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责任保险主要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推动,从试点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文章从保险公司和排污企业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政府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构建中的地位,并阐述了政府介入后具有消除外部不经济性、确保制度全方位发展以及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8)
国企科研单位是国企自身创新的主要力量,在促进产业发展,构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创新主体力量,完善运营管理、释放内在创新活力,严格监督管理、提升科研项目质量等方面,对加强国企科研单位的创新管理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世界经济发展,在内部推动和外部需求拉动下,我国农业对外投资迅速发展,投资领域不断延伸,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农业对外投资面临企业自身条件、国内体制障碍及东道国环境制约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需加强农业对外投资的引导与服务,进一步支持农业"走出去",同时加强国际协作,推动民间交流,为农业对外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垓 《现代经济信息》2012,(22):164-165
中小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目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出现了比较大的困难。为了应付危机,除了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外,企业还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预算控制机制在国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正在逐步的加强、完善。在国有企业预算控制中,其本质与基础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内部管理,预算控制机制作为管理企业的手段方式之一,在树立企业的预算管理时,不仅应该严格从我国宏观经济体系上分析国企预算控制的重点与应用,还应该从企业自身管理的微观细化中分析、权衡,以此探索出我国国企预算控制管理的应用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更新观念,深化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后讲得比较多的是外部条件。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落实企业自主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诚然,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的改革今后还要加快,但外因毕竟是变化的条件,变化的根据主要是内因,即企业的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非企业自身努力不可,这项工作搞不好,即使  相似文献   

7.
钱文传 《经济师》2000,(6):119-119
经过两年的改革努力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 ,但仍有近 1 /3的企业还处在亏损的境地。如何确保这1 /3的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走出困境 ,彻底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 ,是我国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难度也是巨大的。为此 ,探讨研究影响国企脱困的原因及对策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实际工作体会到 ,影响国企脱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负债过高、资金匮乏是影响国企脱困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 ,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 70 %,扣去挂账资产和挂账损失 ,实际资产负债率高达 80 %。笔者所在的东北轻合金有…  相似文献   

8.
健全的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否在政府整体管理框架下建立起有效的财政管理体制,是保证经济基础稳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本文总结焦作市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的突出成就,并对今后财政制度的完善,尤其是针对加强财政的外部监管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以期对焦作市财政体制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陈杰  孙晓艳 《广东经济》2010,(10):45-47
2004年6月,广东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刚成立的时候,国有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的中国经济刚刚走出低迷,亚洲金融危机、国企三年脱困等让人沮丧的记忆还相当清晰。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国资委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全面规范国有产权转让和国有企业改制;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使国企退出部分经济领域,国企主业更加突出;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着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至2008年底,  相似文献   

10.
刘立均 《现代财经》2001,21(9):3-11
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起,以增强活力为宗旨的国有企业改革便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国企继续脱困的空间日趋狭小。尤其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将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应利用入世协议规定的过渡期打赢一场根本化解深层矛盾的攻坚点。成功的关键在于领导体制的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应是,在公益性企业引入竞争机制,在营利性企业培育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脱困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当前面临的困难,是由长期综合因素积累起来的,不同企业情况各异,但资产负债率过高却是一个普遍的客观共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要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按照国际通行的水准应保持在fo%以下,而据资料显示,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80%以上,流动资金负债率更高达110%以上。企…  相似文献   

12.
200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淮 《经济导刊》2001,(2):16-20
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从2000年国民经济运行的趋势看,我国1998年提出的"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已经可以实现.但"国企三年脱困"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根据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改革的重点,一是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二是在企业中普遍建立维护出资人利益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管理注重内、外部管理的结合,其中内部管理是主要的控制方向。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业务和人员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必须正视其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世纪最后一年的2000年末,全国经贸战线经过三年顽强拼搏,国企脱困目标终于基本实现,改革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巩固三年改革脱困成果仍不可掉以轻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该市自1998年以来,经过三年的艰苦攻坚,全市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在浙江省率先完成,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据对该市国企现状的调查分析,国企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改造企业配套工程促进企业效益增长□中国社科院国企调研组在计划经济时代,受财政分灶吃饭包干体制的影响,各投资主体为了争项目、要资金、抢速度,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促成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自身上得很勉强,缺乏客观成熟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为之服务。“九五纲要”指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而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必然要求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普遍运用。但如何更好地运用,目前尚处于理论探索之中。为此,笔者拟对此问题谈点看法。  (一)强化外部驱动目前我国采取行政的、法律法规的及舆论的形式,强化外部驱动,是促使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手段。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可考虑以下做法:把应用管理会计的要求写入有关法规;由财政部…  相似文献   

17.
民营科技企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自身产业分布、企业规模、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基对产业结构高速的推动作用仍然十分有限。要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产业结构程式级中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制定合适政策,引导民营科技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最先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辽宁经济“得之于大,也失之大”,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国企亏损问题在全国最为严重,也最具典型性。但不能就脱困论脱困,必须坚持脱困与发展相结合,立足发展抓脱困。辽宁的问题在改革中凸现,也只有加快改革才能解决。辽宁国企的脱困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这只是阶段性、恢复性的,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很艰巨。  相似文献   

19.
吕建锁 《生产力研究》2005,(6):104-106,F0003
企业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政府财政改革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重新构造企业制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营运主体,以改变政府财政状况和促进公共财政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政府财政通过规范内部运作方式、明确支出范围和完善监督机制,以推动企业发展。两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与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平均而言当地企业杠杆率水平越低。财政分权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对非国有企业则表现为挤出效应。背后的机制在于,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改变了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造成国企和民企在融资能力上的差异。企业与地方政府政治联系越密切或者信贷约束程度越低,财政分权对其杠杆率的挤出效应就会越小。本文认为,企业杠杆率的结构性失衡是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微观表现,应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针对不同部门分类施策,同时规范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加强金融统一监管、强化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稳定宏观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