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星 《宁波经济》2004,(11):41-43
“入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把目光锁定中国市场。目前,首批进入的30多个国际顶尖的卡通形象品牌已来到中国市场,并计划与国内的通讯、家电、服装、日用品、玩具、电子产品、文艺等众多行业内的名牌企业及产晶进行合作,将以“品牌授权”的全新模式为中国名牌企业及产品打造新的形象与定位。品牌授权,作为新世纪最有前途的商业经营模式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隆力奇一直是一个被社会各界,尤其是日化行业强烈关注的企业。发展二十年来,隆力奇从没有品牌,到品牌价值达95_52亿元人民币;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中国驰名商标”、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金桥重点工程”、“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十佳诚信单位”、“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国名牌产品”彰显了隆力奇强大的发展后劲。隆力奇的名牌之路,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发展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上海,曾经是名牌产品的代名词,不少中国家庭都曾以拥有上海品牌的产品为荣,我们耳熟能详的“霞飞”化妆品、“海鸥”照相机、“凤凰”自行车、“英雄”自来水笔能够见证这一历史,但近年来叫得响的上海名牌越来越少。在2003年333家“中国名牌”中,上海只有21家企业的24项产品榜上有名,落后于广东、浙江、山东而位居第四;是不是上海名牌正走向“式微”呢?  相似文献   

4.
张冰 《改革先声》2000,(10):36-40
外国强势企业一步一城,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实力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竞争已超越了国界线,而我国全国性名牌企业十分有限,全球性名牌则几乎没有。针对大批败走麦城的民族品牌,中国企业家们应该从“创名牌”的火热激情之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亟待走出残局,已成为中国名牌企业大势所趋。   我国绝大多数品牌,不是战败在技术、产品上,而是战败在服务优势上。服务被经济学家认为是“第二次竞争”,是“至尊的事业”。我国多数企业在追求服务上常常是被动的,只满足“起码的服务”,售后服务系统不健全,极…  相似文献   

5.
张冰 《改革先声》2000,(9):35-36
中国品牌羽翼渐丰要腾飞,就必须扫清前进途中的一切阻碍,从而推动品牌时代的早日到来。我国诸多企业纷纷受阻,具体原因千差万别,但许多共同点是企业普遍存在的。本文谈及事关中国品牌在进程中的六大阻碍问题,并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第一阻碍:名牌评价和认证尚处于无序的状态,总体看来还是太滥   名牌是靠“创”出来的,而不是乱“评”出来的。许多企业片面地在“评”字上做文章,在“创”字上却怕下功夫。在中国滥评名牌现象十分严重,即使质量很差的产品,只要向“评委会”交纳若干的“评审费”,或是向个别“委员”塞红包,…  相似文献   

6.
敢对国际名牌说“不”海南乐普生何以停售“索尼”产品?●本刊特约记者何伟海南,3月15日,中国消费者权益日。这天海南乐普生商厦有限公司向社会宣布停止销售所有索尼品牌产品,并以“熊猫”等国产名牌取而代之,作为对索尼有关机构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惩罚。消息发出...  相似文献   

7.
一、6个经济大省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国际名牌”、“国际金奖”、“中国公认名牌”、“第一品牌”、“优质名牌”等五花八门的称号逐步得到清理和规范;而相对公正、真实、权威的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的调查及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估将更好地反映我国各地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开放潮》2004,(12):21-21
近几年,福建省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围绕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做好品牌经济这篇大文章,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品牌群体,产品质量的竞争力明显提高。据统计,福建省“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国家免检”产品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有4项产品成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全省共有513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相似文献   

