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近年的反腐风暴中,一些国企高管相继落马,暴露出国企反腐形势的严峻性。从这些腐败分子的简历分析,大都身处高位多年,财权、物权、人事权集于一身,权力过度集中,缺少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最终陷人腐败的泥潭,再次印证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建设阳光央企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中电联许多会员单位的领导先后提出,为什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时,中央主要领导强调企业领导者必须会读三张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怎样阅读这“三张表”?我经过学习认为,企业领导者要会读这“三张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  相似文献   

3.
腐败分子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腐败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演化。其新特点为: 一是有些腐败分子已经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出现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渐成气候。腐败分子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6个方面来完成:大批量、多层次的土地批租;利用权力大量违规放贷;对国家重点建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说安全也是品牌?为什么说“没发现隐患”就是“最大的隐患”?中铁工程七局武汉公司又是如何编织一张张严防死守的“安全网”呢?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中,掌管人、财、物的部门是易发生问题的“敏感区域”。俗话说,权力滥用必成为腐败的土壤,这些“敏感区域”集中着企业管理层的核心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行为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某些人从中谋取私利的跳板。从某种意义上讲,必须规范好人、财、物等部门的权力,使这些部门的管理者用好手中的权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制约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一、完善用人机制,规范人事权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有一个较为科学的人事制度,无疑是企业福祉所向。实践证明,人事腐败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危害极大。解决好这一…  相似文献   

6.
论文摘编     
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和制约。不受约束的权力,是一种危险的权力,导致腐败的权力。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主要特征是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它都集中表现在一个“权”字上。这些年来,党和政府惩治的腐败分子中,绝大多数是握有人、财、物大权的官员。似乎老百姓有一条信奉的“真理”:凡是带长的大小官员不能得罪,就是那些具有行业管束权的管电、管水、管房、管路的实权人物也不能得罪。权力成为一些人侵吞社会财富、掠夺他人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权力的至上性加重了人们心理上的畏惧感,使其在权力面前失去独立人格。 以权制权是当今反腐败的通行原则。监督者必须以一定权力为后盾,形成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才能是有效的监督。新加坡反腐败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是有一个效率高、权威大的执法机构——“反贪污调查局”。它的工作由总理办公室直接过问,案件侦察除有一般权力外,还有与警察相当的逮捕人的权力,其监督机制十分有力。香港的廉政公署是直属港督领导的独立机构,编制保持独立性,廉政专员  相似文献   

7.
兰述古 《广西电业》2005,(12):71-7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诱惑.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中堕落.将人们赋予的权力异化为谋私的手段。而造成他们贪污渎职、行贿受贿等腐败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坚守不住“精神家产”。由于精神的空虚导致物质上狂热地贪婪.做了金钱的奴隶.演出了“因财生灾”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以权谋私问题根源有多种。当然腐败者个人的主观因素不可忽视。如他们自身缺乏抵制腐败诱惑的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缺乏人民“公仆”意识,特别是那些“跑、要、买”来的宫们,把原来的投入作为谋私的资本,把到手的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像这样的人,腐败的主观因素早日存在,而一旦宫到位、权到手,客观条件一旦具备,就必然会揭腐化,沦为腐败分子。但根本的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都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从社会制度上讲,是不应该产生腐败的。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即体制…  相似文献   

9.
我的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深感制度建设的重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管理人员一方面呼唤公司加强制度建设,而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他们又“叶公好龙”,抵制制度的执行和检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就是人性弱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秩序,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煤矿会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导致煤矿干部职工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煤矿生产的经验,浅析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一些措施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 ,企业领导人应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为什么做假帐、报假帐、私设“小金库”、财务混乱、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 ,企业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 ?原因就是我们的监督体系比较软弱。因此 ,企业要高效运转、健康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领导干部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入手 ,扎扎实实进行预防 ,加大治理腐败的力度 ,从而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2 深化企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切实加强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规范公司…  相似文献   

