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扩张政策,货币政策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防范通货紧缩,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从1998年和1999年上半年有关主要的经济指标来看,人们似乎有这样的印象,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并且有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是因为国民经济已陷入了“凯恩斯陷井”。本文拟就我国目前货币政策及效用谈一点粗浅认识。1998年以来,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央行实行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贷款限额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加大信贷投入;连续4次降…  相似文献   

2.
从1997年开始,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采取了几十项刺激货币需求、扩大内需的政策,但货币需求不但没扩大,反而收缩了。中央银行力图扩大商业银行的贷款,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政策要求是扩张的,实际运行却是紧缩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大幅上升,政策产生不了预期效果。实际上近几年我国货币供应增长率是大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增长率之和,基础货币的供应以每年14%以上的速度递增,出现了高达1.3万亿的巨额存差,这说明仅靠扩大货币供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3.
田奇 《当代经济》2000,(8):30-31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由过去的直接调控为主,逐步转向间接调控为主,由“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逐步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了诸如取消信贷规模、7次降低利率、2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延长贷款期限、实行贷款窗口指导原则、开展一系列消费信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政策措施,力图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力。  相似文献   

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且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因此我国提出了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收缩货币供应,而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包含: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  相似文献   

5.
邹爱斌 《经济师》1999,(10):13-14
当前我国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面临着双重困难:一方面,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利用外资有着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短缺经济的消除、买方市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立足于增加国内需求,是启动市场、缓解就业压力,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选择。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诸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增发国债,几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新政”已释放出一定的效能,为1998年7.8%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樊纲日前在一次专题报告中认为,当前经济走低主要是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他说,1998年中国经济走入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的最低点,不少人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其实不然,从宏观政策方面看,中国政府不仅掌握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掌握着投资政策。1993年以来,政府连续4年对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到1997年,经济实行软着陆后,仍继续采取严格的控制投资政策,结果市场疲软、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一度被压低到 8%的水平上。去年3月份以来,中央政府指出要增加投资,扩大需求,但这一政策实施起来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他指出…  相似文献   

7.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办法是实行累进税、实行赤字财政、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加强政府干预等。针对目前我国国情,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启示,我们也应采取适当措施扩大有效需求:(1)引导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2)积极增加投资;(3)设法引进外资,扩大出口;(4)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1998年货币政策效用解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1998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也是西方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在国内,现在大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议论较多,全年实行下来似乎得到这样一个印象或结论:货币政策效果不佳,财政政策立竿见影,发...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提高利率可抑制过热的经济,而降低利率能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低迷,央近年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低迷,央行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其中一重大举措便是降息,自1996年5月至6月连续七次调低利率(尤其是1998年一年就有四次调整),结果是一年期丰贷款利率分别下降了80%和52%,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了60%,其幅度之大,频率之快,史无前例,但从1999-2000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1999年全社会投资总额与消费品零售癖额分别只增长5,25和6,2%),降息效果并不显著,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并未相应增长,笔者认为,当前利率政策失灵的原因即不是一个纯收入总量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制问题,而是多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宏观调控针对当时的需求膨胀和经济中的某些过热现象,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形势有重大变化,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问题,我国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政策,以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其内容是发行面向商业银行的长期建设国债筹资,主要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如修建铁路、高速公路等),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大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此外,还用于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希克斯-汉森模型作为基本分析工具,采用实证计量分析手段,对我国改革 开放以来的MPC、MPS及居民实物储蓄、货币储蓄和金融储蓄数据进行分析,将其纳入希克斯 -汉森模型,作出IS曲线陡峭, LM曲线平缓的现实模拟模型,由此分析得出我国近几年来货 币政策尤其是自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效果微弱的结论 。笔者列举了货币政策微弱的原因:没有 一个足以发挥政策的场地,资本市场非市场化,各行为人不能平等进入资本市场,从而导致利 率扭曲和贷款不真实,及S不能及时转化为I,造成严重的投资需求不足。解决的办法是:短 期内,加大投资,将S转化为Ⅰ,它将比刺激消费更有效。长期内,将资本推向市场,使货币 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短期看,投资是购买、是需求,而经济增长是供给、是销售。减少购买,减少需求就会抑制供给,压抑经济增长。适当增长购买、扩大需求,就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国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这其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主要政策。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0-2004年的统计数据(表1所示),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相关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对名义GDP的弹性系数进行测算。一…  相似文献   

13.
罗伟 《当代经济》2006,(17):97-98
从短期看,投资是购买、是需求,而经济增长是供给、是销售.减少购买,减少需求就会抑制供给,压抑经济增长.适当增长购买、扩大需求,就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国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这其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主要政策.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0-2004年的统计数据(表1所示),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相关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对名义GDP的弹性系数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4.
因存款准备金制度软化、存款准备金减少带来了货币政策低效或无效的局面。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各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构建了一个准备金政策新框架,可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需求结构效应,以实现针对性地调节总需求结构。并且,实行贷款准备金政策可以消减存款准备金的制度缺陷、重建准备金制度的威力、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 十年回顾 阶段一:刺激需求.加大投资自1998年至2006年,我国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在这段时间中,有效需求不足,居民储蓄逐年增加,毫无衰减的现象,而相应地,投资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投资不足,仅在房地产等几个少数的行业中出现了"热投资,"但是这种"热度",呈现出来的是只是经济泡沫现象.政府为了增加国民收入,刺激需求,实现民间的繁荣投资,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拨款建设了许多工程,并且央行连续八次降息.但是,从2006年10月份开始,我国储蓄存款出现了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在需求管理方面,实行货币稳健或小量紧缩、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就目前而言,我们不建议采取大规模的扩张性政策,而是建议采取以供给管理为主、需求管理为辅的定向"微刺激"政策体系,既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又尽可能促进结构调整。供给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标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面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抑制经济增幅下滑,确保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降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扩张性的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等一系列扩大需求的措施。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由 于实行较为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 ,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以及兴起的房地产热等原因 ,在 1993、 1994年左右 ,国民经济极度膨胀 ,通货膨胀率达到了两位数。随后 ,我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紧缩措施 ,国民经济成功软着陆。但是由于这些政策的惯性作用 ,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原因而使得我国周边经济环境恶化 ,加上我国处于转型时期 ,正在实行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等原因 ,到 1998年 ,物价指数开始呈现出下跌趋势 ,国民经济陷入紧缩螺旋 ,社会消费不旺 ,民间投资不足 ,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社会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出口增长也在低点徘徊。此后虽然央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利息 ,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同时发行大量国债 ,增加财政支出等 ,国民经济仍然处于不景气状态 ,民间总投资和总需求仍然不足 ,市场风险较大 ,银行惜贷 ,大量企业亏损甚至处于倒闭破产的边缘。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部分 ,但消费需求增加会引起产出增加 ,即使不考虑这涉及到的固定资产投资 (因为在经济处于低迷情况下 ,会产生厂商的生产能力过剩并处于闲置状态 ) ,也会由于流动资产增加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等 ,根据凯恩...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现实地进行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调控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但伴随而来的是失业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负增长,通货紧缩等。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自1998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的政策手段干预宏观经济,但其效果不十分明显,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却以每年大约一个百分点下降,货币政策效用出现了递减,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围绕扩大内需实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比较现实和正确的。在高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和增长时期。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偏热,而消费偏冷,经济增长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要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地均衡运行,应该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更多地依靠消费而不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