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但其却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按劳分配”中的“劳”实质应是为社会承认的有效劳动。“按‘知’分配”所主和的“知”实质上也是指社会有效劳动果。“按效分配”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体制上,除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为此,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产品的价值……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又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同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即如何理解主体劳动价值规律,需要建立和搞清几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范畴,并从基本经济范畴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中,来把握主体劳动价值规律。 1.主体劳动。创新建立“主体劳动”范畴,将它确立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主体劳动”是与“雇佣劳动”相反的经济范畴,其含义是指劳动者掌握国家政权,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企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劳动者由雇佣劳动者转变为主体劳动者,劳动者具有主体地  相似文献   

4.
城市集体经济的制度变迁及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集体经济的制度变迁 (一)传统的集体经济理论定性及其制度 什么是集体所有制?多年来,我们对集体所有制理论上的解释,一直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的公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它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依据自愿互利的原则联合组成或成员自筹资金组建而成,在集体所有制内部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所有权面前是完全平等的;二是劳动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实行按劳分配;三是民主管理,即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内部同一,实行经营管理者的民主选举、经营方略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四是它的社会化的程度低,一般规模比较小;五是独立性,即在经济上不隶属于政府或其它机构,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在不同的集体所有制之间其权利和分配方面是不同等的.所以,集体所有制的本质规定往往被概括为在集体范围内实现了"人人平等、共同所有、共同劳动、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行使共同所有权或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方法和手段,不是目的,其本身不存在“姓社”、“姓资”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应该成为全人类发展生产力最为有效的所有制形式,因而其实现形式应该更加灵活多样,只要有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6.
历时7天的全国第五次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于7月25日在北京结束。会议围绕着按劳分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工商企业中的劳动报酬和工资改革、农业家庭承包责任制等三个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现把有关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问题(一)关于按劳分配中的“劳”的内涵第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的“劳”指的是个人劳动量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量。理由在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当前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它不仅是我们正确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也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地进行阶级分析的理论依据,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实质是什么?近几年来,不少教科书和文章有一种习惯的表述和解释,即“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这种表述实际上把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尺度视为按劳分配的实质。这就给人们产生一个错觉,似乎按劳分配的全部内容就是分配尺度。既然如此,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条件的提法也成问题了,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分配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一)商品型按劳分配的产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劳动者的劳动被直接当作社会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在作了社会扣除以后,从社会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产品型按劳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那末,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持“劳动力是商品”观点的同志,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两条: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也是一个自由人,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自由得一无所有。这些同志在阐述第一个条件时,引用了马克思在说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时曾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并断定这个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集体所有制企业究竟如何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天津市工业系统集体企业的做法是,针对集体所有制的特点,积极推行股金合作制。采取的形式是,职工群众自愿组合,自筹资金并以股金形式投放,在财产共同所有和按份共有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入股分红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一、对按劳分配原则再认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被视为劳动者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即在全社会通行的唯一分配原则。奉行这一原则的权威根据是马克思1875年写作的《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他的这本著作中,对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是下列三方面的条件具备为条件的:一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所有;二是社会生产力发达,物质产品丰富,三是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失。显然,这些条件在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诸多国家都不具备。然而,基于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按劳分配理论的机械、教条式理解,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它具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创新性,成为邓小平理论实质内容的重要方面.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整个社会对一切生产资料——土地、铁路、矿山、机器等等——的直接占有,供全体为了全体利益而共同利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那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基本要点在于:1、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亦即生产社会化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与基础.2、全体劳动者直接占有全社会生产资料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私有制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被废除,“正象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再次明确:“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本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指按社会所承认的有效劳动进行的收入分配,因此以“按效分配”替代“按劳分配”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按效分配”还可能引发某些误导。只要我们赋予“按劳分配”一些新的含义,那么它是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的一些分配原则的。  相似文献   

16.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民营经济的趋势和走向是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温床。真正的公有来自民有。社会主义真正的经济基础,按马克思列宁的预测,是“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组织”。其主体不是国家代表,不是政府官员,而是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从事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他们在自己所属的劳动组织里,既共同地集体地占有生产资料,又在其中享有一定的个人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认识经过了长期、曲折的过程。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并阐明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分配公平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主要体现为“按劳分配”的公平性.社会主义分配公平具有阶段性,需要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配方式的调整.发展社会主义分配公平应当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壮大物质基础以及科学理性地对分配方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产品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分清楚,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广大劳动者对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更为关注,因为分配问题直接涉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强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社会主义废除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它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进行经济建设;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和要素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