9.
进入到21世纪,品牌和名牌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上个世纪谈品牌和名牌不同的是,本世纪更加强调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来看品牌问题。于是,人们提出了向世界名牌进军的口号。我主持的“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相关活动,更提出了“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的口号。 怎样认识和操作这件重大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体经济》2012,(2):13-15
金猴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1年,现拥有资产30多亿元,职工5000多人,主要从事皮鞋、皮具、服装等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涉足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酒店、物流等多个领域,是山东省重点企业之一。近10年来,我们坚持“创建名牌,品行天下”的经营理念,强化品牌建设,先后培育出金猴皮鞋、金猴皮具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中国名牌、两个行业领先品牌。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12,(1):13-15
金猴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1年,现拥有资产30多亿元,职工5000多人,主要从事皮鞋、皮具、服装等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涉足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酒店、物流等多个领域,是山东省重点企业之一。近10年来,我们坚持“创建名牌,品行天下”的经营理念,强化品牌建设,先后培育出金猴皮鞋、金猴皮具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中国名牌、两个行业领先品牌。  相似文献   

12.
在品牌经济时代,中国服装业欠缺的不是国家名牌,而是国际品牌。“唐诗”在借鉴国外成功品牌的经验基础之上,走出了一条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品牌内涵核心,从品牌设计出发,用品质作保证,积极开发主品牌的延伸产品来强化品牌战略,打造国际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入世”之后,产品和企业全面卷入世界市场竞争。市场竞争规则是赢者通吃,而强劲的品牌名牌将是最后的赢者。目前民族品牌名牌数量少、生存力弱是不争事实。应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多做和做强民族品牌,争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胜出。  相似文献   

14.
姜文 《走向世界》2010,(19):58-59
特星连锁在经济危机的2009年迅速崛起,成为鞋服连锁行业中美丽的奇葩;特星连锁在经济动荡的2010年整合发展,成为鞋服产业链中多链共赢的典范:特星,第十一届运动会供应商;“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服务业十大强势服务品牌”、“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服务名牌”、“四川省品牌产品”、“四川省山东商会会长单位”、“重庆市山东商会会长单位”2010年度山东电视台《风云鲁商》栏目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5.
以思想掌控未来,用行动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这正是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二轻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无形资产的传统产业,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十分丰富。目前,天津市二轻行业共有中国名牌2个,天津市名牌7个,中华老字号4个,津门老字号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天津市著名商标12个。如:“春合牌”体育用品、“中华牌”体操器械、“蜂皇牌”家具、“飞鸽牌”自行车、“盛锡福”礼帽等。  相似文献   

16.
耿改智 《特区经济》2005,(12):201-203
名牌意味着质量、信誉、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和市场占有率。名牌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实力,它的多少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曾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江泽民总书记也提出:“要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所谓世界名牌,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杰出表现、得到相关顾客认可和偏爱、产生巨大效应、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产品品牌、商标和商号。  相似文献   

17.
品牌营销——白酒行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涛 《特区经济》2005,(10):338-33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是参与竞争的强有力的要素。培育和发展壮大中国的名牌白酒,是摆在我国白酒行业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中国白酒行业界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现行的白酒业实行从量和从价征税及行业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名牌白酒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中国已经加入了WTO,洋酒、外国资本都将不断涌入,我国的白酒行业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因此,培育优势品牌,走品牌营销道路成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和壮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品牌城市与“青岛现象" 青岛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省改革开放的“龙头”,近几年来,始终把实施名牌战略、开发和培育优质品牌产品作为一项突出的战略任务来抓。早在中国企业对品牌仍懵懂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 青岛就提出了名牌战略。“名牌就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产品,只有形成了公认的名牌,跨进了名牌的行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胜券在握。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品牌”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是创造效益的源泉。上海碧纯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以他们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创建了’96上海饮用水样板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延中”牌饮用水业绩斐然,在上海饮用水行业中名列前茅,以其优异的品质和适中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1.跨N‘飞u名牌”之路1995年底,为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上海碧纯贸…  相似文献   

20.
(一)品牌城市与“青岛现象” 青岛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和 山东省改革开放的“龙头”,近几 年来,始终把实施名牌战略、开发 和培育优质品牌产品作为一项突出 的战略任务来抓。早在中国企业对 品牌仍懵懂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 青岛就提出了名牌战略。“名牌就 是资产”、“名牌就是效益”的观 念,很早就深植于青岛政府官员与 平民大众心中。自名牌战略实施以 来,青岛市沿着名牌产品——品牌 企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 轨迹,一步一个台阶走来,为构筑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和培育城市核 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