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曹阳 《四川会计》1996,(6):14-15
浅析企业破产界限的确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曹阳破产界限是指法院据以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法律标准,通常又称为破产原因。我国涉及企业破产问题的法律文件目前有:①企业破产法第3条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②...  相似文献   

2.
孙碧涛 《活力》2005,(11):91-91
伴随着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与变迁,诸如贫富差距的加大、失业或潜在失业的增多、流动人口和移民潮、环境污染、官员腐败、治安形势严峻等问题汹涌而至,尤以犯罪的激增对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影响最为巨大。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同样受着社会治安恶化的困扰。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业人口数量多,如果各阶层的犯罪率相同,占全国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犯罪自然就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犯罪。农村中农民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治安形势的走向。解决好这一问题实际上也就找到了我国解决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王景兰  曲伟强 《活力》2010,(14):229-229
网吧给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然而,由于管理上的漏洞以及部分网吧经营者素质低下.一些网吧成为有害信息的传播渠道。甚至是犯罪滋生的温床,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未成年人。笔者拟通过对网吧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解决这一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天飞 《活力》2013,(10):49-49
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采访方式。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级媒体.隐性采访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同时也是受众最需求的。从市场争夺和媒体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处理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犯罪这个犹如计算机影子的邪恶势力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其巨大.因此,对于法律界人士而言有必要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以期从法律层面上对其打击,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犯罪这个犹如计算机影子的邪恶势力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其巨大。因此,对于法律界人士而言有必要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以期从法律层面上对其打击,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顾丹 《价值工程》2011,30(36):256-257
本文通过诸多网络犯罪表象,来概括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及犯罪构成特征,对网络犯罪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对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希望我们的网络犯罪的立法早日完善。  相似文献   

8.
赖春耘 《民营科技》2008,(11):100-100
"农民工"这一称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随着其人数的增多,引发了一系列"农民工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民工犯罪问题"。从社会环境、法律保障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对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对此应采取什么对策等问题做了一定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李建西 《活力》2010,(5):46-46
犯罪信息是指由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即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留下的心理烙印.犯罪信息应该属于广义的痕迹范畴.犯罪痕迹是由犯罪行为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迹象,广义的犯罪痕迹是指犯罪行为引发而遗留下来的一切变异迹象,诸如印象、迹象、形象等痕迹,而我们通常所称的痕迹为狭义的痕迹,即形象痕迹。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刑法理论学界提出的犯罪既遂认定标准,无论是“犯罪结果发生说”、“犯罪目的得逞说”,还是“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都有其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不能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本文在对所有犯罪进行类型化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立法例,提出了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特定的危害行为的完成或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世萍 《活力》2006,(4):120-120
一、我国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及其理解 (一)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含义根据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及刑法理论的概括,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成本费用的含义八手,阐述了成本核算的意义。剖析了企业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的前提是,首先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其次,必须划分好成本费用诸方面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梁晓杰 《活力》2009,(10):71-71
一、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非法占有目的”之有无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当事人利用欺骗方式从对方当事人获取财物、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有的属于诈骗犯罪.需要对当事人追究刑事责任,有的则属于民事欺诈行为,应以经济纠纷加以处理。因为涉及罪与非罪,所以诈骗犯罪与民事纠纷尤其是与民事欺诈纠纷的界定与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刑法第384条之规定,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对象包括两类,但是,由于刑法在两个条文中对本罪的错综规定,使本罪的对象出现了一定的复杂性,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争议,从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实质出发,立法机关应对挪用公款的对象,在挪用公款罪中一并作出明确的规定。使我国刑事法律关于挪用公款罪的规定更趋合理、科学,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遏止挪用公款、公物的犯罪活动,保护公共财产所有权,推动反腐倡廉斗争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安全日趋重要,信息的勾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使得网络犯罪愈发猖獗。本文以今年的“分贝网”案为引,试图探讨网络犯罪的特征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于海  邵洪新 《活力》2011,(18):38-38
人的意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的过程。思维是来源于客观事物,来源于社会环境。犯罪也是由于人们受到了来源于外界环境的作用而实施的一些违法行为。二者之间有两层含义: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环境;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由社会环境中矛盾、冲突、刺激、管理上的漏洞和便利条件等因素而诱发。  相似文献   

18.
李晨曦 《活力》2012,(16):115-115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政治民主的监督、对领导机关提高办事效率的监督、对以权谋私为主要特征的不正之风的监督等方面。但是,从实践来看,新闻舆论监督在发挥其监督作用时又往往可能侵害到其他的合法权益,屡见不鲜的新闻官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犯罪这个犹如计算机影子的邪恶势力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其巨大。因此,对于法律界人士而言有必要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以期从法律层面上对其打击,保证社会秩宇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学中,个人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贿赂或者收取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