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济民     
《中国纺织》2004,(1):57-57
“神五”升天.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讲,绝对是2003年中的一件大事.在香港有一位年近90的耄耋老人.则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时刻香港惟一的现场见证者.他就是广为纺织行业所知的“桑麻奖”创始人查济民老先生。能够亲赴北京,在总控室观看“神五升空发射全过程.这无疑是对他多年鼎立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好回报。而由他一手创办的“香港桑麻基金会”,也在2003年走进了第10个年头。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印象 尽管来福建尚不足两年,李卫东对福建电力的熟悉程度已经让人惊讶。这恐怕得益于他很多次不打招呼的“飞行检查”。  相似文献   

3.
郑坚江 《董事会》2008,(10):112-112
中国的文字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像“企”字去人则为“止”。看来,企业如果离开了人,企业的生存发展链条就会停止,这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机电工业》2008,(7):45-45
李长杰对思考有一种特殊的迷恋。 “一家善于思考的企业通常比较稳健,就像一个经常想事儿的人从来不会铤而走险。”在李长杰看来,“思考”是一种“把问题想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有个显著特点:非常器重人才。一次,公司的一台马达发生故障,怎么也修不好,只好请一个名叫斯坦曼的人来修。这个人绕着马达看了一会,指着电机的某处说:“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把16圈线去掉后,电机马上运转正常。福特见此,便邀请斯坦曼到自己的公司来。斯坦曼说自己现在所在的公司对他很好、,他不能来。福特马上说:”那么看来我只有把你那家公司买过来,你就可以来上班了。”  相似文献   

6.
袁剑 《董事会》2005,(8):6-7
1953年9月,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老先生在政协会上为中国农民叫屈:“农民生活在九地(地狱)之下。”这引来了毛泽东那一段著名的讽刺:“说共产党不了解农民,笑话!”。窘迫之下,梁漱溟大声申辩,毛主席你要有雅量。因是之故,后来有人将梁老先生称为“面折延争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人看来,创业者大多是一些执著坚毅、目标感很强的人。但王世保却属例外。创业之初,他甚至有两个月“不务正业”……可十年后,他所领导的企业却成功地晋身行业前三。怎么样,有点意思吧?  相似文献   

8.
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是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实干家;在同事心里,他是让人敬重的仁者和导师;在朋友看来,他是重义轻利的知心人;他用自己的睿智和成功影响了一个个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读罢贵刊第2期“人物风采”栏刊发的人物通讯《奉献之歌》,不由得深深被文中主人公范志佳同志那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事迹所感染。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放弃回自治区首府与家人团聚的城市生活,在“山上留不住云,山下难留住人”的乌拉山电厂,一扎就是20年。20年来,他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电力生产知识,仅由他制做的电气一次系统模拟囹和修旧利废完成的小改小革项目,就为厂里节约资金近20万元。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范志住当过义务理发员,当过未学徒的木。,当过没挂号的油漆工,更让他一生都眷恋不舍的是作电厂的运行工…  相似文献   

10.
读范匡夫的“为政心得”,感触颇深。 “越是年龄到杠,越要拧紧思想发条,努力为党多做贡献”。世界观的改造是人一生的任务。人在年轻时可能进取心很强,快退休时就有可能产生“留后路”的想法。一些人一生清廉,在临近退休的时候放纵自我,晚节不保,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而“拧紧思想的发条”一刻也放松不得,特别是在“年龄快到杠”的时候。 “人生能有几回活,活就活出个好人格。”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怎样才算活得有价值呢?范匡夫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官位的高低、钱财的多少,而在于思想的高下、道…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底,崔宝峰又来到了值班室,望着熟悉的一切,仿佛在值班室度过的第17个元旦还会和往常一样. 不过2017年元旦值班,来了一名新成员,就是崔师傅的徒弟刘超. “小刘,有几个施工点不放心,咱自们出去转转.”值班室里留下一人值守,他拉着徒弟跑现场. “这片是开发区,施工频繁,违章现象时有发生,要重点巡视.”崔师傅不断向小刘传授巡视经验. 马上就进入新年了,还会有人干活?小刘心里想.  相似文献   

12.
在大多数人看来,压缩机与飞机发动机似乎毫无关系,但在余昱暄眼里,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压缩机企业的老总他宣称:“如果有可能,有一天他也可能做飞机发动机。”是胸有成竹的张扬,还是即兴而发的呓语?  相似文献   

13.
在卡车人圈子里,说起贺超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如果提起“西风”,那么几乎称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事实上,“西风”是贺超的网名,2004年,网上出现卡车论坛时,他以真实、生动、专业的行车原创文章,受到了众多卡友的追捧。  相似文献   

14.
40出头,身高1.85米,外表俊朗,企业员工300多人,年产值3亿元左右??这个年纪,这个成绩,于众人而言,可算是成功人士.可在王安俭自己看来,这些算不得成功,抛在企业家的队伍里,即便他个子高也很难被发现.这并不是谦虚或者自嘲,熟悉他的人都明白,他确实是这么想的.怎么想,就怎么说,做人、做事都很简洁  相似文献   

15.
6月15日,深圳电子分销行业评选揭晓。深圳市驰创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创电子”)被评为“十大读者最满意独立分销商”之一。行业人士认为,该公司近年来的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正在引起产业链各端的关注。驰创电子的发展赶在了电子分销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吴振洲创立的驰创电子,一开始就带着国际化的味道。作为地道的中国人,凭借对中国市场的熟悉,吴振洲带领一个团队,选择了一个对的时期做了对的事情。他也很清楚,如何调动人的作用使这个团队很有动力。吴振洲,10年前海外归来,创立驰创电子。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分布在全国各地办事处的100多员工;从最初的业务窘迫到现在每年2000万美金的营业收入。在他看来,昨天的这段记忆,历经了艰辛的蜕变。“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还将赢来更多契机”他说,“这个舞台足够大”  相似文献   

16.
说到李京蜀,华北电力摄影圈里的人没谁跟他不熟,没心少肺的,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说到李京蜀的心计,也没谁不知道,他不但着力把片拍得巧,活泼的文字说明也打破了老套套,让人读来亲切、舒服。而谁都不知道的是看来“大大咧咧”的他手中有好几个大本子,写满了摄影方面的学习笔记。多年来的硕果累累还真跟这有关呢。  相似文献   

17.
采访江苏梅兰集团董事长周虎宏,就像在与一位学者对话。对数字他有特殊的敏感,在他看来,数字中体现着梅兰走自主创新之路时的艰辛与快乐;这些数字,是对“梅兰现象”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当高群耀加入微软公司时,他的老板开着玩笑说:“欢迎加入微软来做危机管理。”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正遭遇强烈“台风”,摆在高群面前的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今天看来,无论是高群耀,还是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都正在逐步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9.
火车进站了,一位老先生掏出香烟问乘务员:“小姐,现在可以吸烟吗?”“什么时候都可以吸烟,只是在列车上不行。”小姐笑了,老先生也笑了。笑声中,乘务员达到了制止在列车上吸烟的目的,老先生乐呵呵接受了乘务员的意见又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