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立法,质量第一。开门立法,扩大公民参与立法进程,是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统一审议,对来自方方面面意见平衡取舍,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修改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行修订,是提高质量的补充完善之举。提高立法质量的目的就在于准确贯彻党的主张,充分表达人民的意愿,使地方性法规成为“良法”。  相似文献   

2.
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是一种崭新的制度,公众参与是立法听证的核心,其存在有理论渊源和制度实践。本文将阐述公众参与在立法听证制度建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指出立法听证中公众参与的困境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在立法工作中,统筹谋划、创造性完成党的历史任务、适应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体现人民民主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革命等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在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立法工作应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史鉴今,中央苏区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坚持人民民主、党的正确领导、加强立法程序和监督的民主性选择在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立法工作应吸取中央苏区法制建设时期王明左倾路线和照搬苏联经验的教训,使我们立法工作者在发展机遇面前,更好地把握中心,增强战略思考,以更加提升立法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决定着科技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科技法律则又反作用于科技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多项与促进科技发展有关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但在科技立法方面也存在一定薄弱环节,应该加强科技立法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完善科技立法的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作为我国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税收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是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而国家立法较少,以行政立法为主,形式多样则是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在今后国家税收法制建设中,应逐步由中央立法、行政立法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国家立法为主,中央与地方适度分享立法权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由行政立法的特性所决定,是民主决策和权力制衡的需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更好地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立法听证的途径强化公众的参与,具体实施中应强调听证的公开性、广泛性以及听证结果法律效力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梁柏台等中央苏区法制建设的开创人,用改朝换代、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革命激情创造性的开展中央苏区立法工作.从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中央苏区法制建设的实践中,可以初步勾勒中央苏区立法思想的相对完整、独立的面目.中央苏区的立法思想包括坚持立法工作始终体现人民的需求与期望;坚持立法工作求真务实、灵活应变,服务于党的阶段性中心工作;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与立法程序、监督相结合;坚持以开阔的眼界借鉴和超越中外经验立法,坚持以放眼全国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科学指导立法等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水资源保护的法律系统,但由于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存在偏差,综合性立法缺失,目前仍然采用资源立法和污染防治立法的二元立法模式,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缺乏体系性与协调性,重叠、交叉乃至冲突现象存在。同时,现有水资源保护立法的规定较为原则,立法质量不高,欠缺可操作性。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当在一元立法模式之下制定专门的水资源保护法规,完善水资源保护具体制度的设计,使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更加明确,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立法立项主要指省级行政区和较大的市人大的立法规划与年度立法计划编制活动,其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我国虽然采用计划为主的立法模式,但是也应遵循立法消费市场规律,最终实现立法立项供给环节的最优化资源配置.为此,地方人大必须树立立项效益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多元化的立法需求,并借助国家财政供给体制的改革和立法立项程序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立法供给能力和水平,实行科学立项、民主立项和法治立项.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制度是当前许多国家在行政立法领域中确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对于保证行政立法的正当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立法工作关系到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与进程,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和探索的重大问题。从党的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来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党的法规制定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理顺党的法规制定与国家立法的关系,做到二者协调互补。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主要食品药品监管法规的产生,均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联。突发性卫生安全事件在推动立法的过程中,公众的觉醒、媒体的宣传和国会应急立法行为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立法机关应尽可能保持立法工作的持续性、重视利益相关者和媒体的声音,积极做好应急立法预案以提高应急立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率先应用游客教育来管理游憩冲击。但时至如今,国内外还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保障有关部门依法行使游客教育权力。从分析游客教育的概念入手,明确了游客教育立法的内涵,阐述了游客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游客教育立法范围和游客教育立法的结构体系。指出游客教育立法是公民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提高国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旅游公共价值的根本保障;它的立法范围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旅游地干预体系等四大领域;在旅游生产力有了全面快速的发展、配套程度明显改善的当前,应该建立以游客教育法为核心,游客教育行政法规、旅游及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性游客教育法规为辅的游客教育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8日下午,被称为“提案大王”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罗益锋与北京市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合作,以研讨会的形式就当前社区相关问题征求立法意见。研讨会集中讨论了保安立法工作以及街道办事处的立法改革。结合社区热点问题,与会人员还对引入第三方解决社区矛盾,物权法以及政府应急机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同参与会议的还有诸多政府官员、业委会主任、业内著名律师、物业公司人员以及关注社区的专家学者。近来深受物业官司困扰的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女士也前来参会。此次研讨会正值两会召开之际,同时关注的是社区热点问题,因而受到了广大媒体的密切关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和搜狐网对此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保险立法活动最早开始于清朝末年,历经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出现了多部以保险命名的专门法规和包含保险条款的综合法规,这是近代中国保险立法的重要成果。这些保险法规虽然多未施行,但对近代中国保险业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融监管与刑事立法共同参与构建了一种制度结构,并在结构中分别处于前段与末端,共同受制于秩序价值的引导,相关刑事立法的沿革恰恰是对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回应。在微观层面,我国不同的金融监管阶段在刑事立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未来综合金融监管模式会使相关刑事立法价值更加侧重于对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制定湖南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 加强湖南现代农业地方立法,首先应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计划。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专家论证分析,与相关单位和群众以及相对人的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中、长、短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应在四个方面重点着力:一是着力于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特别是要高重视认真对待在每年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上,由代表联名提出的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议案,如条件成熟时应及时将其列入年度立法计划,条件不成熟的,也应将其进行重点考虑,尽可能地将其列入立法规划,这既是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的需要,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代表的议案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一种尊重。二是着力于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地方法规体系。不搞重复立法,不浪费立法资源,不增加半点现代农业地方立法成本,紧紧围绕填补现代农业地方法规的空白和对国家现代农业立法的必要补充,以及更有利于地方优势的发挥,编制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使现代农业地方法规体系更臻完善。三是着力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三农”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和计划的编制要始终紧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始终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始终紧扣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任务;始终紧扣促进“三农”工作的推进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四是着力于自主创新。编制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不能固涉自封,更不能墨守成规,在合法的情况,要勇于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进行自主创新,瓷将一些适度超前的,或国家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立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立法秩序、配套措施、法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物业管理在立法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立法意义十分重大,但近年来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理论界也往往着力从外部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方面予以探讨,但收效甚微。在立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上引入"心史"研究的方法,以一种内部视角来深入考察文明早期的人类体验是如何影响当代公众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或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立法前评估包括立项前评估和审议前评估。立项前评估主要评估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可防止不必要的立法项目和立法准备不足、立法时机不成熟的项目进入立法计划。审议前评估,是对法规草案的内容进行成本效益性、影响性和合法性评估,防止不适当的内容写入法规草案。立项前评估和审议前评估因评估目的不同,评估主体、评估内容和评估程序也存在区别,在构建设区市立法前评估制度时应区分立项前评估和审议前评估,构建不同的评估机制,文章对设区市立项前评估和审议前评估的主体、内容、程序和回应机制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