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珣  刘汉阁  盖景洲 《金融研究》2008,(12):I0117-I0119
关注民生,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已迫在眉睫。近日,笔者从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的角度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做实做牢率占95%以上,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达到1.2%,农村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如不及时解决,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障碍。  相似文献   

2.
商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养老问题的日益严重,尤其是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不足尤为严重,这不仅关系到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基本利益,同时也涉及到实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农村市场的障碍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展农村商业保险,提出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其对中老年农民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金融》2008,(12):46-4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加强和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基础建设,农村的经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发展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存在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农村经济建设绝不仅仅是农民的事,必须举全社会之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那么,金融业如何顺应时势,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己任,来助推新农村建设速度呢?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变农村经济滞后局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金融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血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资金供给不足矛盾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一些边远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金融部门如何立足实际破解难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文简称“新农保”)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给商业保险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也能够扩大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的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农村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一)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在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之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109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而加快培育新的农村金融组织,构建新的金融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则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是个什么状况,未来的农村新金融应是一个什么面貌,自然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刊这期策划邀请了几位对此颇有研究的有识之士漫谈看法,虽是见仁见智,却对广大读者不无启迪之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始于1987年,全面推行于1991年,现行制度是根据1995年民政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建立起来的。同时从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机构有两万多个,专兼职人员有五万多人,还有代办员几十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城市.养老保险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养老保险金开始成为部分老年人获取收入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0.
石清华  郑智  李怡 《浙江金融》2007,(7):45-45,42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起步较晚,1986年民政部开始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调研和探索工作,1992年1月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使我国农村社会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村NGO作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农村NGO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扶贫开发、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从这些方面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但我国农村NGO存在发展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合理的理念、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其职能的发挥.对此,应该采取扩宽农村NGO发展资金来源渠道、转变对农村NGO的认识、营造适合农村NGO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NGO内部管理等措施,使我国农村NGO能够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抵御农村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家庭带来的养老负担,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对农村养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在探索之中。本文主要介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各地的探索和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如何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征进行描述,列举了国外在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对我国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逐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使其更加公平,对农村社会的支持力度更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更需要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撑。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金融创新步伐缓慢,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服务效率不高,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吸收了完全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的各自优点,它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新要求,应该也能成为国家支持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撑点。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创造条件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变迁,以发挥养老保险对促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福利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破解新农保制度运行五大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务院召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在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8亿农民的福音,是中央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浙江金融》2006,(3):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金融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新农村建设战略启动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将会迎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作为一家源自农村、连接城乡、长期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大型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概括介绍了德国、法国和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验,以此为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创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