12.
“回头看”为什么?规模浩大的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相继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利再战,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在全国农电系统开展农网建设与改造“回头看”工作。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时间紧,任务重。在其收尾完工之际,开展“回头看”,为什么?看什么?如何看?自然成为令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发端于1998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从开始就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轨道,农网改造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是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13.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一把手”处于领导班子的核心,又是权力的中心。他们往往容易出现人事管理“一句话”,财务管理“一支笔”,重大决策“一言堂”,这种“三合一”现象不仅失去监督应有的制约力,而目容易产生和助长腐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构筑制约防线,首先要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突出班子内  相似文献   

14.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权力的监督是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倡廉的岗位上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一直以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往往局限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圈,而忽视了“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在“八小时以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进行监督制约,往往成为监督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就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调整和变化。权力人格化,利益货币化,从决策到投资、从生产到销售、从经营到分配,自主权更加充分,这既为经营所必需,也对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提出了新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怎样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呢?我们经过对一些国有企业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开展企业效能监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思路,这就是国有企业内部要逐步把事务监督上升为权力监督,建立起强有力的企业内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和问题,主要存在于人事任用、资金运作、物资购销、分配等关键环节当中。本文拟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就如何建立国有企业"人事权、资金权、购销权、分配权"四权监督机制谈几点建议。一、关于实行"四权"监督制的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增加监督的力量。对领导干部手  相似文献   

17.
笔者系小老百姓一个,有幸接触的只是一些基层单位的科、处级之类的小干部。看得多了,就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即某些干部不但不怕腐败,反而还羡慕腐败。比如,明明知道某某盖房子的几十万是来路不正的收入,然而谈起来却啧啧有声:好家伙,还真发了!那神情整个地洋溢着羡慕的色彩。羡慕腐败者不会自觉地防腐败,更不会去反腐败,而且很可能还会起而效尤,攀比着腐败。为什么我们一面反着腐败,一面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分析起来,原因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的实施,基层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为什么在拥有一定的权力以后,好些制度反而贯彻起来比之过去吃力呢?笔者经过观察、思考,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就是“领导的非权力影响从何而来”。 一、用得着与用不着 一些领导对待群众就象青蛙之于水,需要你为我提供背景,为我的政绩增添光彩时,就跳下“水”,湿湿身,与群众握握手,合个影,身入而不深入,更不心入,目的达到,则跳上岸来,一路流连“山光树色”,哪管什么群众的利益和疾苦!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中美经贸相互依赖程度固然越来越深,但不可否认的是,矛盾摩擦也越来越多。事实上,依赖与摩擦相辅相成,依赖越深,摩擦越烈,而摩擦越烈,互动越频,就更增加相互依赖。可喜的是,中美经贸的大格局越来越稳定了,而这个大格局的主要特征是:乌云密布,雷声不断,暴雨不来。为什么说“乌云密布”呢?从美国方面看,这里面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经济“乌云”是贸易逆差和产业衰落的阴影;政治“乌云”就是美国的新保守派。为什么“雷声不断”呢?因为,经济“乌云”与政治“乌云”交互作用,云集生电。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向自然界的获取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然而近年来,能源重又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制约瓶颈,日益扼住中国发展的咽喉。客观地说,我们从来都是提倡节约的,斥“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但现今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是人们的节约意识越来越淡薄。为什么在我们这样人均拥有资源量相对匮乏的国家,会常常爆出令人发指的挥霍丑闻?有人用市场经济来诠释比比皆是的“豪”、“贵”攀比,却不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于能源的珍惜,无论从法制约束还是公民意识,都似乎比我们要胜一筹。今天,面对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沉重话题,“要节约闹革命”的字眼又被翻腾出来,透着一种压力下的幽默,也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一种事物一旦上升到了“革命”的高度,就透着生死攸关的味道。接下来,反思我们一个时期以来的增长模式及其主导思想,琢磨这能源节约的“命”究竟应该怎样“革”,显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