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沉重的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文春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3,(9):54-59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的恢复与建设,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观逐渐深入人心,并已成为大多数公民的自觉行动。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不断增多,保护措施日趋完善。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态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但随着生态环境状况日益好转,野生动物日益增多,不少地方出现了野生保护动物数量超过承载极限、野生动物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的现象,个别严重地区甚至出现了由于野生动物的频繁肇事,损物伤人,使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两个彝族村寨利用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的方式和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角度讨论了相关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叶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10):39-41
西北地区已被列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及资源接替区。本文主要针对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现状,提出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经济学分析——非洲野生物种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昱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1,(8):50-52
西部开发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一项战略性经济政策。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选择怎样的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非洲野生物种资源保护策略由失败到成功的经验,认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实际上正源于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出一种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可持续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西部自然资源开发存在开损率高、利用率低的特点,造成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未来的西部大开过程中,应走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之路,使每种定量资源对经济的贡献达到最大化,避免把西部大开发变成西部大“开挖”。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应坚持开采的速度小于再生的速度的原则;不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措施有资源替代和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的充分利用应加强制度方面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7.
张成基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1):81-81
本刊讯 为了保护滇西北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当地长期的经济繁荣,日前,云南省政府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集中了许多政府机构和各类学术团体的技术力量,组成《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专家组,对项目区域内的生物、文化和经济等资源做了深入调查、研究与评估。 评估认为:滇西北是全国乃至整个北温带最具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的区域之一,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区域之一。据调查,仅 6.6万平方公里的项目区内,生长着 6000—7000种植物物种;栖息着鸟类450多种,几乎占世界鸟类总数的5%;生活着30多种濒危… 相似文献
8.
9.
论四川省自然资源开发战略选择陈国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自然资源优势四川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①门类齐全,种类众多。除海洋资源外,几乎拥有全国所有的各种门类资源,其中高等植物种类就达一万种,仅次于云南,占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10.
11.
在多个省区长期担任省级领导职务的白恩培从青海调任云南省委书记以来,在多个场合一直强调,对云南来说,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现实生产力。在北京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白恩培书记在全面阐述云南经济发展新思路时说,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突出重点抓生态建设,围绕生态建设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2.
罗有亮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9):26-28
苗族是云南25个少数民族之一。从目前的状况看,云南苗族(下称苗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很多苗族地区的人均经济收入还不到400元,人均粮食也达不到400公斤,有相当一部分苗族还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考察苗族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时不难发现,苗族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滞后,除了历史、政治、文化因素外,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因素。苗族人民的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苗族人民原先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历史文献对古代苗族人民的生活区域都有记载。苗族迁到云南,是在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39年至329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渔业生产中的生态平衡、经济平衡的规律,阐述了当前渔业生产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而应解决的矛盾。指出渔业资源要永续利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环境伦理应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波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2):66-67
“旅游破坏旅游”是人们对现代旅游发展对环境影响提出的警告,旅游发展作为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之一,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许多研究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认为;生态旅游可以解决旅游环境影响问题,然而,生态旅游并不是“万灵药”,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游客,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认可,自觉遵守的环境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信息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自坤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8):73-75
人们在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与自然环境相对应的信息环境的生态问题。随着科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的扩张,使世界信息量爆炸式增长。1995年的全球总信息量是1985年全球信息总量的2400倍,现在一天的信息总量相当于1985年全年的6.5倍。在信息爆炸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信息污染、信息资源拥有量的贫富悬殊差距进一步加大等一系列类似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信息生态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提到信息生态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因特网。它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生态问题非常突出。生态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一、当前我国的环境生态问题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主要有三个: 1、资源相对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低。与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相关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四类资源,我国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站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描述城市化浪潮不同阶段中面临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提出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8.
19.
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分配制度中两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二的关系是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本将致力于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新视角分析按资分配对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急待建立长江源区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日益退化,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长沙源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长江流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就建立长江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强调生态规划、生态监测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