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原理和哲学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内容中占据核心位置,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地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才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而发展和应用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持续进行的生产和实践,是这个原理可以获得创新性应用的实践根基,在实践的环节中不但将显著的民族特色表现出来,还能真实地反映出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会有适应新的实践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看,一脉相承体现在五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脉相承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以其鲜明的实践眼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胡锦涛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最新概括,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结合新的实践并进行不断探索,理清改革开放以来的内在逻辑脉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诞生10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是否树立和坚持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验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实现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树立和坚持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树立和坚持这样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与时俱进”写进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十六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反映了我们党对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揭示了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科学技术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不仅作为客观的知识、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根源于人类需要,渗透着价值选择。科技与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谈理论创新的特征和重大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这些理论创新显示其自身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研究自由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产物,它将随着经济危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将随着危机的发生而不断得到证明。本文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在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之所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的品质。为此,我们应充分认清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问题上也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论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发展,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的提升和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具体体现在宏观学科建设、学科内容建设和学科方法建设等三个层次;这些层次的具体展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其本身理论合理性的诉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多样化社会思潮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要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与方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实践哲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哲学史上先有朦胧的实践思想,然后有明确的实践概念,最后再形成完备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独步天下的实践哲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实质和灵魂。实践哲学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创新的、科学的理论,因为它永远地结束了最终绝对理论的存在。破除了从先验原则出发的“抽象理性主义”的思维逻辑,确立了从现实生活出发、面向未来世界、以实践发展为准则的崭新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世界现的彻底转变。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想正确理解科学的理论,就不能只囿于理论本身;要想使理论之树常青,就必须赋予它新的活力和内容,必须依据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对理论作为选择的客体和实践作为选择的客体作出正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必须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从理论方面来分析,就是理论对于实践的反映和指导,它是理论创新的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盲目信仰形成教条主义,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理论创新,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环节,加深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当前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经历过一系列复杂的认识演变过程,这一过程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发展是领袖与学者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公平与效率的理论演变过程中,一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极大地发挥了正确领会中央精神、推动理论发展的作用。领袖和马克思主义学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和互补的交互关系,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洗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觉将马克思主义提升为解答中国问题的特定范式.中国马克思主义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关键在于党和人民构建了适合中国客观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范式.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范式主要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的解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思维工具和实践方法,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路和中国模式,是决定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趋向的哲学思维方法,更是学习和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种独特视角.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范式特征分析,党和人民应高度重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根本范式的宏观统领性、基本范式的时代引领性和经典范式的分析示范性,切实做到以科学的范式指导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