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别较大,因而家庭农场的分布和发展也呈现区域性特征。通过考察上海松江、浙江宁波和吉林延边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总结不同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特征,探究其生成和发展的动因。研究发现,农地资源禀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政府政策的推动对家庭农场生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其中,资源禀赋是内在基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是外在条件,而政府政策则是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政策对科学合理制度相关支持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构建家庭农场政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进行了总结和比较。通过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地域差异显著,体现了东强西弱的格局,目前我国将从资源、土地流转、经济、市场、认定条件方面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有的主要农业经营组织形态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用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来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的制度创新,应从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培育家庭农场主体和建立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政策及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支持,以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齐超 《经济论坛》2023,(5):117-126
经营规模的转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转变,还连带社会层面的转型。文章从多维视角分析农业规模经营对农村社区社会经济福祉的影响,构建一个涵盖社区经济福祉、社区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乡村治理等多维度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规模经营形式对社区福祉影响的差异性:中农农场规模经营模式下,农村社区家庭间收入差距较小,形成的中农阶层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下,社区内收入差距拉大,但家庭农场具有带动小农增收的示范作用,二者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助于增强社会团结,乡村治理主体结构更加多元;企业型农场规模经营模式下,小农和中农面临农业就业机会丧失,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农场经营者成为影响乡村社会的重要阶层和力量,弱化了乡村治理的本地力量,削弱了乡村治理的目标公共性。  相似文献   

5.
浅析家庭农场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通过对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并对加强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和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农场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从土地制度变革、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家庭农场经营优势、诱致性制度变迁优势、适度规模优势和产权优势。提出了工业化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智 《开放时代》2014,(2):176-194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本文论证,这是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示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设想,它错误地试图硬套"地多人少"的美国模式于"人多地少"的中国,错误地使用来自机器时代的经济学于农业,亟需改正。它也是对当今早已由企业型大农场主宰的美国农业经济实际的误解。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主导逻辑是节省劳动力,而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已经走出来的"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小而精"模式的关键则在节省土地。美国的"大而粗"模式不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的实际,更不符合具有厚重传统的关于真正的小农经济家庭农场的理论洞见。中国近三十年来已经相当广泛兴起的适度规模的、"小而精"的真正家庭农场才是中国农业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发展。目前,土地流转不畅、资金供给乏力、经营主体缺位且文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今后,政府应提供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形成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提高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方面支持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丘陵山地多,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城镇,很多地方农业生产难以维持。该地区如何培育有特色的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是值得深思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文章通过研究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层面对该区域家庭农场培育中的人力资本开发进行探索和思考,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动力。但是,现在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介绍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现状,指出当前金融支持家庭农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相关的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创新家庭农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正在深刻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它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而且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然而,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与界定标准,相应体制的建设也不甚健全,家庭农场的定义不够清晰,至今尚未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秩序。加之农民大都缺乏专业知识,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融资结构有待优化,家庭农场的发展遭遇一系列阻碍。论文主要针对目前家庭农场融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嘉兴市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家庭农场融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整个战略选择阶段的转型期。联系国内情况和农业发展状况,选取符合国家现实情况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最好方式。对家庭农场问题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剖析家庭农场在外国的发展存在的优势,为家庭农场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围绕家庭农场的内涵,从当前我国广大农村逐渐亟待解决的农村“空心化”以及农业生产效率较较低等问题出发,分析并指出,当前家庭农场的农业新模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江西省南昌市以及周边郊区临近区县周边的家庭农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得出南昌市的家庭农场模式在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此外,本文明确的提出了目前南昌市发展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模式,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经营管理能力欠缺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家庭农场模式比较与我国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法国、日本的家庭农场发展成熟,这些国家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企业化,有效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我国新一轮深化农村改革中,发展家庭农场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应进一步规范农地流转市场,推进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构建与家庭农场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家庭农场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因素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农场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众多且繁杂,加之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对家庭农场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给予更多关注,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层面对家庭农场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家庭农场发展环境为总目标层,以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为一级要素层,以各类环境构成要素为二级要素层,以各要素代表性指标为具体指标层的家庭农场发展环境构成要素分析模型。应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多方发力拓展家庭农场金融服务,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宁夏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场界定模糊、政策支持缺乏、生产规模较小、经营优势乏力等实践困境进行梳理,从加快土地流转、完善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提高农场主素质和培育新型农民、健全社会服务化体系等方面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韩超 《经贸实践》2016,(15):90-92
在2013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提倡发展多样化适度的规模经营模式,大力支持与激励土地承包户向专业大户、家庭式农场、农村合作社转变.政府这是第一次推出以家庭为主的农场观念,赋予了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全新定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使整个农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在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实际需求与探寻空间,主要作用于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快速的建设与实施,并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在基于特色农业功能区发展视角下,本文着重研究家庭农场同功能区统筹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波特钻石模型为山东省农业功能区的家庭农场与农业功能区发展提供带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借助农业的发展来促使城市与农村间各个方面更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汉斯曼的企业所有权理论对家庭农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可以利用合作社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交易成本,利用信用社降低资金借贷市场的交易成本,其所具有的劳动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而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完善落实有利于降低家庭农场面临的土地市场交易成本。因此,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相比其他形式的农场,家庭农场具有明显的比较制度优势,是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社会化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义媛 《开放时代》2013,(4):137-156
以“列宁一恰亚诺夫”之争为理论起点,本文从生产关系的不同维度对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这一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界定,探讨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对农民家庭经营模式的改造。文章从经验中对这种农场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刻画,并通过探讨农业发展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来分析这种农场得以产生的结构性条件。以此为基础,文章也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进行了再讨论。本文认为,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既不同于只耕种自家承包地的小农,或免费耕种亲友承包地的中农,也不同于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经营;它能够借助政府或资本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起来,也正在从村庄内部内生性地形成。其兴起的结构性条件在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推广。以此为契机,文章试图打破以往以村庄为基础的农民分化分析,而以县为单位,从农业生产本身分析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并试图考察小农、中农、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以及资本主义式大农场在结构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力量。结合实际积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是吴江完善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选择。一、家庭农场的内涵及特点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