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法律手段的强制性特点,对生态资源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经济补偿是许多国家的成功的经验,我国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方面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无论是立法结构还是具体内容都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的立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生态效益补偿经验,提出我国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尤晓娜  刘广明 《经济论坛》2004,(21):124-125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状况如何无论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具有重大影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质量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性经济利益与整体的生态利益往往是冲突和对立的。比如,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的云、  相似文献   

3.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在我们当前环境恶化应当面对的正确态度,基于生态文明的情况下,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制定和完善是我国急需做出应对的.目前我国只有政府拥有作为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的资格、主体为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构建者和水污染的受害者,同时国家也应成为受补偿的一方;制定出水源的不同位置需利用签订“环境责任协议”明确补偿标准的办法.依据上述方案提出相关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期为治理水环境和其法制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给生态系统及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后果是严重的,必须寻求有效的制度加以补偿、恢复和综合治理。生态市场补偿制度正是在其他制度如生态政府补偿制度规范失控的情况下引入的。他具有利用市场自发调节和主体多元、内涵丰富等特征,所以,该制度的引入不仅丰富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内容,也使得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为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6.
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正义、创新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就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方性法规更是对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性规范,为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尚存在缺乏专门法律支撑、生态补偿主体过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与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我国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遗传资源,它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基因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还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我国、云南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云南省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对云南省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加强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夏光 《环境经济》2013,(1):106-106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进步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一大标志,加强制度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同等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杨朝霞 《环境经济》2013,(10):10-13
2012年8月底,《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在酝酿了一年半后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初次审议程序,又是近一年,草案于2013年6月底进行了二审。无论整体还是细节,二审稿与一审后向社会公开的征求意见稿和现行的环保法相比,变化都非常大。简单来看,本次修改共涉及45处,主要集中在信息公开、政府责任、公益诉讼和规划环评等方面。为此,本刊邀约专家学者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完善草案建言献策,从而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从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首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纬度,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其次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纬度,即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再次从技术纬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强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进自然生态修复;最后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文化纬度,即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文章认为,只有从经济、制度、技术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系统性工程。政府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政府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政府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政府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构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建设审计模式等问题才能在审计工作中明晰思路和重点,丰富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牢固树立科学生态文明审计理念,促进审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突出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凡是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的规定和准则,都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能够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环境的稀缺价值,有效克服传统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避免“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比较注重对耕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保护,而忽视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这显然是不够的,也不利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强调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建立耕地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生态转移支付--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区域性生态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财政资源在特定区域内由经济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横向转移,使生态受益者和提供者在成本和收益的分担与享受上趋于合理,从而激励起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形成生态补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比较注重对耕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保护,而忽视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这显然是不够的,也不利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强调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建立耕地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胡盾 《经济师》2010,(6):63-65
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问题的提出入手,对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对由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生态补偿,即便是具有补偿性质的资源税费也不具有补偿环境生态功能减损的性质,充其量不过是对矿产资源的资源价值的经济补偿而已。因此得出结论: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当前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不能充分解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上述分析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进行了法律界定,同时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质是在矿业企业、受益地区和受损的矿区环境及矿区居民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和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之间进行的动态协调,并具有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引导矿业企业把环境损害纳入生产成本、约束矿业企业保护环境减少损害的功能。接下来文章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入手,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矿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并得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性原则和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应该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标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生产力标准多从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来探讨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研究却明显不足。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需探讨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也符合马克思生产力范畴的基本要义。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就是人的生产活动与周围生态环境是否和谐以及和谐的程度。这要求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与以生态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双重统一,实现物质财富生产和生态财富生产的双重统一,反映生产成本核算和生态成本核算的双重统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一)生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概念作为法律的基本要素,它为法律制度的确立与适用限定范围和提供前提。因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研究有赖于对生态补偿法学含义的明确界定。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对于“生态补偿”Eco-environmental Benefits Compensation)词的理解各有其侧重。  相似文献   

19.
马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79-180
流域生态补偿是应对流域水资源外部性的制度创新。一些流域生态补偿关键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热点,如生态补偿的主体、标准、方法、模式等。全面梳理现有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内容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今后研究应该突破的方向,为开展生态补偿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义圣 《发展研究》2003,(10):37-3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温饱有余”的初步小康,本省还是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的省份。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本省同时又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尚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生态化、舒适化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鉴此,应该深刻领会“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不能称之为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