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萍 《金融与市场》2023,(11):34-41
普惠及绿色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关键方向,在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各自深入开展的同时,中央强调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还要“融合发展”。本文从理论角度梳理县域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山西省90个县(市)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以及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近几年县域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增长缓慢,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单独推动具有局限性,绿色普惠金融的目的在于引导长尾群体和优势群体平衡发展。最后,从融合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县域绿色普惠金融市场、探索建立绿色普惠金融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入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中,不仅在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在金融层面上与金融市场的融合也日趋密切。所以,基于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中国不可能脱离于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之外,相反,理性的选择只能是趋利避害,在与世界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发展自己。本文从金融全球化含义出发,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重新定义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并重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以融合路径方面的提升为主,融合成效提升不明显,融合可持续自2016年开始加速提升,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不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在逐年缩小。第二,整体看,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正规金融、传统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低于传统金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均采用以规模的增量扩张为主的粗放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在引导高质量发展即促进融合成效和融合可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农业保险虽然会对融资可持续产生正向影响,但仅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手段发挥辅助作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支持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5.
郑联盛 《中国金融》2023,(22):20-22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大会,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金融活,经济活。金融在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过程中不断强化并拓展资源配置功能,同时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余年中,中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拥有全球第一大银行业、第二大债券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的话: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二者的联系日益紧密,融合发展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实践中,地方在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如何有效应对挑战,结合地方实际找准二者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等,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思考我国和东盟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对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相关金融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学家瑞蒙德.W.哥德斯密创建了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数量指标--金融相关率(FIR)给出了它的计算公式,并且描述了各国金融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趋势。70年代以后,许多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萧的金融深化论和麦金农的金融抑制论。国内经济学界渐渐接受了M2/GDP这一指标,经常用这一指标研究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并同国际水平相比较。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2021,(1):53-53
本书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的机理和主要矛盾,试图建立中国金融稳定理论和分析框架。书中既简要概括了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又融合了现代金融理论和西方金融发展历史,金融事实素材丰富,理论推导简洁清晰,是关于中国金融改革问题分析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地区1978-1999年金融资产相关比率(FIR)及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具有国家垄断、信贷供给制、机构科层设置、资源条块分割、金融深化迅速、金融资产高增长弹性、金融发展不平衡性显著、存货比逐步下降等典型特征。金融发展地区差距具有先缩小后扩大、金融差距超过财政差距和经济差距、存货比下降幅度明显不同等特征。中国分权化改革中,中央财政能力的下降是以中国金融控制能力的上升为前提的,中国牺牲了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保证了渐进式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对麦金农教授“中国之谜”的最有力解释。地方政府支配金融机构的意愿和能力伴随中国的分权化改革而增强,并带来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惰性,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双重失效,也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游戏。只有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将政府在财政能力上的缺位变为到位,在金融发展上的越位变为归位,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资本流动与融合中加快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小琼 《中国金融》2006,(16):16-16
金融资本的流动与融合,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是金融合作与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实现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助推区域金融资本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必须以前瞻的眼光、开放的战略和有效的举措,实现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3.
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群之一,科技和金融资源丰富,推动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总结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现存问题以及硅谷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在金融业中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1979年人民银行全面启动中国金融电脑化建设,揭开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序幕。 二十多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走的是这样一条通路:解放生产力——提供负债方面服务——进一步提供资产方面和管理服务——融合到效益、质  相似文献   

15.
杨赟 《中国外资》2023,(9):95-97
<正>建立满足绿色金融发展的绿色会计体系,可推动金融机构实现低碳发展目标,进而更好地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这其中,探讨绿色金融与绿色会计融合发展的方向,是上述目标实现的前提。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会进一步提升自主贡献力,实施更有力度的措施和政策,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表明我国“双碳目标”的正式提出。在金融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新金融》2023,(5)
1.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2.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研究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4.防范金融风险与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研究5.全面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研究6.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7.稳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8.金融促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9.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10.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运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差无几。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在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方面也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减少传统的金融排斥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万物更新。中国教育部批准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这是广东省政府和其他方方面面广泛支持的结果,是原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几任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工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广东金融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意味着广东金融学院适应广东乃至全国金融深化对金融人才需求扩大而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意味着广东金融学院在中国金融融入世界和世界金融看好中国的全球化金融融合大背景中,又有了一个发展新机遇,广东金融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正把一颗颗火热的心投入到广东金融学院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来。有热情,还要有思考,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广东金融学院发展,这是处身事中的每一位领导和员工都必须考虑的课题。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约稿学校领导和学者从学院发展战略、学科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后勤管理创新、员工激励、学生管理、个人发展等方面为广东金融学院开创发展新局面把脉,我们可以从中俯视广东金融学院新开拓新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观点     
李东荣:将继续推广贸易本币结算 10月20日,我国中央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在出席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时表示,将继续推广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大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稳步开展人民币对东盟国家的货币挂牌交易和兑换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