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辛亥革命当年,四川执政当局即改四川通省中等农业学堂而为开设农、林、殖边三科的四川公立高等农业学堂,四川高等林业教育由是而拉开了序幕。以后易名为四川公(省)立农业专门学校(1916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1年)和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1949年),一直都设有林科或林学系。其历届毕业生近300名。抗战军兴,今四川西昌又有国立西昌(康)技艺专科学校的建立(1939—1949年)。该校设置三年制、五年制农林科,分招高、初中毕业生,实行综合农林教育。及至抗战胜利,东北大学自三台北返,私(省)立川北农工学院随即成立(1946—1949年),也实行综合农林教育。在抗战期间,设有林学系的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和设有农科的私立铭贤学院,分别由南京、山西迁至重庆沙坪坝(1937—1945)、成都华西坝(1937—1945年)以及金堂城厢(1939—1949)继续办学。它们在培养大后方高等林业技术人材、发展大后方高等林业教育以及致力于中国林业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无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经济》2006,(8):F0004-F0004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她的前暑是金陵大学农经系和国立中央大学农经系,1952年合并组成南京农学院农经系.1989年3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学院.1994年4月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4年9月再次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从金陵大学1920年开设农业经济本科专业计算,  相似文献   

3.
1914美国教会在南京办的金陵大学增设农科,接着教育部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增设农业专修科(1920年改组为东南大学农科,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农学院)。1913年以前,中国最早办的一些农业学校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很少开展科研和推广,南京这两所高等农业学校采用美国一套农业教育办法,比较重视科研和推广,又得到教会和国内外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经费上的资助,开展了一系列对全国有影响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使南京成为当时中国农业教育和科研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村》2013,(9):F0002-F0002,F0004
<正>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与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农业经济教育专业发展而来。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建立华南农学院农业经济教研室。农经专业于"文革"期间停办,1979年恢复招生。1982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4年5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问题》2007,(6):F0002-F000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她的前身是金陵大学农经系和国立中央大学农经系,1952年合并组成南京农学院农经系.1989年3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学院.1994年4月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4年9月再次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从金陵大学1920年开设农业经济本科专业计算.本院(及前身)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农业经济研究生教育从1936年招收硕士生开始已有70多年,1988年培养了中国第一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  相似文献   

6.
沈志忠 《中国农史》2006,25(2):143-144
万国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历史学家,中国农业历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万先生自1920年于金陵大学农科毕业以后就涉足农业历史研究,并于1924年担任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系统搜集和整理农业历史资料。1955年,农业部批准南京农学院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万先生被任命为第一任研究室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农业历史文献整理和农业历史研究等方面,工作蓬勃开展,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公认、享誉国际的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沈志忠 《中国农史》2004,23(4):24-31
近代以来,伴随着农业的资本主义化,美国农业出现了两次技术革命。由于农业革命而产生的先进的作物改良技术对近代中国的农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最早成立农科以及第一所在华注册的美国教会大学的金陵大学和当时的全国教育重镇中央大学在近代中关两国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即以两校农学院为中心探讨美国的农作物改良技术在近代中国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社的一批核心成员学成归国来到南京,他们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含其前身)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促成了清末农务学堂办学模式向现代农业科学教育模式的转型。这批农学家先后参与创办了民国时期10个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了50多种学术期刊,促进了现代农业与生物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引进、传播、本土化和学术共同体建设,为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主线,对其师生参与创建的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学术期刊的创立过程、主要负责人、关注主题、发展演变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整理,为研究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演变提供系统史料。  相似文献   

