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咏 《当代经济》2007,(8X):123-124
财务内控制度的设计缺陷和漏洞给财务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活动造成了可乘之机,制度设计欠缺、执行不力、检查不严是重要外因。如何预防财务人员特有的职务犯罪问题是财务管理和审计监察部门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
赵咏 《当代经济》2007,(16):123-124
财务内控制度的设计缺陷和漏洞给财务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活动造成了可乘之机,制度设计欠缺、执行不力、检查不严是重要外因.如何预防财务人员特有的职务犯罪问题是财务管理和审计监察部门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3.
何静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10-112
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职务犯罪呈现高发的势头,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遏制是一项现实课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招投标制度本身的缺陷,提出的对策集中在如何完善招投标程序上,缺乏对主体要素的研究,忽略了“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从“人理”的角度解读招投标领域职务犯罪高发的成因,可以认为根源在于信用机制失灵,即各参与主体未能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也缺乏相应的失信惩戒机制予以制约。解决的策略关键在于重塑招投标领域的信用机制,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卫 《经济研究导刊》2011,(29):263-264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腐败现象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向各领域、各行业渗透。特别是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单纯地对职务犯罪进行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能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就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联合国公约为基本框架,围绕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分析职务犯罪的制度性因素,对我国刑法有关职务犯罪立法的现状及不足加以剖析,以期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蕊 《当代财经》2012,(5):106-111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造成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讲起,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谷素红 《生产力研究》2012,(4):116-117,71
在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缺陷是焦点问题之一,我国法律对于缺陷的规定过于抽象,使得产品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有效救济受害人的作用。文章在现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缺陷认定的考量因素问题,以期裨益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制度缺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三重制度缺陷”,即结构性缺陷、体制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结构性缺陷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非均衡;股票市场内部缺乏有效统一的市场体系等。体制性缺陷是指证券市场呈现管制性低水平均衡下的金融资源逆配置;国有企业“父爱主义”向上市公司的移植;以及证券市场行政化监督对市场运行的扭曲。制度性缺陷是指证券市场基本功能的缺失,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改进无法得到有效实现;上市公司仅仅形成了公司制的“外壳”,而没有形成公司制的实质和内涵。解决“三重制度缺陷”的出路在于按照市场性、效率性和竞争性的原则进行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卞荣 《时代经贸》2013,(2):42-42
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最严重最突出的表现。本文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以期有效遏制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0.
贷款风险的类型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或角度划分,出于防范的需要,按照形成的原因来划分贷款风险无疑是分有意义的。笔者据此将银行贷款风险大致分为不确定性风险和制度缺陷性风险两种,其中制度缺陷性风险的防范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就制度缺陷性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单的治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武镇  陈辉 《发展研究》2005,(12):99-100
职务犯罪预防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如何构建预防系统网络化,并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个人的预防功能,形成职务犯罪预防合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职务犯罪,为服务福建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当前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宪明 《生产力研究》2006,(7):143-145,178
文章阐述了农地制度,即农地所有权制度、农地经营权制度和农地流转制度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对城市化进程形成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晰强化农地集体所有制,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有效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曾宪明 《经济师》2005,(9):24-25
文章阐述了农地制度,并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对城市化进程形成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晰强化农地集体所有制,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有效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胡俊文 《经济师》2008,(2):89-90
当前,国企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有加剧的现象。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对企业的危害性特大,严重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稳定发展,轻则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重则影响社会安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对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相对应的一个学理概念,但与后者相比它与公共权力的关联度不大,又是我国刑法学上较晚出现的一个类罪,因而人们对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以往学界和实务中亦相对轻视对它的预防和惩治研究。通过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立法渊源及其沿革的梳理,展现其存在的立法佐证,以使人们重视对这类职务犯罪的防范以及对非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在刑法上的范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财政政策看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缺陷及其对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罡 《时代经贸》2006,4(12):84-85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和积累,它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调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社会保障基金自身所存在的制度上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本文试从社会保障基金和财政的关系出发,研究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财政应当做出如何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贫困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目前,关于贫困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首先回顾贫困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然后本文结合中国反贫困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个贫困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分析贫困的各致贫因素: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脆弱性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林斌  鲍平  戚宁炫 《大陆桥视野》2011,(22):196-198
税务机关职务犯罪风险主要包括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两个方面。本文笔者结合税收工作特点,梳理了刑事责任、日常税务管理、日常税务征收、日常税务检查、落实税收优惠和税前扣除政策、税务行政管理等各方面中所存在的风险源点,对税务职务犯罪风险源点多元化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教育预防、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等税务职务犯罪风险源点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宇红 《经济师》2008,(4):176-177
税务职务犯罪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以及政权的安危。其产生的根源:征税权力运行的异化导致征税权力的滥用。我国现在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但由于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干预过多,且市场运行机制又很不完善,税务职务犯罪更是难以避免。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减少法律制度上的漏洞.加大公权力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0.
蒋宪平 《江南论坛》2003,(11):36-37
鉴于职务犯罪已成为腐败现象最为严重的形式,因此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极、主动地预防职务犯罪。所谓预防职务犯罪,就是针对一个社会历史时期职务犯罪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消除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原因与条件,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活动。当前,在检察机关专门预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情况下,鉴于专门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局限性,职务犯罪成因的复杂性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社会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社会化问题凸现出来,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