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29个村庄为案例,探讨村庄诚信度、合规度及践约度信用资本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效率的影响机制,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村庄资本→信用评价→土地市场”的分析框架;(2)单一条件并非是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是提高民间借贷活跃度和村庄信用户比例对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效率发挥着普适作用;(3)在信用资本评价模型下,江苏省典型村庄通过整合自身资源提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效率存在4种组态,可归纳为3种类型:诚信型、诚信合规型、诚信践约型;(4)苏南、苏北地区根据发展情况,提高土地流转效率的关键不同。研究结论:苏北地区可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村庄集体经济、理顺村组织权责关系等方式,构建制度信任,降低委托代理风险;苏南地区可通过加强集体组织建设、发挥乡绅乡贤乡才协调作用、做好确权登记发证等方式,提高民间信用水平,降低农户诚信履约风险,共同推动城乡土地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6期,对第22页《村民无权私自租赁土地》一文的标题提法很不理想,对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也不敢苟同。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第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村》2005,(2):52-53
一等奖张新华、刘锐强佛山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和探索《农村经营管理》2003年6月马恩成“三农”问题与“重中之重”《南方农村》2003年第2期谭炳才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农民增收工作长效机制《广东经济蓝皮书》2004年何启环新时期扶贫开发和山区发展的思考《广东经济》9/2004魏联辉促进广东农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南方农村》2004年第3期张德扬广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管理研究《南方农村》2004年第2、3期王冰中国农业生产组织政策绩效分析与评价《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温思美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面…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价值、存在问题、改革方向及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总结各地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的改革方向与路径。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2)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存在着土地流转缺乏政策法律支持、股份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需要推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经济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妇女权益保护政策等。研究结论: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路径:(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体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2)科学合理设计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技术路线,并与各地实际相结合;(3)确保农民的土地股份制改革主体地位,增强农民的土地权利保障;(4)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集体农用地的有序有限转用和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流转,合理分配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村》2011,(2):93-94
一、论文 (一)一等奖 1.山区“贯彻珠三角规划纲要”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对韶关、清远等地的调查,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2009(11)。 作者:张德扬 吴霞 熊飞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流转的动因与绩效研究,《广东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8月。作者:江华 胡武贤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随着改革的深化,玉林市福绵管理区农村土地使用权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有偿转包。转让或无偿转包、转让,还有个别乡镇的少数农经社出现了对“四荒”地拍卖使用权的现象c据统计,全管理区流转土地户数为10857户,流转面积为68567亩;其中耕地ZI144亩,占流转面积的30.8%;林地43382亩,占流转面积的63%;水面4255亩,占流转面积的6.2%。二、土地流转的特点和形式(一)属集体的“四荒”地、水塘成片流转给经济能人进行有偿的招标、招包。通过流转使原来无人耕种的山坡地、荒地变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场,使集…  相似文献   

7.
调研的缘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意识的增强,在吉林省广大农村,一个自发的土地市场正在形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7月初,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调研组对通化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通化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吉林省较有典型性。一是开始流转的时间较早,从1992年开始出现流转倾向;二是流转范围较广,全市各县(市、区)的乡(镇)、村普遍存在流转现象;三是流转形式较多,有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针对流转中存在的问题,通化市土地管理局及时开展调查研究,主动进行…  相似文献   

8.
广东山区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张德扬钟穗珍彭力一、山区土地流转的形式和特点(一)形式:随着广东山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土地流转的数量逐步增多,流转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转包。是指承包人将承包...  相似文献   

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杨慎):鸟儿把美丽赐予大自然,使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谁不爱鸟儿,谁不为鸟儿吟唱?古住令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大量咏鸟诗篇。  相似文献   

