的阶层,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把经营管理权授予经营者,委托从事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而经营者接受委托成为代理人,代替所有者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是最具创新活力和变化特性的群体,往往不断出现而又不断被淘汰。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而且往往由所有者以人格化的方式直接管理,这就使得小企业的利益与所有者个人的利益高度相关;小企业在产权制度上,权益资本构成单一,创业者大多掌握了企业绝对控制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一,使得小企业在决策方式上高度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