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引领公民意识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群体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和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群体心理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高校应在健康群体心理建设中实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营造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遵循群体心理特点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大学生财富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财富观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针对现阶段大学生财富观的调查现状,探究高校对大学生构建和谐财富观的教育途径;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高校通识课程建设以及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对公民法律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义务意识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线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要有民主法制的社会环境作保障,大学生有不断的公民价值体验积累,才能循序渐进地养成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加强公民意识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培养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使他们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历史机遇,切实提高认识,不断探索实践,将社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定位在"人"上,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动公民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社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地域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素质支撑。  相似文献   

6.
公民责任是公民基于权利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以及由此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社会责任是其核心。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体制深刻变革、传统社会责任观不适应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是我国公民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实践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淼 《生产力研究》2011,(12):146-147,164
思想政治教育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过程本身与教育对象对这三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会产生反作用。创新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内涵,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史。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新形势下完善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举措。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动力的形成,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刘文俊 《经济地理》2007,27(2):350-352
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谐旅游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实践和谐旅游的重要基石。当前,在我国和谐旅游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陋习,表明我国公民文明素质的缺失,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因此,我们应开展全民旅游文明教育、加强旅游行业文明建设、建立旅游文明长效机制、优化旅游环境等,确保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社会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要求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和谐是公民的根本保证,而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和谐程度,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加强与改进公民心理健康工作,大幅度的提高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文化多元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波动和挑战,其价值观上的困惑及矛盾明显增加。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不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四种作用",即课堂教学、网络阵地、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力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48-24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期环境的变化,以及思想文化的交融,一些大学生价值观还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的路径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能力;营造教育环境,进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本质价值的充分表达,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整体的精神风貌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新形式,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治教育是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新模式,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培育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相一致的现代高素质公民,重在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及法治观念。所以说,在高校中进行法治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一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应做到以下四点:把握社会主流,引导大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净化传媒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完善教育制度,强化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坚持“治病救人”,规范大学生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王伟强 《经济师》2010,(8):126-127,2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和政府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科学命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曦  段然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135-137
随着公民参与社会逐步增加,大学生志愿精神也渐渐引起社会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仅是当前展现出来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观,更是古代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助于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今年新疆“7·5”事件的发生,引起人们对新疆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问题的深入思考。无论从国际国内的形势还是从新疆自身发展的形势来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打造新疆文化软实力都更具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此,必须紧紧抓住四点: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新疆区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现代公民教育,增强新疆各族民众的公民意识;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政府的领导力和公信力;四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环境经济》2006,(8):10-21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方向,使大学生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全面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对高校自身的改革以及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大力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笔者从高校思政教育的含义及意义入手,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进行探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