10.
全国种粮大户、甘肃省灵台县柴朝村党支书记边志成,自2008年以来,在县、乡土地流转服务站(所)指导下,依法流转百里乡柴朝村河东、庙沟湾2社25户家庭承包耕地246亩,与农户签订5年流转合同。至2012年底,流转全乡土地6819亩,土地流转收益89.6万元。边志成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灵台县委、县政府授予“勤劳致富好党员”、“农村产业带头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桂林地区拍卖“唱主角”本刊记者秦智杰《中国土地》杂志曾在1994年第二期“新观察”栏刊载题为《招标拍卖何时能“唱主角”》的文章(作者:冯广京)。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难,已成困扰我国土地市场化的一大难题。”难题是否可以解开?桂林地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军队有偿转让空余军用土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是何时下发的?编辑同志:《中国土地》1994年第3期《关于转让空余军用土地有关问题的解答》(作者:韩广钦)一文中,提到国家财政部、国家土地管理局、总后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军队有偿转让空余军用土地有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和动态演变路径分析,厘清“三权分置”实质及现实制约因素,就如何充分放活土地经营权提出政策优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结果:(1)从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来看,集体所有权是“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定起点,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实际起点,土地经营权是落脚点;目前,“三权”体系框架已较为明确,“分置”的规则及秩序也基本确立,以立法为核心的正式制度为实现土地流转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2)农地产权体系正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阶段的半开放式系统向“三权分置”阶段的复杂半开放式系统演变;从集体到农户再到经营主体,权利主体的复杂身份属性,以及土地经营权通过非单一、非直线型的方式在多种权利主体之间实现流动,使农地产权体系形成了现实中复杂的多元主体网络格局。(3)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有序分离和经营权的自由流转,是“三权分置”的核心路径,而农民不完全参与市场及其预期不确定性,以及包括价格发现、进入和退出机制、要素配置在内的土地经营权市场尚不完善,是制约农地产权市场体系演进的关键。研究结论:充分发挥农民自由选择权、完善可替代性收入和保障体系、加快公平有序的土地经营权市场建设和放松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金融约束或应成为现阶段政策优化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目的:探明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影响因素和流转后农民的生活保障,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也越高;离城镇或交通线路近,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高;土地流转实现形式主要是自己联系、承租人联系和集体组织;土地转让后的生活保障主要靠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的期望收益平均在540元/亩,土地流转方式以免费送给亲戚和租给他人或企业为主,土地流转的时间以1 — 2年为主,土地流转的管理方式希望通过集体组织管理。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流转受农户家庭收入、农户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影响;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尽快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引导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因预期征地导致的设施农用地流转双方为竞相获取附着物补偿费而引发的冲突及磨合机理,为解决农地流转冲突提供新视角。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联盟村设施农用地流转市场特征:受预期征地影响、地权主体和定着物产权主体分离、卖方市场特征和信用租赁特征;(2)设施农用地转出方为预期征地做准备,通过低价购买方式与转入方进行地上定着物交易,从而攫取附着物补偿费;(3)转入方在“不出售”策略占优时选择低价交易出售地上定着物的实质是相关制度法规的缺失,导致流转双方权利模糊不清,致使农户出现权利行使偏差,造成强势产权对劣势产权的侵蚀。研究结论:需尽快构建设施农用地地上空间权利,当然,需要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地上定着物所有权的关系,清晰界定两种权利在土地空间权利占有中的权能,逐步建立起产权相对明晰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陕西榆阳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1)“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通过产权重组和土地整治工程融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和设施完善,进而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户生计的专业化分工,从而通过农业节本增效增收和非农就业增收实现农户收入提高;(2)实证发现“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能够显著使农户的总收入提升2.10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提升0.483万元,非农收入提升1.620万元,亩均流转收入提升0.089万元;(3)“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收入水平高、劳动力数量多、耕地总面积大、地块数量多的农户收入增长更明显。研究结论: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实践,统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和农田建设工程,协同改造“地”的空间形态,以加快耕地细碎化治理,促进新技术应用及人地关系协调,促进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一直是城乡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热点话题。文章根据上海农户微观实证调查,以农地征收作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增值研究状态,以集体建设用地征收、复垦和私下交易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增值研究状态,分析不同集体土地流转的各权利主体增值收益和收益分配格局。[方法]利用阿特金森福利指数测算不同流转模式下收益分配格局的扭曲程度。[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户和政府的收益比为1∶4718; 宅基地征收中农户和政府的收益比为1∶122; 宅基地复垦两者收益比为1∶402,农户隐形交易中农户获得农村房地产全部增值收益105 783元,政府所得收益为0; (2)农地城市流转、宅基地征收和宅基地复垦3种流转形式的综合阿特金森指数分别为0918 7, 0009 9和0361 9,即宅基地征收的阿特金森指数最低,其收益分配格局扭曲程度最低,而农地城市流转阿特金森指数最高,即收益分配扭曲程度最高; (3)从收益分配扭曲程度可推测,政府组织流转集体土地的优先序为:农地城市流转>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集体建设用地征收。[结论]该研究不仅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格局,也揭示了政府组织集体土地流转活动的动机,为进一步提高农户补偿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早在1984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就提出了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迄今已经20多年了。中央总结了各地实践中的经验,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提出:建立健全“一个流转市场”、肯定了“5种流转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提倡发展“3种规模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转模式,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农村流动人口土地流转行为的决策逻辑,对于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加速农业现代化、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推拉理论视角,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并综合实证调研,分析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流动人口土地流转行为的决策因子及决策逻辑。[结果](1)西部地区农村流动人口土地流转比例偏低,仅30.6%的农户发生土地流转行为。未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中,将土地闲置或种植林木的比例达21.1%,土地抛荒、非粮化问题较为突出。(2)西部地区农村流动人口兼具“农民”和“市民”双重身份特征,其土地流转行为决策逻辑契合推拉理论,受个人自身特征、流动范围以及流出地、流入地特征“二维四要素”影响。(3)男性、年迈、重视老家风俗习惯、流动空间跨度大、在流出地存在家人照料问题、在流入地面临歧视或存在买房问题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偏低,而在流入地拥有高收入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则较高。[结论]在诸多决策因子的影响下,农户遵循“乡土情怀维系、基本生存保障和流转风险规避”决策逻辑,对于离土离乡卷入城市化浪潮的农户而言,土地...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明晰宅基地的盘活形式由“农户自主流转”向“集体主导、统筹流转”的模式转变,探索集体主导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实践路径及制度规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研究结果:(1)集体主导盘活的试点路径可总结为委托流转、转权流转和扩权流转。(2)路径局限:农户退出意愿掣肘盘活效率、地性转换易导致宅基地面积缩减、受让方权利名称及属性未明晰、单一赋权逻辑较难契合多元流转形式。(3)委托代理方式以及宅基地经营权的规范构造可为集体盘活路径所吸收。研究结论:宅基地用途应适当向经营性利用扩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盘活主体和宅基地所有权人,应在充分尊重农户退出意愿的基础上,为受让人设立宅基地经营权,由此构建以农户退出意愿为前提的多元盘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