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乡交错带处于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中间环节,对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又会带动相连的乡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等的特殊性,也由于城市居民越来越追捧郊区农村休闲、采摘这种休闲旅游模式,所以,作者对城乡结合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必要性,以及从经济层面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为突破口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绵阳市在四川崛起为第二大城市以后,其城郊农业伴随着绵阳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寻找21世纪农业发展的制高点,那就是彻底摆脱传统农业生产和农村封闭型经济活动的格局,转变为为城市服务,使郊区的农村和农业对城市发生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综合作用。一、绵阳市建立都市型农业的条件(一)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从绵阳市居民人均消费结构变动(见表一)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吃的,特别是粮食的消费在绝对或相对地减少,人均总消费支出从1984年的562元增加到1997年的3979元…  相似文献   

3.
清末,相较有限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而言农村劳动力过剩。由于近代工业和近代城市发展不充分,不能很好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传统中国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可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耕种农业转移到农、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中谋食,这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补充,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辽阳市太子河区共有23,259农户,73,723农业人口,34,400名劳力,耕地面积97,890亩,其中菜田22,000亩,水田24,000亩,旱田51,890亩。199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收入1,682元,比上年增长9.4%。 太子河区地处城乡结合的近郊区,占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在经济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互补性。作为城郊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城市和郊区的两个优势,建立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在总体发展上,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依托城市建设农村的指导思想。针对郊区的实际,对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主要特征: 在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形势下,郊区在大城市对外辐射和纯农区的双向影响下,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区域性经济。以龙泉驿区为例,其经济结构已摆脱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局面,基本形成既非城市经济又非农村经济的新格局。其基本特征有五:一是农业退出主导地位,一、二、三产业呈鼎立之势。农业已再不是“温饱农业”,粮食产量虽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在种植业中比重下降,多种经营快速发展,农业向园艺农业、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带大郊区,是我国中心城市目前普遍具有的基本经济区域形态,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市场约束机制加剧的新形势下,中心城市农民增收不仅关系本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就是要对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下面就成都市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谈几点认识。一、制定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问题成都市是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由原成都市和温江地区合并后设的新行政区。地、市合并后的成都市郊农村,既不同子一般地区的农村,也不同于其它大城市的小郊区,  相似文献   

8.
现在应该比以前的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视郊区。城市郊区原来是农村,成为郊区,农村的基本性质不变。但它同城市紧密联系,又不同于一般农村。郊区的特殊地位,使它有条件在经济上先发达起业富裕起来,并成为先实现城乡融合即城市化的地区。郊区一般说来,成为农村的排头,一些先发达起来富裕起来的郊区,又成为排头中的尖兵。郊区的发展一定地体现着农村的未来。辽宁城市多,更有必要充分重视郊区问题。下面讨论七个问题。一、城市郊区的特殊地位城市郊区同城乡是与生俱来的,从有城市的一  相似文献   

9.
庄园经济能克服小生产、分散经营的不足,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经营;能将资金、技术、信息带入到农业发展中,在劳动力转移、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城市郊区由于具备农业用地及劳动力条件,并在资金、技术、交通、信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非常适宜发展庄园经济。大城市郊区发展庄院经济不仅能提高郊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且能保护郊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化的产业转换,使农村经济得到综合发展。从1978年到1982年,市郊农业劳力的转移总量约100万人,同期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超过100亿元,大体上每转移一个农业劳力就能多创造产值1万元。这充分说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能动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近对上海郊区农村抽样调查,着重就上海郊区农村劳力转移的几种态势作一些阐述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问题,大城市与郊区农村的关系问题。城乡关系在历史上是不断变化的。古代的城市是帝王将相及各级官员以及他们的随从人员、服务人员的城堡。它在经济上是建立在农村农业生产基础上的。这个城堡对农村压迫剥削,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赘瘤。以后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原始积累来自农村,来自农民,使农村破产。首先用工业产品打破农村的家庭副业、手工业,这就去掉了农村家庭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再加上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其结果是农村日益贫困,农民破产,转入城市,作为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的后备军;而少数农业资本家开始搞农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郊区农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开始进入“小康型”。1993年郊区10县(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30元。15年来,围绕着农业由产品型向商品型、由增量型向增效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和农民奔小康的过程中,郊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在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二、三产业迅猛发展。同时作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乡村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农村急需七种专业市场。 一、有机肥交易市场。现在农村种田普遍存在农家肥不足的问题,而城市和郊区的大量粪便白白浪费,如果农村开设有机肥交易市场,可将其作为农业生产的肥料,变废为宝,有利于农。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是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从1981年创办到1995年12月正逢出版第100期,特表祝贺! 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上海农村经济》杂志围绕上海农村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战略,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上海郊区实际,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乡镇工业、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上海郊区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重心和产业布局正在快速向郊区转移。与此同时,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指导下,上海较早出现了新型的农村社区。这些存在于城市及市镇周边特别是城乡接合部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既不同于传统自然村落或行政村组,又不同于城市社区,是介于传统农村社区(行政村)与城市社区之间的一种新的农村社会形态。当前在如何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上面临许  相似文献   

16.
新的历史阶段 上海郊区地处我国黄金海岸和国际特大型城市上海的黄金辐射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郊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方针,上海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城郊型的传统农业正在向都市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单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结构正在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封闭型的农业经济社会正在向开放型的农村城市化的新农村转变;短缺型的农产品市场正在向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转变;小康型的农民生活正在向富裕文明的新阶段转变。  相似文献   

17.
1.近年来,上海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势头很猛,其中既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也带有中国及上海地区的特色。本文拟对此作一分析。一、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兼业农民的出现 2.从70年代开始,上海郊区兴办了一批社队企业,一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企业中然而,在当时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由各级行政组织控制和统一安排,到社  相似文献   

18.
城市就业压力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雯 《南方农村》2003,(3):14-16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剩余的发展中大国,不仅表现在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还表现在城市中大量的失业与下岗人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受城乡收入差距的吸引而大量流入城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城市下岗与失业人员仍不断增加,因此使得城市就业压力巨大,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也增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就业压力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究这一课题,首先应从其理论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相较于城市,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层面考虑,需着重关注及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以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切入点,结合当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深入研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郊区农村"类城镇社区管理"是在郊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是大中城市郊区农村地区所采用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即在郊区农村地域空间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推动农民市民待遇,采用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过程.郊区农村"类城镇社区管理"不但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也是现实的制度创新需求,它突破了传统城市观,将农村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相结合,体现了现代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