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种有效方式之一,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的得力工具。这种源于西方的制度于90年代进入我国,在我国实践的几年中,由于发展条件还不够成熟,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以管理层收购制度的概念、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对管理层收购制度在我国遭遇的窘况和优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如何克服该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如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存在不足、对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不能科学的衡量、证券市场不发达和中介机构不成熟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文章结合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实践和具体的法律政策环境,指出增加竞争性和透明度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胡智强 《特区经济》2006,(2):294-296
我国MBO立法的重心在国有资产管理上,采用的是外部行政性监管。立法应扩大MBO的适用范围,寻找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规制之道,以契约公正和实质性管理为监管理念,强化管理层约束机制,完善MBO的妥当性审查制度、拍卖制度和救济规则。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审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剖析管理层收购 (MBO)在我国的现状 ,揭示出我国MBO操作中的不透明环节和易出现的“暗箱”操作 ,提出了审计的必要性 ,并由此展开了对MBO审计的初探。其中主要包括MBO前的收购主体合法性审计、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定价审计、信息披露审计以及MBO后的会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机制审计等。  相似文献   

5.
桑笑 《科技和产业》2005,5(12):43-45
合理的收购价格是管理层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现行的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础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由于管理层的历史贡献难以货币化,因此在定价时不应考虑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为使MBO定价公平、合理,可以采用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并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红 《山东经济》2004,20(2):53-54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杠杆收购的一种,对于公司业绩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现象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于1980年发现并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层收购(MBO)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企业并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的MBO过程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将保证我国MBO过程向着规范、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始于1999年第一家实施MBO的四通,在时间上要比国外晚二十多年。我国的MBO与国外的MBO产生的动因不同。几年时间里,MBO在我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这种方式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国有产权定价非市场化,转让之后造成了新的“一人独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田 《特区经济》2006,(3):255-256
在国内,MBO定价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出现诸多问题:定价方法不合理、定价机制不完善、管理层的历史贡献难以衡量等;本文从影响管理层收购定价的因素分析入手,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MBO定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所谓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控制权,以达到重组该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笔者以为,在这一举措执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以避免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层收购问题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文章从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出发,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政策,并探讨了我国MBO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MBO正在我们身边悄悄实施,而法规的空缺又使其处于 基本无从管理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管理层收购的特点,指出目前我国实行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层收购(MBO)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企业并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的MBO过程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将保证我国MBO过程向着规范、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一种成熟的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MBO)对于明晰企业产权、激励管理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2005年4月14日《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出台促使MBO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股管理层融资收购的热潮,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以及制度设计的缺陷,在管理层融资收购的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资金来源问题、法律依据问题、信息披露问题、收购价格确定问题、出现新的“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具体操作上的问题等等。文章提出,在股市全流通问题解决之前,应停止国有股以管理层融资收购的方式向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转让。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MBO)给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2004年郎成平教授所引发的有关国企产权改革大争论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国资委下决心“大型企业不能搞MBO”。与此同时.国资委还是允许一些中小国有企业继续探索MBO。两年来针对MBO是对是错,是应该规范发展还是应该全部遏止存在着诸多争论,这也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从兴起到发展,经历的时间不长.由于在实践中遭遇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发展缓慢.文章建议从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范上市非上市公司的MBO行为、完善价格机制和变易机制、寻求更有效的融资办法、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吻合几个方面应对当前的困境,充分发挥MB0在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MBO)及其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中,管理层收购(MBO)狂热一时。20世纪末期,MBO在我国也悄然出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剖析,探究其发生的内在机理,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