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肯斯瓦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为例,介绍了投资分摊方法在水利工程投资分摊计算中的应用。应用3种不同分摊方法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摊计算,计算结果表明:SCRB分摊法对于综合利用枢纽投资分摊更适用,该方法能使各功能承担的投资和其产生的效益更加匹配;按效益和按库容进行分摊的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各分项功能的费用,其投资分摊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水保证率下费用分摊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推荐的几种主要分摊方法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实际应用时各方法分摊结果相差很大。本文对推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以便对各种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在不同供水保证率下各供水目标之间的费用分摊,《规范》对此没有提出明确的方法,现提出缺水效益损失折减系数的概念,对不同供水保证率下的费用分摊提出了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布垭水利枢纽位于清江干流中游河段 ,是清江恩施以下河段开发的龙头水库。坝址集水面积 1 0 80 6 km2 ,占全流域的 6 4%。水库正常蓄水位 40 0 m,死水位 35 0 m;水库总库容 45 .80亿 m3,其中调节库容 2 3.83亿m3,库容系数 2 5 .3% ,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水电站装机容量 1 6 0 0 MW,保证出力 31 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 39.2亿 k W· h。水库预留 5亿 m3防洪库容 ,清江梯级共计 1 0亿 m3防洪库容。枢纽的主要开发任务是发电、防洪和航运 ,并兼顾其它综合利用。发电方面 ,水布垭装机容量 1 6 0 0 MW,年发电量 39.2亿k W·h,并可增加下游隔河…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是水利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正确评价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贯彻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提高水利水电水运工程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已引起许多专家,教授和同行的关注和兴趣。笔者在“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利工程水价核算采用按设计供水保证率法分摊同一工程、不同供水类别的成本费用存在的不足,提出用实际供水保证率取代设计值的水价核算方法,并以引滦枢纽工程为例,计算了该工程的实际供水保证率,分析了不同供水保证率对水价核算水平的影响,指出水管单位应开展实际供水保证率测定工作,从而使我国供水工程水价核算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7.
在总结当地小型水利工程投资控制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对工程投资全程管理、主动控制的对策:①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是投资管理的始端,应及早介入,并运用价值工程的理念,进行多方案比选;②招标设计及招标阶段应认真编审标底,合理确定工期,并选择一支好的施工企业;③施工阶段是投资最集中的阶段,应提前做好预算(包括材料、设备、价格等),郑重对待设计变更,抓好合同管理,竣工验收是投资控制终端,应严把决算关。 相似文献
8.
在水利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所谓“三超”现象,造成了投资失控,解决的思路和途径是:对水利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在项目决策,设计,发包,施工,竣工等实施阶段,采取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综合性措施,发现,分析并纠正偏差,力争将实际总投资额控制在预先确定的计划值内,顺利实现投资目标。 相似文献
9.
结合尼尔基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所掌握资料及工程特点,对防洪、灌溉、城镇供水、发电等9个不同受益部门进行投资分摊、效益计算以及枢纽工程整体经济评价,得出了尼尔基水利枢纽效益显著的结论,获得了较可信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11.
实物期权在水利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比较重要的3个经济效果评价指标: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的特点,指出目前这3个指标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实物期权的性质及适用条件的分析,论证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于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3.
运用水利投资分析理论,根据国家和省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县财政保障能力分类分档调整等新政策、新要求,立足于江苏水利基建项目投资管理实际,分析了现行政策对"十二五"水利基建的贡献、出现的政策导向性不足、对"十三五"水利建设目标的不适应以及与财政政策调整的不协调等问题,提出省以上投资补助政策调整建议。以"十三五"全省水利基建项目投资为算例,测算分析政策调整后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并提出资金筹措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新疆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提出水利发展的方向、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任务和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