9.
<正>过探先(1886~1929),我国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和金陵大学农林科,造就了一批我国早期的农林科技教育人才,还在开创江苏教育团公有林、建立植棉总场和开拓我国棉花育种工作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过探先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建工作,是我国现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事业的开拓者。过探先掌校的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是全国模范中等农业学校,培养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前的我国农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兴办农业教育是从1898年开始的,到现在将近有一百年。最初所办的农业学校,体制模仿日本,聘日本教师,用日本教材,以日本的农业学校为样版。1914年,金陵大学增设农科,办学体制完全仿照美国。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增设农业专修科,主要亦取法于美国。自此以后我国的农业教育,渐渐采用美国的办法。所以1914年在我国农业教育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前身为湖南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51年随湖南农学院从湖南大学独立出来,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整到华中农学院,1982年恢复重建,1994年2月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2000年9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1月调整为经济学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学院现已发展成为融经济、管理等学科为一体,具有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五年四月,农业部召开了“整理农业遗产座谈会”,会议决定积极研究、整理、出版我国重要古农书,为开展农业史的研究作好准备。在党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农业办公室、农业部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组织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于同年七月正式成立。该室一成立,就重点抓了农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九年,组织了相当一部分人力分赴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的一百多个文化单位。其中包括各省、市图书馆,著名的大专院校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以及部分省、市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一部分知名的私人藏书家。从他们收藏的四千多部笔记杂考等古书中收集了一千五百四十多  相似文献   

13.
世界高等农业教育约有250年历史,经历创立、兴盛和重构三个发展时期,是高等教育组织适应社会需求的产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旧大学的批判,启蒙运动和第一次产业革命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催生了欧洲早期的农业专门学院;近代科学革命向生物学领域的延伸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美国赠地农学院的建构和大学化;第三次产业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构了世界高等农业教育系统。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有100余年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晚清至民国的综合化时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的专门化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多样化时期。中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面向经济全球化和正在兴起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探索实施"新农科"教育。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其前身是原石河子农学院1981年成立的农经系。1996年,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等4校合并成立石河子大学时,在原农经系的基础上组建了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学科不断完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0年正式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多层次教学研究型学院。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村》2021,(2):F0003-F0003
本科生培养总览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与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农业经济教育专业发展而来。农业经济专业于1964年恢复招生。1982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4年5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共8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农林经济管理(丁颖创新班)、会计学(ACCA)和金融学(CFA)三类创新实验班,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金融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1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339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史》2005,24(1):127-127
各位院友 :今年是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85周年华诞。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是国家级的农业历史研究机构 ,其农史研究工作可追溯至民国初期。早在 1 92 0年 ,金陵大学就开始筹建农史资料组 ,在中国农史学科开拓者万国鼎先生的带领下着手《先农集成》的编纂工作。 1 95 5年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支持下 ,农业部批准创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2 0 0 1年 ,在对相关学科力量整合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年风雨征程 ,85年耕耘不辍。在各级领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盖钧镒,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36年6月5日出生。早年就读于无锡竢实小学和辅仁中学,1957年7月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1968年7月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改革开放后他被录取为首批赴美访问学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系一九五五年七月,在南京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农史资料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迄今已整三十周年了。它是我国建立最早,农史资料收藏较多的一个专业性农史研究机构,设有农业科技史、农业史、图书情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教育与社会系统互作关系,构建了“农业农村发展—教育组织形态—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特点”分析框架,对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演变进行观测。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农务学堂教育向现代农业科学教育的转型,100多年来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共出现了五次群发性激烈变革,本文归纳为高等农业教育的五次转型。在高等农业教育机构形态方面,先后出现了综合性大学农学院、单科性农学院、多科性农业大学和农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目前正朝着创业型大学方向转变。每次转型期历时10年左右,形成了阶段性稳定的教育制度,但新的社会需求又孕育着下一次的激烈变革,总体上符合生命周期律。深入研究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转型规律,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的新农科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下的中国农业遗产室(以下简称农遗室)成立于一九五五年七月,至今已二十八年。它是我国唯一的研究农业历史的专业机构。现有专职人员二十四人。从事农史研究工作二十年以上的人员占百分之八十,其中副研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六人,中级研究人员十五人,初级研究人员三人。近年来又招收研究生四人。研究人员的队伍正逐步扩大。主持全室科研工作的是李长年同志。农遗室成立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农史研究工作曾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