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鞠佳奇 《理论观察》2023,(11):115-118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法治社会,并提出法治社会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在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实现法治社会建设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思想及理念,对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及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本文从分析日本法治建设的失败经验入手,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法律制度与本国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探究习近平法治思想找出立足本国社会以及建设多元包容秩序体系的法治社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对法治实现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平  蒋红雨 《理论观察》2000,3(1):39-42
本文运用系统论观点,将法律与道德分别看成是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子系统,从自身身及其与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关系来阐明法律与道德与生俱来的天然源、缘关系,进而阐明二者协调发展对我国法治依法实现法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一个渐进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当前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实行法治,摈弃人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理性选择;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要求;法制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针;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政治保证;通过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条件;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工具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工具主义认为法律只是实现一定社会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不具有任何目的和价值意义;法律不过是阶级、国家政策、以及发展经济和维护道德的工具而已.法律工具主义强化了人治的理论基础,无法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同依法治国的目标背道而驰.要树立法治精神,必须克服法律工具主义,加强立法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法律宣传.  相似文献   

5.
法律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法律平等就没有和谐社会。农民法律平等的欠缺,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实践必然是通过法律平等来实现社会平等,用法律平等保障社会平等。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在法律制定、法律内容、法律实施三个方面确保农民的法律平等,实现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王辉扬 《湖南宣传》2003,(14):28-30
本所论及“法治”和“德治”是从社会调控意义上讲的。“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当然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社会中,为了调整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都必须提倡和建立一套行为规范。法律是具有普遍效力的社会行为规范,然而法治又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代替道德建设,道德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与法律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是靠强制执行的,而是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  相似文献   

8.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意志自由是法的出发点和主体,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作为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抽象法、道德和伦理,是自由意志由低到高、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因此,道德、法律、伦理都是意志自由的不同形态和不同阶段,它们的辩证运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和辩证过程。由意志自由与法的精神的内在关联以及法与德的有机整体性可知,社会治理的合理性,不是抽象的德治或抽象的法治的合理性,而是道德-法律、德治-法治的生态整合。  相似文献   

9.
张晋 《魅力中国》2014,(12):313-313
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间既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又存在诸多明显区别。本文分别从它们产生的条件、调整范围、制裁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差异,又从两者在法治社会中的同一性角度分析其联系,从而详尽地阐明法律与道德这两类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它们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构建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石,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诚信与法制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交往中人们普遍呼唤诚信,呼唤法律给予诚信的强力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的经济改革是围绕国有企业展开的,广西亦不例外。通过对广西国企职工的月均工资收入、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国有企业职工分流去向以及各单位规模变化等统计,分析广西国有企业职工在经历社会阶层地位下降的同时,也正激励他们不断流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社会位置,并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成为多种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国企职工分化重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是三位一体的创新过程。同时,亟须建立新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江雪茹 《乡镇经济》2011,2(1):41-44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行党委书记兼校长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一把手”的行为,确保廉政高效。  相似文献   

16.
熊怡 《今日重庆》2014,(21):72-75
罗国家,从在家乡水库边涂鸦的孩童,到一名出色的乡村美术教师,再由乡村美术教师,转身成为优秀的摄影记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路的蝶变,缘于他从未停止过追逐梦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他做过记者,当过镇长.就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候,29岁的他毅然辞职南下.来到沿海地区从普通搬运工做起,到一年后任外资企业总经理,1997年被广东省评为优秀外来工、优秀管理者,再到2001年创办公司,每年以一家公司的增速发展.2008年成立百灵集团,目前已是酒店业、零售业、物业、汽修、加工、企业管理咨询、商贸、农贸市场等实体的多元化企业. 他就是出生于重庆市梁平县的雷圣荣,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传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苏科技信息》2019,(34):25-27
薪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以及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至关重要,关乎企业能否稳定且长久的发展。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对薪酬管理公平环境的创造,通过对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不断提升来推动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文章针对员工工作绩效受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及其提升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及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全球化背景 ,剖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即在商品、资本、信息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以及在此背景下各国管理这些生产要素的规章制度及体制的一体化 ,揭示了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竞争的本质特征 ,即各国经济体制取得效率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