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关于集群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见,但关于国家创新系统及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多,本文通过对集群创新系统特征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创新系统和集群绩效的评价方法,分析并设计了适用于我国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然而一切竞争终归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开创事业之基础、成就事业之根本。因此,科技创新人才的开发、培育、吸引和稳定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吉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现状,通过对人才培育环境相关理论的研究,选定影响吉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环境的主要指标,构建了吉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要素,提出完善吉林省人才培育环境的建议,从而培育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为吉林省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客观地评价高校科研绩效,以科研基础、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科研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6维度为基础,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19个影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因素,应用DEMATEL方法建立直接影响矩阵,计算综合影响矩阵、原因度和中心度,指出协同创新下影响高校科研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效益和科研基础,其中关键影响因素是科研经费和科研平台。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差异明显,科研基础、科研项目、效益是构建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得结论对协同创新环境下改进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相比科技创新投入的增速,科技产出却增长较慢.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取决于评价方法和评价因素指标,目前,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日臻完善,但对评价因素指标还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2)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模型,从而揭示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程度与方向;(3)给出几点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水平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评价科技创新系统配置效率,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基于2014~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测算科技创新效率并揭示其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生产率稳步提升;(2)技术进步是促进科技创新生产率上升的关键因素;(3)不同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变化存在差异,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抑制了科技创新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 DEMATEL 方法从创新环境、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创新合作和创新绩效5 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依据可拓学原理建立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模型, 对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 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后指出各省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 为未来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决策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资委颁布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该评价体系具有综合评判、分析诊断和行为引导三大功能,体现了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公正性的特点。但由于石油石化企业的特点、评价主体、评价角度、评价对象不同,有必要针对石油石化企业构建专门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此,以国资委《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为基础,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特点,构建了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了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职工创新工作,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及重点问题,通过产学研模式进行集体攻关,是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载体。但是在成长过程中,职工创新工作也遭遇了种种瓶颈和困顿,亟需突围,构建起良性循环生态圈,以期更好地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成为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通过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要素集成和网络结构优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了区域内外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因子,并针对性地提出扩散、集成、提升和转化产业集群显性和隐性知识,实现集群创新的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方法的企业业务流程创新管理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业务流程创新管理能使企业绩效得到巨大改善。建立了企业业务流程创新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系统科学视角下的美国最富代表性的创新人物史蒂夫·乔布斯的成长过程具有耗散性、混沌性和协同性等系统特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个人价值的系统环境以及创新教育、快速发展的风险投资业和不断交汇的人文与科技等系统要素是史蒂夫.乔布斯成长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广通识教育、鼓励风险投资业发展等措施,改善创新环境,这对于我们成功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贾佳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1):133-138
本文以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财政经费、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现行主要财政政策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基础上,通过选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投入指标和自主创新产出指标,以我国 2008~2015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实证测算并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绩效。根据研究结论,从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水平和管理制度、加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发挥财政科技支出投入社会资本杠杆效应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财政和税收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和路径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用平衡计分法建立了以创新能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生态产业科技创新供需及服务主体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结构性瓶颈.造成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由传统的“城市——政府”单一中心治理模式引发的3个“短板效应”:短板效应Ⅰ——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科研考核标准机械化;短板效应Ⅱ——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分散化;短板效应Ⅲ——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耦合机制低效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应该在生态文明社会内涵的主导下,在制度层面上完备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激励机制、优化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结构和健全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耦合机制,进而建构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多中心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人口、产业、交通、建筑等各要素决定了城市能耗的高低,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全局主成分析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东、中、西部城市的规模、结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所引致的城市能源消耗增长率完全不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东部地区应继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并大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中部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西部地区则应提高城市密度,改善大而散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19.
A central part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 concerns the way firms go about organizing search for new ideas that have commercial potential. New models of innovation have suggested that many innovative firms have changed the way they search for new ideas, adopting open search strategies that involve the use of a wide range of external actors and sources to help them achieve and sustain innovation. Using a large‐scale sample of industrial firms, this paper links search strategy to innovative performance, finding that searching widely and deeply is curvilinearly (taking an inverted U‐shape) related to performanc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